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与风

  风,在中国文化中又有风骨,风采的意思,“高台多悲风”。

  探春的图画,总与“风”相关联。或是放风筝,风紧时,一刀剪去,凭自飘远到不见;或是乘风帆,一帆风雨,行路三千。

  风花雪月中,她占的是“风”;“月”为黛玉所占,所谓“冷月葬花魂”。

  “雪”,是薛宝钗,她是冷美人,从贾府仆人兴儿说出“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可见其人肌肤晶莹如雪。

  她住的房子“如雪洞一般”,吃的药是“冷香丸”,家庭在“护官符”上被人称为:“丰年好大雪”。

  而她在幻境中册子上的命运之词是:“雪满山中高士卧”,“金簪雪里埋”。

  “花”,则为诸女所分,各得其花。书中“群芳开夜宴”一回已经明叙。此处不赘。

  “风花雪月”中,唯有“风”是流动的,是有力度的。所以探春会走出贾府,并且一直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探春一出场,那相貌“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就是有动感的,带着风声。

  黛玉初到,贾母在堂。满场中,除了凤姐无忌,谁也不敢啃声。而探春独不卑不亢。

  宝黛初会时的一番对话,至关重要。宝玉为黛玉的气质所动,赠她表字为“颦颦”,而探春独步其间,质询宝玉:“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一出语,每带着自己的推想追问。可见在宝钗入府前,探春是一个仅次于黛玉的角色。

  无论堂前还是私下,她敢作敢为,又动有章法。

  探春平素的言行、作为,莫不带着风声,英气昂然。

  从她管家时遇上赵姨娘扯皮,旁人说情时,她所发出的冷笑,不吝直言;从她斥责平儿李纨等人,不拘长幼。

  她在抄检大观园之夜,处乱不惊,镇坐大堂,扇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等等言止,无不带着风气习习,所谓风生水起,风骨凛凛。

  湘云有爽气,探春有英气。

  爽气只是天性,而英气则融混着思想锋芒、胆识、志向,以及不可遮掩的过人才干。

  故湘云虽穿戴小子衣服,却只是扮相游戏;而探春有真男子气,是一个能挑大梁的女中豪杰。

  惜乎探春之英风,已属末世,“阴盛阳衰”,而其时女子虽然暂可当家,却仍不可以“当道”,于家于国,只能哀叹,而不可以向前去有所作为。

  而即使就在闺帏之列,三小姐还有一个不可改变的弱势,就是她“不是从太太肚子里面出来的”。

  “庶出”身份令她在世道上必然遭到不公平的对待。

  探春一生,注定逆风而行。故造化先令她自身带风,以丽质自保也。

  章回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家解读 | 原创解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