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从年初开始,赛罕区全面开展2019年“衣食住行”领域市场整治工作,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职能,通过集中整治“衣食住行”领域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堵点问题,落实市场主体责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良好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赛罕区将继续开展示范超市的提档升级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活动的规范引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其他各大中型连锁超市完善采购模式,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扩大培育一批满足大众消费的示范超市,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肉菜专柜。

呼和浩特新闻网8月13日讯 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刘清羽)随着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赛罕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辖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彻底堵塞食品安全漏洞,赛罕区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整治攻坚战,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检查食品生产企业89户次、流通商户1547户次,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问题37个。

做好各类食品抽检快检,使用快检车配合食药所完成大型活动驻会任务7次,完成食品快速检测任务60批次。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以属地管理为基础,构建“一岗双责”监管机制;以网格监管为目标,构建登记建档动态机制;以引导规范为依托,构建长效全程监管机制。对全区70家小作坊建立监管档案,通过规范、帮扶,对符合条件的64家小作坊发放小作坊登记证。开展农贸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辖区内东瓦窑、双树、保全庄、融桥水产品等17户农贸市场进行整治,重点监督检查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建设情况、市场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取缔市场内活禽宰杀情况、入场经营者进销存制度落实情况、散装熟食经营情况。

如何进一步加强餐饮区域的监管?赛罕区重拳出击,从2019年初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学生“小饭桌”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检查期间,累计检查“小饭桌”1478家次,下达整改672家,关停8家。开展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对辖区70家建筑工地的18家食堂进行了专项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食堂,当场下达监督意见书,食品安全监管得到有效加强。

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负责百姓投诉举报的主要部门,截至目前行政处罚类案件立案54件,办结35件,罚没款共计328571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8.7余万元;对辖区内“小黑作坊”责令整改34家,取缔白酒黑作坊15家、豆腐黑作坊8家、奶片黑作坊1家、食醋黑作坊1家、馒头黑作坊1家、酿皮莜面加工黑作坊1家;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8家,下达责令改正4家;检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120家,责令整改32家;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45家、使用单位868家次、气瓶充装单位6家,发现一般问题91家,85家已整改完毕,存在一般隐患的单位6家,均已整改;成功处理了一起重大群体诉调案件,为68户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加大集中交易市场监管整治力度。赛罕区各农贸市场散装食品全部配备防蝇设施,各集中交易市场硬件条件得到提升,市场开办者、入场经营者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食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硬件设施、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赛罕区将继续开展示范超市的提档升级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活动的规范引导和监督检查,引导其他各大中型连锁超市完善采购模式,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扩大培育一批满足大众消费的示范超市,打造一批优质精品肉菜专柜。

此外,从年初开始,赛罕区全面开展2019年“衣食住行”领域市场整治工作,发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职能,通过集中整治“衣食住行”领域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堵点问题,落实市场主体责任,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良好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打假”与“扶优”并重,集中查办一批案件,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培创一批守法经营、诚信经商的典型,推动赛罕区市场秩序明显改观;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形成社会共治格局,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住”得舒心,“行”得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促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赛罕区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堵塞食品安全漏洞 全面排查生产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