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岁月里,每一粒粮食都让我弥足珍贵。一粒麦子一颗玉米一枚稻谷,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我和姐妹兄弟。”秋天的傍晚,检查完粮站的每一座仓房,颍州粮食储备库(王店粮站)负责人殷士显会不由自主地吟唱着这些诗句。

殷士显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幼年饱受贫困的折磨,深知粮食的珍贵。1987年,殷士显退伍后分配到王店粮站工作,从此再未离开,与粮食结下30年的不解之缘。

“那时候,王店粮站只有两座小仓房,容量不足一万吨,收粮储粮全靠人拉肩扛,收粮季节昼夜加班。”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殷士显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我们成功保存一粒粮食,群众的温饱就多了一份保障。”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提升,粮食的产量不断提高,王店粮站的规模也由当初的21亩扩大至现在的60亩左右,进出粮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同时,粮站还上马了“智慧皖粮”系统,安徽省粮食局、阜阳市粮食局对颍州粮食储备库(王店粮站)的扦样、化验、过磅、付款、入仓保管等实现了网上实时监控。

科技的投入让粮食的保管变得更加安全,但是,殷士显和同事们仍一刻不敢放松。多年的护粮经历,每一粒粮食都让他们刻骨铭心。

殷士显告诉记者,多数小麦的后熟期从两周到两个月不等。完成后熟的小麦,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至5年或低温(15摄氏度)储藏5至8年,其食用品质无明显变化。

为了保管好每一粒粮食,除了按照规定通风降温之外,每5天殷士显和同事们就要查粮一次,手动测温与电子测温相比较,发现异常立即研究处理解决。

5.02万吨仓容、高大平房仓4幢、平房仓6幢、17个廒间,每一次查粮护粮都是对体力和耐心的考验,殷士显和同事们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王店粮站的全部粮仓均达到“一符四无”标准,合格率达100%,连续3年被区粮食局评为“一符四无”粮库称号。

工作之余,殷士显喜欢坐在粮堆上。随手捧起金灿灿的麦粒,殷士显因阵阵麦香而陶醉。乡村的风景美不胜收,但只有身边的粮食才会在他骨髓里生根、发芽,让他感到美妙而又幸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