暗中观察

7:00-8:00

叫醒赖床的人

每天的这个时间,伴随着轻松愉快的唤醒音乐,大多数住院患者会起床洗漱、吃早饭。遇到赖床的患者,护士会想办法让他们离开床铺。很多人夜里没睡好,第二天就赖在床上补瞌睡。但不管前一夜是否睡好,第二天都要准时起床,赖床易引起再次失眠的恶性循环。

‹延伸›熬夜也不要赖床

对于喜好夜生活的人来说,熬夜之后千万不要赖床!“如果你晚睡了两小时,千万不要再晚起两小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扰乱我们的睡眠节律和生物钟,形成良好的睡眠周期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必要条件。

9:00-10:00

做医疗保健操

这段时间里,护士会带领失眠患者跟随音乐做保健操。有的失眠者白天躺得太多,动得太少,活动量不够,对睡眠的需求就会少----运动的减少往往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之一。

‹延伸›运动有助于睡眠

体力活动的确有助于睡眠,但活动的时间却很有讲究。午前的运动有助于促进睡眠,但下午3点以后高强度的运动却会升高中枢体温,不利于进入睡眠。所以,入睡困难的人,不主张在晚上安排高强度体育活动。除了体育活动,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也会升高体温、加快呼吸心跳,妨碍睡眠的启动。

10:00-11:00

自由活动

这段时间患者可以出门晒晒太阳,或者到艺术行为治疗中心进行特殊工娱治疗:陶艺、瑜伽、音乐、绘画等等。病房护士会定时巡房,一旦发现有人溜回床上,就会温柔的赶他们下床。有些人认为自己睡不好、精神差,一有空就想躺床上,结果到了该入睡的时候一点睡意也没有。其实,当人上床后就会进入放松状态,即使不睡觉,长时间躺在床上也会达到休息的效果,会影响夜间入睡。

‹延伸›床是用来睡觉的

长时间卧床则在床和睡眠之间建立了反向的联系。健康的睡眠模式是“我困了,进卧室上床”,睡眠和床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看到床就会条件性地产生睡眠的欲望。错误的行为模式则是:在卧室或者床上完成和睡觉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当我们看到床的时候,身体做出回应就不一定是睡觉,启动睡眠的几率会越来越小。正确的做法是只在有睡意时才进卧室上床,越是睡不好,越是要维护床与睡眠之间强有力的条件反射关系。

12:00-13:00

半小时左右午休

这个时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吃饭和午休时间,要求午睡时间不超过1小时。午睡时间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

‹延伸›午睡太久会更困倦

午睡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左右,睡太长会出现越睡越困、头脑昏沉的状态。白天午睡或补觉的时间过长,会用掉睡眠驱动力,影响晚上的入睡。

14:00-16:00

团体治疗

这个时段在心理治疗师的带领下,学习失眠知识,认识不良的睡眠习惯及错误的认知对睡眠的影响。

‹延伸›认知-行为疗法改变睡眠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健康睡眠卫生习惯教育与合理睡眠观念的建立,改变非适应性的睡眠方式,减少自主唤醒和认知唤醒,根本改正关于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17:00-20:00

晚饭及洗漱

患者们吃晚餐、洗漱、休息,此时同样不能上床。

‹延伸›睡前洗澡要科学

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经验,泡完热水澡以后昏昏沉沉入睡了,但半夜睡不踏实,会反复醒转。这其实正是升高了的中枢体温在作祟,晚上泡澡水温不宜太高,泡澡和睡眠适当留有间隙。

21:00-22:00

放松训练

有的患者到了晚上就开始担心自己睡不着,焦虑情绪上升。由护士带领患者,在柔美音乐声中,跟随指导语进行冥想或睡前放松训练。冥想是放松训练的一种,通过冥想,能够调整情绪,让人进入身心放松的状态。

‹延伸›放松训练缓解情绪有助于睡眠

当面临压力时,人会产生无法放松的紧张感,其直接后果就是失眠。放松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反复体会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让人内心回复宁静,从而快速入眠。

22:00

开启睡眠模式

有的患者躺在床上看电视,有时候看着就睡着了,一晚上不关电视,有的患者喜欢睡前玩手机,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会温柔的提醒“请关灯睡觉了”。

‹延伸›褪黑素对睡眠的意义

人体处于光照环境中时,光线刺激视网膜,信号传入脑内的视交叉上核,后者促进下丘脑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人体内源性促进睡眠的重要物质之一。光照时间和褪黑素的产生,以及睡眠的启动有明确的时间对应关系:上午接受光照有利于促进夜间睡眠,而傍晚/夜间的光照则会妨碍入睡。所以夜间长时间看电视、晚上不关灯睡觉、晚餐后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等,都会因夜间光线的污染而破坏褪黑素系统,妨碍睡眠。

许多人认为失眠不是病,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如果失眠对你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定不要忽视。系统的、专业的治疗能够帮你摆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形成健康的睡眠。

作者:赵静

编辑:马琳

让我为您分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