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及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篇课文。文中所写人物邓稼先气质非凡、人格高尚、无私奉献、爱国情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典范篇目。从语言形式看,课文语言浅白,文字平实,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学生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距离感。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殷红、鞠躬尽瘁、锋芒毕露”等生字词。

2、通览全篇,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能够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人物特征。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揣摩品味关键语句和段落表达的妙处。

4、学习邓稼先的高贵品质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运用解说词的形式概括人物特征。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关键语句和段落表达的妙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识记、积累“殷红、鞠躬尽瘁、锋芒毕露”等生字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默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语句和段落,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阅读上册第三单元写作部分,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情景导入。

1、多媒体播放视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视频播放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你们是否知道当年原子弹、氢弹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的?它使中华民族感到自豪和骄傲,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然而,在这伟大和自豪的后面,却又有多少艰苦的奋斗和默默的奉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先生就是这无数默默奉献者中的杰出代表。

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三、字词检测。

学生听写并解释下列词语:元勋、殷红、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妇孺皆知

四、整体感知,概括形象。

1、概括形象。

在预习勾画、把握关键段落、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特征,字斟句酌,写一段介绍邓稼先的文字。

明确概括要求:一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二要简洁概括,富于文采,感情色彩要鲜明。

示例:雷锋,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符号。他是一名军人,但他的知名,却不是因为征战沙场,而是因为成了“助人为乐”的象征,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

2、小组交流、修改。

3、展示诵读,向同学们介绍邓稼先。(教师可做适当点评: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邓稼先的。)

五、把握关键,揣摩品味。

1、温习旧知。

复习并明确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中写人的具体方法:通过事件来写人,写人物富有个性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活动。

2、投影问题。

1971年……这是真正的奇迹 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对比手法 突出强调

浩浩乎……中国男儿…… 引用 烘托凸显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议论 画龙点睛、概括凸显

①参照上面复习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看看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异同?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小标题 不同角度、分类组织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②依据上面句子,看看课文在结构布局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一句一段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简洁精练 独句成段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强调突出 鲜明醒目

……

③依据上面句子,看看课文在句子段落安排上有何特点。这些句子分别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表达效果?

3、学生勾画关键词句,揣摩品味,小组交流。

4、课堂展示,教师补充、明确。

(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

六、布置作业,结束教学。

1、抄写并积累词汇。

2、整理笔记,把握要点。

2019年3月21日修改定稿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创作不易,如有高见,敬请郢正。

无惭尺布裹头归——《邓稼先》教学设计

无惭尺布裹头归——《邓稼先》教学设计

无惭尺布裹头归——《邓稼先》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