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團餐謀

每次的團餐行業大會上,都少不了探討食育教育。食育教育很重要,但在我國纔剛剛起步,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尤其在推廣方面。

因此,當團餐謀得知有一個專業的食育團隊,甚至已經在爲貧困地區兒童義務開展食育服務時,特別好奇:“這是什麼樣的團隊?能把大家口中的‘燙手山芋’食育教育,做的這樣有聲有色?”

最近,我們有機會採訪到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食育”推動計劃項目負責人劉璐老師,請她來分享食育教育的故事和感悟。

1

“你們爲什麼

不選擇健康的食物呢?”

談起“食育”推動計劃項目的成立,劉璐說起因偶然。當時,劉璐帶領團隊赴廣西馬山參加公益活動,在山區爲孩子們做飲食健康教育。課間休息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午餐結束後,有一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

很多孩子都跑到村裏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買五毛錢的麻辣條、冰糕,我特別驚訝地問那些孩子:“你們平常都有多少零花錢?”有的孩子說五毛,有的孩子從口袋裏面掏出20塊錢。我說:“你們爲什麼不選擇一些健康的食物呢?”這個問題說出口,我就被自己蠢哭了。

這些孩子完全沒有什麼營養健康意識,他們只是在滿足自己的味覺。而且農村的小賣部裏,其實挺難買到健康食物的。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食育”推動計劃項目負責人:劉璐

除此之外,劉璐還發現,學校每天都會給孩子們發牛奶和雞蛋,他們本以爲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孩子們會很珍惜,到了那裏之後才發現:浪費情況很嚴重!

孩子們天天喫着加工食品,卻浪費着有營養的食物,這些事兒讓劉璐和她的團隊更瞭解到食育教育的重要性,決心即使是公益項目也要做!就這樣,從2012年一直堅持做到了現在。

2

中國孩子營養現狀:

既營養過剩,又營養不良

之前有專家就闡述過,中國孩子的現狀是既營養過剩,又營養不良。和城市相比,農村的此類情況更嚴重。農村有很多留守兒童,大多由爺爺奶奶照顧,老年人的飲食習慣是喜歡醃製食物。孩子每天的飲食都是高鹽高糖,這也讓農村孩子慢性病的發生率居高不下。相關數據顯示,農村孩子患高血壓的比例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劉璐提到一個煙臺的小朋友,因爲家裏開超市,孩子從小就基本沒喝過水,只喝甜飲料,5歲就得了糖尿病。這類讓愛變成傷害的例子,在中國實在是太多了。

更讓劉璐感嘆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飲食習慣雖然不一樣,但中國兒童最喜歡的零食排行榜相差不大:辣條,乾脆面,甜飲料。

中國兒童最愛零食TOP3

3

除了營養,

食育教育還包括很多

食育教育更多的是談營養,談健康?團餐謀瞭解之後才發現:食育教育遠不是這麼簡單!劉璐說,中國現在有很多做食育教育的社會組織,不過每個食育組織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有的側重於傳統文化傳承,有的側重於中醫養生,等等。食育,其實包含很多內容。

比如說,用餐禮儀屬於德育範疇。有孩子通過學習自己做菜,懂得了如何用最少的資金,做出大家喜歡又美味的料理。看,孩子們從中學會了如何統籌、協作、理財!這已經不僅僅是食育了,也是智育。

食育課也包含種植課,讓孩子親自去種蔬菜,懂得蔬菜也有生命,這樣孩子會對自然有敬畏之心,對食物有感恩之心。

食育教育其實包含了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內容。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多維度的教育方式。例如,食育中包含對美學的教育,一餐一食顏色如何搭配、如何擺盤,由此孩子們對於美的感知也會提升。

3

食育教育應該怎麼做?

做公益活動期間,劉璐和她的團隊不斷總結和改進,在關注西部留守兒童的項目推進過程中,他們發現雖然上食育課程後的效果不錯,但當他們離開,孩子們就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所以劉璐決定把短期活動變成長期項目,每年都去相同的學校,讓孩子們的健康意識可以不斷加強。

這一問題不僅僅存在於偏遠山區,也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現象。經過多年的實踐,劉璐和她的小夥伴總結出了做好食育的四大要素,這是社會組織推動食育發展的重要內容:

1.做試點項目

2.標準化的課程內容。

3.科學評估。

4.全國佈局推廣。

1)試點項目:將軍縣

劉璐團隊的試點項目在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河南新縣,這裏被稱爲“將軍縣”,曾走出過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將軍。“將軍縣”不僅風景優美,物產極其豐富,縣領導也致力於打造“山水紅城、健康新縣”,把食育課程納入了整體規劃當中。

劉璐的團隊不光給各個機關單位領導做科普教育,也給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上食育課。

2)標準的教材

2014年,沒有太多食育資料可參考,劉璐的團隊還特地去了日本參觀和學習,再結合營養學的知識,推出了針對1~6年級的食育教材。

劉璐笑着說:“第一版的教材出版後,被專家批評說沒有體例。體例指的是:課程要有導入、概要、重點、拓展等等。後來我們修改了課程的框架,重新啓動了教材的研發,我們也找到協和和疾控老師參與進來,共同主編第二版教材。今年4月就會正式出版。”

3)科學評估

“第二版的教材主要針對1~6年級的學生,老師和學生各6冊,共12冊。這些食育教材簡單易懂,有很多實踐類課程,即使老師不備課,也能講的很好。”劉璐說。“我們也請了一些專家來評估,當然作爲民間組織,很多專家和老師都是義務幫忙,我們也非常感謝!”

4)推廣佈局

劉璐的團隊每年都會接到很多企業、學校的邀約,去做一些科普講座,但是社會的需求量大,他們分身乏術。於是,從去年開始,他們一共聯合了2000多家合作組織,成立了36家志願者服務站,這個模式是先培訓服務站的老師,然後再支持服務站的工作。只要政府或者學校想做食育教育項目時,就可以找到就近的服務站。

4

專業人才、政策扶持、食育意識……

食育教育發展的阻礙有哪些?

對於團餐企業來說,要做好學生餐,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兼顧營養和口感一直是個難題。在很多團餐的會議上,企業家們都在探討如何讓營養師發揮最大作用。

劉璐提及自己參觀時的體驗,有些團餐企業雖然也聘請營養師,但是營養師和廚師互相難以協作,這是阻礙學生餐發展的一個難題。要做好學生餐,在製作環節,一定要有營養師的參與。

目前中國的營養師人數不夠,能力參差不齊,也是學生餐發展的一個阻礙。

我國也有專家曾經總結,團餐企業做好學生餐,面臨很多阻力,比如缺少營養法規,尚未建立一支能對13億民衆進行營養普及的專業人才隊伍,缺乏營養教育等等。食育教育不僅僅需要企業的推動,也需要國家對營養師的支持。

對此,劉璐這樣看:

對食育推廣來說,國家扶持是很重要。但是如果等到政策來了,其他環節還很落後,也未必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很多團餐企業既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應該現在就開始,對營養環節加強監督,逐步進步,這樣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5

日本食育教育

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日本的食育教育在世界名列前茅,很多人都以爲日本食育的發展是因爲日本對於食育教育有立法。對此,劉璐介紹說,日本的立法實際上是在社會普遍形成食育觀念之後。

日本在爲食育立法之前,就有家政課。家政課包含衣食住行,食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這樣的課程,一學期的課時在60-80節不等。當然,日本關於食育的法規出臺後,起到了更大的推動作用。

日本的營養師制度和中國有很大不同,日本的營養師要參與飲食製作,營養師和廚師之間配合的問題基本解決。

其實,日本也經歷過西方飲食風潮造成的兒童營養不良的情況。所以日本在沒立法之前,就規定:營養師要學習烹飪,並參與制作環節。

日本校園的營養師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在校的營養師,主要是參與餐飲製作,還有一種是營養教師,他們可以去各個學校講課,可以提前預約。日本營養師沒有考評,完全看老師的責任心。

正是因爲沒有人監督,才證明日本營養師制度的完善,以及師資團隊的職業操守。日本的學校每年都會制定食育教育的目標,然後做細緻的教學計劃。劉璐說,日本人的細緻無處不在,比如小朋友對某些食物過敏,她們就會標註出來,給這類學生提供特殊餐。

日本的食育教育屬於生活教育,是通過生活的點滴讓學生們學會各種知識。從幼兒園開始,所有的小朋友都參與幫廚,學習營養知識。日本食育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孩子們從小學習自己動手,自然瞭解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珍惜、什麼是互相協作。

劉璐提到,日本的情況和中國還是有差別的,日本的經驗也不適合完全照搬過來。國內學校班級人數多,甚至有的學校一個班的學生數會超過60,而日本一個班基本30多個人。日本的飲食模式很多都是冷食,海鮮多,蔬菜少,和我國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

不過她每次去日本學習,都會有新的啓發。現在,去日本考察已經變成了劉璐團隊的固定項目。今年5月,他們還會邀請多位團餐企業家去日本學校參觀學習。

6

開展食育教育

效果怎麼樣?

食育教育要真正達到改變觀念和行爲,可能需要10年甚至一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徹底轉變。但是每次食育課,都會看到很多細微的變化。

劉璐的團隊也對課後效果做過總結:

孩子們通常在上過6-12節課後,會對飲食健康有新的認識,營養知識也有很大提升,特別是:喫早餐、不挑食,少喫零食等好習慣被孩子們接受。食物浪費情況也會有所改善。從長遠來看,這對於改變孩子營養缺乏的情況,會大有益處。

我國 《健康中國2030》中提到,現在我們的國民健康素養是10%,2030的目標是提高到30%。國民健康素養指的是,個人獲得健康知識促進維持健康的能力。現在每10個人中,只有1個人纔有這樣的能力。對於食育教育的團隊和團餐企業來說,未來還有很多事需要做,可以做,必須做!

文/梅也,來源/團餐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施寶華《食育:亟待指定的國策》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