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5日,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员工与这里的50多位老人一起包饺子、写春联,并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共同欢度佳节。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李斌 邰思聪 侠克)从内蒙古通辽市走出来的90后姑娘高敏,4年前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成为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的一名一线护理员。

高敏所在的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是位于北京二环内的一家养老机构,照料中心内居住的都是超过70周岁的老年人。养老照料中心不仅提供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还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周边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日间照料服务。

像这样的养老照料中心,按照北京市规划,到2020年,除偏远山区外,每个街道(乡镇)均应建设一家。

这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应对汹涌老龄化大潮的重要举措之一。

10月17日,是中国第六个法定老年节。记者的调查发现,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程度正日益加深,应对人口老龄化难度大、任务重,亟待引起高度重视。

数据显示,从1999年中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净增1.1亿,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意味着将近每3个人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年人。

北京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底,北京共有户籍老年人口333.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4.5%,其中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9.9万,占比16.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6.72%,失能老年人口占比4.78%。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北京市人大出台《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居家养老纳入法律范畴。

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37.05万份,与201.34万老年人签约,为155.5万老年人提供包括免费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2017年为老年人提供出诊服务14.64万人次;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近3000万人次,对符合相关政策的老年人免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约2467万人次……截至2017年底的一系列数据,折射出北京在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坚实脚步。

北京只是一个缩影。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服务职业等标准;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规划,鼓励为老年人提供保健、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从中央到地方,中国从制度、政策等不同层面积极探索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系。

住在泰康燕园的北邮退休教授章继高老人向记者展示他的获奖证书,新华社记者 邰思聪 摄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日本要严重,这样大规模的老龄化,全世界都没遇到过。”携程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梁建章表示。

从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向东大约18公里,就到了80多岁的杨秀英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家”——乐成养老双桥恭和家园。

一年前,杨秀英从一家养老院搬到这里,成了这座新型养老社区的第一批主人。双桥恭和家园是北京市首个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试点项目,在全国也是首创。

“社区由养老居室、长期照料床位、社区医疗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构成。每套养老居室都采用了适老化、无障碍设计。”恭和家园院长庞蕾介绍说,乐成养老长期持有经营占总面积40%的公共服务和活动空间,对未来的养老服务提供永续的专业经营。养老居室由养老服务企业与符合条件的购买者共同持有,乐成养老永续持有每间居室5%的产权,95%份额出售给家有60岁以上老人的居民。

“这种模式打通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互独立的养老供给格局,通过镶嵌在养老服务设施中的居室出售,让老年人在家就可享受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预期这将成为中国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安’梦想的选择之一。”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静对此充满信心。

共有产权养老,也是北京应对老龄化大潮的尝试之一。开展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开展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建立老年巡视探访服务制度、进行无障碍适老化改造、建立老年友善医院、进行医养结合试点……作为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市近些年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

农村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北京市延庆区四海镇,老年人口数超过全镇常住人口50%以上。镇党委书记张胜军告诉记者,山区、浅山区的很多老年人大多做饭吃力,有的一锅饭吃好几顿,就更谈不上营养搭配。

今年,延庆区针对农村老年餐桌出台了“一免两补”政策。作为农村老年人集体用餐场所,在政策和资金保障下,延庆区2018年全年新增老年餐桌数量将达到40家,全区老年餐桌总量也将达到60家,可解决4500余名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

延庆区的志愿者和老年餐桌的工作人员正在把包好的一盘盘饺子放入锅中,给即将来到食堂里的老人们准备着可口的饭菜。新华社记者 马晓冬 摄

北京市还围绕农村老年人的紧迫需求,针对照料服务、休闲娱乐、健康指导等五个方面,建设了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对于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驿站还为其提供代买代缴、寻药送医、春种秋收等服务。到2020年,北京市将建成458个农村幸福晚年驿站。

尽管做了种种努力,在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仍任重道远。

“目前我们在北京约有5000张养老床位,计划今年布局1万张。”尽管北京万科从2015年起将养老作为北方区域6大转型业务之一,稳健推进,但多年从事养老地产探索的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刘肖坦言,养老地产业务目前还是难以做起来,一是因为经营性物业拿地成本高,二是缺乏规范服务的标准体系,三是因为养老护理学校非常稀缺。

今年4月,北京市民政局表示,全市仍有114个街道乡镇没有建立相配套的养老服务机构。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建议: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进一步聚焦“失能老人”,加大养老护理员培养力度,呼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养老……

“‘老龄化’是个渐变的过程。”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说,针对生育意愿较低这一问题,呼吁尽快提供更多生育福利和生育便利,通过“生育福利包”来刺激和提高生育意愿,保障生育权利,通过解决少子化问题,缓解老龄化进程。

“这是一件涉及家家户户的大事,完全靠政府,政府包不住;完全靠家庭,很多独生子女有心无力。所以,必须走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服务之路。”北京养老行业协会会长倪浩华如是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