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人造肉”作为一种新产品,自然缺乏相关检测标准,只有制定国家标准才能防止真肉与“人造肉”互相冒充。不过,“人造肉”上市后,如果相关标准、法规滞后,或者监管不到位,市场上“肉”类产品有可能出现鱼目混珠。

肉类掺假现象多见,别让“人造肉”成为造假新目标、新手段

随着比尔·盖茨等大腕力挺的“人造肉”研发和制造企业受到市场追捧,以及汉堡王等快餐品牌在美国推出人造肉汉堡,“人造肉”成为新风口。据悉,中国第一代“人造肉”产品预计9月面市。除了口味与真肉接近,“零胆固醇”也成为另一卖点。(8月12日《长江日报》)

“人造肉”不仅受到比尔·盖茨等人力挺,也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一度涨幅惊人。在国内,国产“人造肉”也有望很快端上餐桌,这对消费者而言意味着多了一种选择,同时对目前肉类价格上涨有望起到抑制作用——吃不起肉,可以吃“人造肉”。

尤其对于素食主义者和血管类疾病患者来说是福音,因为“人造肉”上市对前者来说不吃肉却可以补充真肉所具备的营养。对后者来说,由于“人造肉”零胆固醇,就不用担心健康方面问题。从这些角度来说,“人造肉”是一项有多种现实意义的发明,有望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不过,“人造肉”上市后,如果相关标准、法规滞后,或者监管不到位,市场上“肉”类产品有可能出现鱼目混珠。一种可能是“人造肉”被假冒,因为一种新产品一旦有市场需求,山寨产品很可能马上出现,这种现象在过去很多见。由于“人造肉”受到各方追捧,应警惕山寨“人造肉”上市。

肉类掺假现象多见,别让“人造肉”成为造假新目标、新手段

另一种可能是用“人造肉”假冒真肉,或者用真肉假冒“人造肉”。如果“人造肉”价格高于真肉,不排除有人拿不好的真肉冒充“人造肉”以获取差价。如果真肉价格高而“人造肉”成本低,不排除有人用“人造肉”冒充真肉。这种现象更需要警惕,因为市场不规范的话,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人造肉”与真肉。

之前,一些地方大型超市销售的食品中,就有商家用病死的猪肉和狐狸肉制成牛肉干和五香驴肉销售。尽管部分不法商家被发现后受到法律惩罚,但这类案例说明,肉类造假现象比较多见,不法商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人造肉”上市,有可能成为不法商家造假的新目标、新手段。

因此,既要完善肉类相关标准,也要制定“人造肉”标准。目前,我国与肉有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虽然有多部,但肉类掺假现象多见说明有关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人造肉”作为一种新产品,自然缺乏相关检测标准,只有制定国家标准才能防止真肉与“人造肉”互相冒充。

显然,无论真肉与“人造肉”谁冒充谁,都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相关企业利益,同时也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目前,消费者尚不能分清掺假之肉,恐怕更难分清真肉与“人造肉”。所以,真肉与“人造肉”从肉品到外包装,都要有完善的检测及认定标准,尽量不给造假者牟利机会。

鉴于“人造肉”下个月即将上市,有关“人造肉”的标准应当尽快制定和实施。只有标准先行或者标准与产品“同行”,真肉与“人造肉”才不至于混淆。

肉类掺假现象多见,别让“人造肉”成为造假新目标、新手段

◎ 为正义“说话”,为公平“代言”,若喜欢本头条号评论文章,请您订阅并批评指正,谢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