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秋

在清朝,当官的顶戴花翎,上面的羽毛都有啥讲究?说了你可别不信

我国历史上千年,每个朝代中都有众多大臣,大臣们为了朝代的建立、繁荣、富强出谋划策处理各种事务,因为全国大事都需要中央来做决定,所以经过长久的发展,我国古代早已形成了严谨的官职制度,担任不同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和处理不同事项。分工明确的官职自然也有大有小。

而评定官品,便是区分官员分身地位的一种方式。早在魏晋时期,我国的官员等级就被分为了九品,其中文官和武官等级制度有的并不相同。

后来因为政权的变更,官员的品级曾多达十八级。直到元代以后,我国官员品级不论文官武官都统一划分九品,无上下阶之分。

现今因为清宫剧的风靡,我们在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犯了罪的大臣,在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详细审问定罪时,皇帝一般会当面让其摘下头顶的帽子。其实,那可不是普通的乌纱帽,所谓的顶戴花翎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番,就会发现小小的管帽包含了大学问,如此多的讲究,说了你可别不信啊。

首先,区分一个官员官职大小最直观的便是官服,因为在胸前一块区域会有一个大大的“补丁”所以官服也被称为补服。“补丁”的图案不同,所穿之人的官职也不同。并且文官和武官的图案类型也大不相同。其中文官都是飞禽,例如常见的仙鹤、孔雀、鹌鹑等等,而武官皆是走兽,如麒麟、狮子、老虎等等。

因为图形差异很大,所以古人一看官员身上所穿的官服便知晓了其身居几品。除了衣服的图案可以区分外,顶戴花翎也是区分官员大小的方法之一,那么这顶戴花翎究竟是什么,只是一个帽子吗?当然不是,其中它是一个整体,帽子只是一部分其余还有顶珠和帽子后面的一根羽毛。

顶珠不论文武,从一品官员都是红宝石,二品为红珊瑚,三品是蓝宝石到最小的九品是镂金花不等。帽子并不单独显示品级,只是它也分为两类,有凉帽和暖帽,其中顾名思义,凉帽是夏季佩戴,形状为喇叭状并且无檐。暖帽为冬季所戴,暖帽为圆形有用皮布制作的檐边。

比较特殊的是这根羽毛,只有皇帝亲自赏赐的官员才有资格拥有它。所以羽毛并不算是官员的标配。羽毛分两种其中一种是便是花翎,花翎是用孔雀的羽毛制造而成。

因为孔雀羽毛上有像人眼一样的圆圈,所以它分为三种,有一眼、二眼和三眼,其中三眼表示身份最高贵。另一种羽毛是鹖鸟的羽毛,它就要普通一些,颜色是蓝色,也被称为蓝翎,这种羽毛上面没有眼,他们主要是用来赐给六品以下的官员和一些侍卫。

在清朝的前中期,花翎的赏赐十分严格,三眼花翎更是只有皇室人员才能被赏赐,例如一些亲王和贝勒。就算身为朝中重臣,为国家栋梁那么也只能被赏赐二眼花翎,最低级一眼花翎赏赐的也皆为五品以上官员,例如各军营的统领等。

花翎的赏赐最高决定权始终由皇上决定,在康熙年间,因为施琅曾立下功劳,当时的朝廷决定封他为王侯,没想被拒绝,只求一个花翎,康熙思索一番后准许了他。

到了清朝后期,花翎的赏赐变得混乱起来,因为国家的整体实力出现下滑,而国内的经济财政也出现了相应的危机,所以但凡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大臣都被赏赐了花翎,前中期的规定被默认的废除,甚至出来了有些人直接向朝廷捐赠上万两白银而换到花翎的荒唐现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