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点评出史上最优秀的电影作品的话,我想很多人的意见都是不能统一的,但是如果说到奇幻电影作品的话,那么一定绕不开《哈利波特》。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作为千禧年开年以来最火爆的系列电影之一,《哈利波特》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其奇幻的设定,复杂的故事背景和丰富的人物故事将一个富有史诗色彩的成长故事变得生活化、客观化,也使得人们能够在观察关于霍格沃茨学院的同时观察生活本身。

奇幻风格并不是难得一见,而成长类的故事也是随处可见。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部创作跨度极长的作品(1997年——2007年)依然充满生机呢?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换句话说,是什么样的力量赋予了这个系列如此强大的活力呢?

《哈利波特》与麻瓜

奇幻风格是《哈利波特》迷人的外衣,我们惊叹于迷人的魔法世界时,必然也不会忘记关于这个奇幻世界人类的那部分。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熟悉《哈利波特》原著或系列电影的朋友大概不会忘记“麻瓜”这个词,正如我们称“巫师”为“巫师”一样,魔法世界称平凡世界的普通人“麻瓜”显然是一个主观性的表现,是将自己凌驾于平凡世界的外显。

如果我们能够颠倒自我的认知,就很容易理解不同称呼对于两个世界的意义。

颠倒认知只是奇幻风格的一种展现方式,正如《哈利波特》里的奇幻世界定义是将奇幻与世界相分离,通过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位于国王十字车站9又¾站台)连接在一起一样,在影片《帕特玛》里面,重力相反的两个世界通过栖息在同一片土地上而有了联系,我们在思考奇幻定义将会带来什么的同时,奇幻的定义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而“麻瓜”的定义,就是作者意图通过魔法世界的思考方式来重新解构人类世界,《哈利波特》最有意思的一点,正莫过于此。

除此之外,作为一部优秀的青少年作品(姑且这样定义),《哈利波特》的异世界架构完成了很多孩子无法实现的梦想,如果这些梦想具象化的话,通常会体现在某些细节上。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比如教训坏人,魔法师,成为佼佼者,自己说了算等等,都在电影中有所映射(本篇主要论及电影,原著暂不讨论),如果夸张的说,这可能是一部让孩子们为所欲为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人口头上的“闯祸”,但每一个霍格沃茨学院的老师或学生都认同这种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将其与幼稚、无理取闹和糟糕的这些形容词放在一起。

个人主义的旗帜挥舞数百年,引导早已代替了控制,所以现在很多人倡导的意识形态都已经不再是主观性的控制,而是更加具体化的引导,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小千寻作为唯一的人类,需要代替父母成为主导者,不仅要拯救自己,最后还将承担拯救整个世界的责任。

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态度转变,我将之称为英雄式的成长历程。

“麻瓜”式的人类社会因为既定的规则否定了它,而魔法世界包容的态度则接受了它,孩子们得以用属于他们的世界的规则在新的世界展现自己的才智。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简单点来说就是,《哈利波特》成就了“麻瓜世界”的究极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奇幻与魔幻

我之前的文章曾经探讨过魔幻、奇幻以及在这里没有提及到的玄幻三种风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没有写的太清楚。

简单来讲奇幻的设定是可以超出世界本身的,它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超脱于人类世界规则之外的另一种形态;而魔幻则因其现实的内核,往往需要对相关细节进行一些考究,比如我们熟悉的《潘神的迷宫》,是基于二战史实而改编的作品,而《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虽然生活气息浓厚,但还是一部奇幻风格的作品。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奇幻类型大概是目前最普及的一种幻想类型,因其开放性的架构而获得人们喜爱——你可以在奇幻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完全不同于当前的新世界,也可以仅仅将其当做一次旅行的精神犒劳(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爱丽丝漫游仙境》等等)。

《哈利波特》一开始吸引我们的,就是这种开放式的架构,而随着故事的逐步深入,我们一步一步了解这个故事之后,规则开始在我们身上生效,我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规则,也会对主人公所遭遇的一些事情持有一些看法。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创造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创造就完事了,你还要懂得如何去维护它,巩固它以及发展它,从几百年前的寓言故事发展至今,它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规则也逐渐硬朗起来,虽然为新事物建立一种或多种规则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夸赞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规则的支撑,就像人没了骨架一样,势必散作一团。

为了寻求形式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去做这样的限制,让限制成为幻想作品具体而又迷人的鲜明风格。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在《魔戒》里,这种限制是人性的权衡;在《权力的游戏》里,这种限制是均势的对抗;在《哈利波特》里,这种限制则变成了善与恶的合合分分,这些冲突因为势均力敌而难分高下,也因此造就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邪恶并不是分离出来的个体,而是与善合二为一的整体,所以最终要对抗的,是你自己。

可以看到,虽然每个世界的生存规则不一样,但是本质却是相同的,虽然我们年轻人总愿意妄想,但总会有一天会走出舒适区,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个体,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任何奇幻世界的规则都是为了角色成长而服务的。

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个结论,当《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终结的时候,哈利已经继承了父母的一切。而且毫无疑问,勇敢而又敏锐的哈利会继续留在霍格沃茨学院,将这份勇敢传承下去。

时代的哈利

作为一部狂揽了78亿美元的超级卖座电影系列,《哈利波特》给人留下的印象多是好奇多过了解的,即使是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的人,也知道它的名号。

这也是为什么我称它为现象级作品的原因所在。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这部作品很好地将商业化的正邪对抗与史诗化的成长故事结合在一起,效果很棒,而且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就在前不久,我还专门又看了一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包括猫头鹰送信、海格出现以及9又¾站台的经典设定瞬间就能让我回想起曾经的一幕幕经典场面来。

虽然我们不应该用作品的厚度来评判作品的优劣,但是《哈利波特》系列确实是一套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让奇幻的定义根植在了深厚的土壤,不同于《地海传说》注重灵魂式的自我救赎,《哈利波特》更将视野放到了整个奇幻世界。

借此探索世界与我们,和我们与世界的两种关系,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我们的主角最终学会理解自我与世界的相同与不同。


奇幻作品的标杆,一定是《哈利波特》没跑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罗曼罗兰说的那样: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他。

你觉得呢?

但有一点没法避免:世界是不会因为我们而产生本质的变化,但是正如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一样,个人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有勇气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吗,在嘈杂的世界中,占据一个位置,并以此为荣?

这样的话,无论身在哪个世界,我们都是奇幻本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