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创意的作品吸引参观者驻足。

在第七届文博会上,创意设计展区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一块展区,但是展位、展品充满了奇思妙想,观众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穿越古今,感受到了创意和科技带来的不同文化。

“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创意让文化更精彩

“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自5月份启动征集,作品涵盖了文创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以及专项命题等各类创意设计作品。“美·大赛”展示的是大赛从启动到推介、征集、评审、转化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

其中,“美·造物”展示的是本届大赛文创产品设计类的获奖作品,“美·境界”展示的是本届大赛空间设计类获奖作品,“美·新生”创意营展区展示了大赛开展专项命题及创意营的具体组织情况及相关成果,“美·生活”展区以生活片段、场景为组织线索,设立小主题、小空间场景,将落地转化的作品创造出了生活与设计融合的展示场景。

在这里,一只高挑玲珑的马克杯,绘制上不落俗套的传统中国画,显得格外不俗,也多了几分传统的风韵;精美的陶瓷器具搭配上精致的工艺竹编点缀,在奢华中显示出一点儿野趣;用老粗布制作的“粽子”,古朴中透着可爱,是年轻女孩儿的最爱……

前来看展的观众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展区虽然不大,但是处处投射出创意的影子。现在大家都讲文化创意,创意其实是关键,一件文化产品,如果只是模仿和复制,那只是匠人之作,只有加入了创意,才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文化体验。

“泰山设计杯”文创设计大赛成果展示区

山东博物馆展位:感受孔子现场“教学”

山东博物馆在本届文博会上,以文化产品的创意创新、非遗鲁绣的保护传承、孔子文化大展互动体验项目三个方面向社会各界着重展示山东博物馆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风貌和最新成果,加强与各地市之间的文化交流。

“把博物馆带回家”是每一位文博人对观众走出博物馆的美好愿望,山东博物馆近年来不断拓展文创产品开发思路,突破创新设计灵感,致力于将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典雅的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推出了美观精致又极具山博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及一定的收藏价值。鲁绣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构图优美、花纹苍劲、形象逼真、工整秀丽等艺术风格,山东博物馆打造鲁绣发展平台,集合优秀师资力量,延续鲁绣工艺传承,佳作屡获殊荣,展示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孔子文化大展是山东博物馆宣传儒家思想文化的重点展览,山东博物馆突破展陈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开发了多种互动体验项目,帮助观众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儒家思想文化。

在这些展览中,“万世师表”孔子文化大展是山东博物馆宣传儒家思想文化的重点展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开发了多种互动体验项目,帮助观众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儒家思想文化。“至圣先师 杏坛讲学”着重突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成就及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展览结合杏坛讲学布景,设置“至圣先师 杏坛讲学”互动多媒体装置,配合多台数字设备,让观众以弟子身份向孔夫子求教。互动的内容整理自《论语》,涵盖了仁、孝、礼、智、友、信、为政、君子等八个方面。观众点选触控屏幕提问,此时环形幕墙会出现真人等大的孔子全息影像,针对不同专长与个性弟子提问,体现先师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虚实结合的场景让观者身历其境,穿越千年时空与先师孔子对话。场景的一侧为复原的杏坛石碑,另一侧则是关于儒家“五经”的详尽图文知识介绍,在领略圣人风采之余,更可以同时接受儒家经典的滋养。

《论语》汇集了孔子与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的大量经典言论,成为汉语词汇中众多成语的来源。“识仁知礼温故知新”互动游戏中出现的成语涉及修身、处事、教育、为政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让观众用互动屏来体验学习的乐趣,根据回答的正确率,会有不同的称号,扫描图中的二维码可以将成绩单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富有时尚感的文创作品的创作者也常常是年轻人。

文旺阁:在老行当中感受传统文化

在文博会上的大厅里,当市民正在参观各种琳琅满目的展品的时候,一声声“补碗,打锔子”的叫卖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一位身着传统服装的小哥挑着担子,一边吆喝着,一边穿过人群,很有种古老生活的即视感。这就是创意设计展区里文旺阁展位的一项展示。

文旺阁木作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木作为主题的博物馆,属于非国有博物馆,他们主要展示木作传统工艺,弘扬中华木作文化。文旺阁的创办人王文旺认为,木作文物以展览的形式和观众见面,是直观形象的历史。为了更深入地解读,让文物能说话、会说话,他们通过丰富的展陈方式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本届文博会上,文旺阁展出的有木工工具系列以及木作的榫卯结构系列、木匠有关的21种老行当(洋车行,扇稻壳行,锔盆锔碗行,钉马掌行,吹糖人,锯木行,磨剪子,戗菜刀行,磨瓷器行,赶考,压豆腐,药铺等)。在这里,观众可以学习和了解这21种行当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手工互动项目,真正的领悟到什么是中国传统木作文化的精髓——榫卯结构,木匠行作为百工之首的意义,以及中国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

年过六旬的市民王先生说,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小时候生活中常见的,但是现在生活好了,就淡出了大家的视线,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找到了童年的感觉,真的很有意思

稿件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常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