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慧玲:现在一些年轻的鉴定专家脱离实际,看书画原作少,也没我们过去那种条件,只是熟读理论书籍,拿到学历和职称,就到社会上去给人看东西。再说现在做假画的人也读书,就照着书里说的特点啊、特征啊去做,从理论上完全符合,你怎么鉴定。

本文选载自吴树先生的《谁在忽悠中国》一书。这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

吴树:作家、电视艺术家、文化学者

李慧玲:资深书画鉴定家,曾供职于北京市文物公司

吴树:李老师,您长期从事艺术品市场鉴定工作,您鉴定过的书画当中,真品和赝品各占怎样的比例?

李慧玲:真品大概占1%~2%吧,其余就是赝品。

吴树:赝品的种类及作假的手段都有哪些?

李慧玲:书画的赝品很早就有,过去作假很讲究,一般都是选取同时代与画家本人作品相近的画作,这里取一座山头,拿过来换一个方向用,那里再取一景,然后由裱画师将这些拼接起来成一幅整画。那时候的裱画师技术很好,不露痕迹。

字画造假,砖家说“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现在有能力这样精心作假的人已经很少了。一般都是做旧,如用酱油泡、烟熏、用锅蒸,弄得黄了吧唧的那种。现在的裱工也很差,不用上眼,你一上手就感觉得到,纸张邦邦硬,卷动的时候,哗啦哗啦地响,时间一长,两边都自己卷起来了。就拿刚才鉴定的那张十几米的长卷来说吧,其实一上眼、一上手就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得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都看一遍呢?人家千里迢迢从南方跑过来,你只看一眼就马上判断他的东西是假的,人家会不高兴,说你这专家不认真。

吴树:现在书画有没有高仿品?能仿到什么程度?

李慧玲:书画高仿我们这些老同志基本上都能看出来。现在有些高仿画能画到超过原作艺术水平的程度,我就不止一次碰上这样的情况。比方说仿齐白石的画,有些仿画者的绘画技巧比齐白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还有专门写字题跋的,字也写得比齐白石好,几个人合成仿作。其实像这样的仿品,我认为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字画造假,砖家说“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齐白石真迹《加官图》(故宫藏画)

吴树:像这种高技术仿品您怎么去识辨它呢?

李慧玲:其实并不难,关键是鉴定者对不同时期的画家要有整体认识和深度了解。比方说,我长期在北京文物公司工作,先后过眼的古画起码有上百万件。对于那些名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都熟记在心,成长时期的、成熟时期的,各自有哪些特点都了如指掌,判断起来犹如辨别自己的签名,别人仿的需要一笔笔去描绘,能认错吗?一会儿就可以看出来。

吴树: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眼学鉴定书画,主要取决于鉴定家对原作者的熟悉程度和感知能力?

李慧玲:对,其实没什么难的!比方说,我们很熟悉了,您上楼还没进门,只要在外面咳嗽一声,我就知道,哎,老吴来了,绝不会出错!看画也一样。比方说齐白石的画,青年的、中年的、老年的,还有他一上北京、二上北京,直到五上北京,第一次来的时候画风怎样?字写得怎么样?第五次来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不是说他画的每一张画你都要看过,至少各个时期的画你都必须大量过目,还要和大量的赝品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成竹在胸了。

还有一种情况,名画家画出来的画并不都是精品,有时候心情不好,或者不得已要应酬索画者,场景不合适,笔也不合适,墨也不合适,纸也不合适,只是碍不过面子,这种情况画出来的画能是精品吗?这些情况你也得有所了解,总不能把画得差些的画说成是假画吧,对不对?

字画造假,砖家说“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吴树:恐怕现在市场上大部分专家都很难达到您所说的水准!

李慧玲:是的。我们有条件哪,每天都要整理大量的原画,库房里几百万件画作,一件件整理登记,你不想看都得认真看。有时候发现画得不好的,有人提出:“怎么这么差也是××的画?”可它就是真的呀,就是上面说的特殊条件下画的差画,你也要认真看看、比较比较!

吴树:当下这些鉴定专家有多少人有您这样的条件,过目那么多真品画作?

李慧玲:有我们那种条件的人真不多……

吴树:现在社会上对书画鉴定机构和专家的非议很多,您觉得当前书画鉴定的误区在哪儿?

字画造假,砖家说“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李慧玲:现在一些年轻的鉴定专家脱离实际,看书画原作少,也没我们过去那种条件,只是熟读理论书籍,拿到学历和职称,就到社会上去给人看东西。这里有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书里面的理论是否都正确?现在市场上很多鉴定方面的书都是相互抄袭,有些甚至以讹传讹。二是即便你买到的书籍是好的,那还存在一个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是否准确无误地领会了其中的理论精华?理解有没有偏差?三是能不能将学到的理论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有些人搞鉴定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一条腿就断定是一只大象,假若除开那条腿是真的,其余部分都是仿造的呢?这也是做假画的常用手法呀!

我们学徒的时候没这么多书籍,老先生就拿出郑板桥、京城八怪的画来,先跟我们讲讲他们的绘画特点,然后说:“这些是郑板桥的画啊,里面有真的,也有假画,你们对比一下,看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真的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假的假在哪里?都跟我讲讲!”

其实那些老先生也没什么理论水平,不会写书,但从小就在琉璃厂干活计,成天背着画给人送来送去,见到的东西很多,也得到了要领,然后就将他们从几十年买卖实践中领会的诀窍传给我们,抓住那些绝招就像抓住了蛇的七寸。打蛇要打七寸不是?不像现在,学习鉴定净是理论,什么什么什么,说了半天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得要领,给人鉴定的时候生搬硬套,怎么会不出错?再说现在做假画的人也读书,就照着书里说的特点啊、特征啊去做,从理论上完全符合,你怎么鉴定?

字画造假,砖家说“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

郑板桥真迹《墨笔竹石图》(故宫藏画)

吴树:就像我开始收藏陶瓷的时候,先把耿宝昌、冯先铭先生的书翻阅了几遍,就觉得行了,跑到潘家园一麻袋一麻袋地买,结果买回来的全是赝品。

李慧玲:对,搞鉴定的人最重要的是实践经验,书读得再多没见过多少真东西还是会出错。故宫的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也是原作看得多,鉴定得法。你让他看东西,他可以告诉你,这东西对或不对,他看得多感觉到位。你让他谈理论,也谈不了长篇大论,什么政治上看、文化上看、经济上看,人家谈不了!

吴树:现在市场上的鉴定机构非常混乱,收藏者对专家们也颇多微词。您认为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

李慧玲:一是现在国家过分重文凭、重职称,只要有这两样,不管有没有实战经验都可以给人鉴定去,能不出错?二是重门户。有些人以前也就是在拍卖公司或其他文物部门打杂的,送送包裹啊、看门开车啊,现在也成专家了,到处给人看东西,有的还上电视台去当鉴宝专家。有一回,也是在这里,有一人拿了件瓷器来鉴定,说曾经给故宫的专家看过,一问是哪个专家,他说是某某某。哈哈,我们一听都乐了,他是专家吗?就一卖门票的。三是专家队伍的自律问题,有些行内人三五一伙,垄断鉴定市场,“咱们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咱说假的它就是假的”!

有一次,琉璃厂有人要收一张60万元的张大千的画拍卖,五六个圈内人都说是真的,买主让我看,我说那就是假画。生意没做成,这不就触犯了别人的利益,那伙人就放风说:李某看画不行!

吴树:是啊,说假话容易,说真话容易得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