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考上大学并非难事

十二年寒窗苦读,成败在此一举,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中国高考类似,在日本,高考期间也处处可见“加油,考生”的标语或者广告。

日本的高考被称为“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又名“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于每年一月下旬的周六、周日举行。

北海道大学(国立)

钏路大学(公立)

立教大学(私立)

日本大学体系分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国立、公立大学数量少,私立大学的数量约占大学总数的80%,75%左右的高中毕业生只能报考私立大学。

在当下的日本社会,所谓“大学全入时代”,是指考生考上一所普通公立大学或民办院校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考上名牌大学,仍要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残酷竞争。

日本高考生普遍穿黑衣,什么操作?

有报道称,参加高考的日本考生大都身穿黑色衣服,监考老师也多穿深色衣服。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考试当天穿着太花哨,会被认为是心虚、没信心的表现。

身着黑衣参加高考的日本学生

另外,国内家长云集考场之外的画面,在日本很少看到,来为考生加油的大多是补习班的老师。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家长不关心子女高考,相反,他们往往只是不想在高考当天给子女压力。

日本家长也会给子女进补。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所谓补脑产品是青鱼油丸。

每天要学习20小时,上无数补习班

在日本,关于高考有一个“四当五落”的说法。简单说就是,每天睡4小时就能考上心仪的大学,每天睡5小时就会名落孙山。由此,足以看出日本高考考生的辛苦。这么长的学习时间,相当一部分都花在了各种补习班上。

日本培训机构

由于高中一般都没有补习班,日本高考考生上的补习班都是由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火热的补习生意,催生了多家全国连锁经营的补习学校,专门帮助考生应付大学入学考试。当然,这些补习学校的收费也颇为昂贵。

补习班

日本高考落榜生很浪

参加补习班的除了应届考生外,还有另一个群体——高考落榜生。

在日本,这群人被称为“浪人”。

由于日本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都不设复读班,这些“浪人”要么在家自学,成为“宅浪”,要么参加补习班。

一次高考失利的,被称为“一浪”,二次失败的“二浪”,三次以上就成了“多浪”。至于那些考上大学但心怀不满、打算再次高考的则被称为“假面浪人”。

为求取得好成绩,日本考生和家长还热衷于拜庙求神。其中,供奉“学问之神”的天满宫最受欢迎。

每年高考前后,日本各地的天满宫都挤满了高考考生及家长,而寺庙也会在此时推出“祈福套餐”。

天满宫

31门课程已加入高考豪华套餐

现代教育理念,鼓励个性与创新。然而当今日本,即使制度上诸多调整,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乐观,应试教育的特点依旧突出。

日本的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入学考试,都要求必须参加中心考试,考试达到分数线才有机会参加各个学校的二次自主考试。

六个学科各自包含若干个科目,如理科包括: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物理、化学、生物、地学;数学包括数学1、数学2、工业数理、情报关系基础等,总计31门。

两次考试,如同下地狱

日本高考科目设置同中国高考类似,语数英三门科目为固定科目,文科和理科可根据考生自身情况任选两门。题目以论述为主,“中心考试”大题居多。

2012年,在其汉文考题中,以《左传》中“晏子对齐侯问”为题,让考生试论述国家政治中的“和”与“同”的区别,极具深度。

由此可以看出,其试题风格与考量模式,基本都是考验学生是否拥有结合所有知识的构造能力。

与统考相比,各个大学的“第二次考试”内容更灵活,甚至与“第一次考试”大相径庭,而每个考生根据“第一次考试”成绩,只能填报一所大学作为志愿。

许多国立、公立大学“第二次考试”录取比例基本固定为3:1,造成了大量考生的结构性落榜。因此,“二次考试”实际是一次筛选与淘汰机制。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素有崇尚名校之风,学历主义盛行,除了考上名牌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能“长脸”、“光宗耀祖”之外,老牌或名牌大学的竞争同样激烈且残酷。

京都大学

东京大学

最重要的原因是——与私立大学相比,国立和公立大学的收费相对低廉,且有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在选择上更加经济实惠。所以学子们千方百计,参加各类补习机构,力求考入名牌大学。

为实现筛选与分层,各个学校自主考试偏、怪、难题盛行,考场类似“应试地狱”。

考试虽非“一锤定音”,但由于日本社会对学历和名校的推崇,却是“一卷定终生”,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侵删

欢迎发表你的态度

欢迎你帮小编点右下方的“在看”

更欢迎你每周五晚,看高考金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