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新寨全景

冕宁,位于凉山州北部,安宁河谷,雅砻江峡谷间,既有平畴沃野、交错阡陌,也有高山深谷、千仞绝壁。

“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过冕宁时,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古老大地点亮“图解放,求发展”的赤诚希望。

几十年间,这里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变等历史原因,让全县41个村、8562户34780人,在脱贫奔康路上暂时掉了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州冕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指示精神,“脱贫、致富、奔康”的号角,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红色热土上吹响。

迈出逐梦大步子

“公路修通了,树子沟有奔头了……”

2017年9月10日,冕宁县大桥镇大桥村二组(又名树子沟)的通组路修通了。这是树子沟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树子沟人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果基打铁,树子沟村民小组长,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汽车运输中药材的图片后,广获乡邻点赞。

而位于冕宁县西部雅砻江东岸的新兴乡,距县城15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属于典型的二半山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苦于山路崎岖、江河阻断,不少人终其一生,也没能走出大山。当地甚至流传:每隔一段时间,出村的人,总有人坠崖身亡。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冕宁县委、县政府定下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将公路修到老百姓家门口。

2017年底,新兴乡耳子厂村、接波村、姑鲁沟村的通村公路相继贯通。作为冕宁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新兴乡多年来“天堑变通途”的梦想,终成现实。

据冕宁县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勘察人员在前期对新兴公路进行勘察时,只能背着测量仪器手脚并用,徒步攀爬;而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头戴安全帽,身系保险绳,在悬崖上一锤一锤敲,一锹一锹挖,一点一点爆破。“挖掘机窗外,就是万丈深渊和波涛汹涌的雅砻江,每一个在绝壁上准确操作的操作员,都要拥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

冕宁县交通局局长李建点开他的微信朋友圈,一张张动人的照片记录了建设者的喜悦与自豪:

拉古萨大桥、恩渡大桥、健美大桥……一座座“国家溜索改桥”项目大桥彩虹般横跨雅砻江两岸;

窝堡乡互联村通村公路,43道拐,是冕宁公路弯道之最;

联合乡大川毫村通村公路,穿云破雾,风景独好;

安宁河沿岸的农村“四好”公路,在沃野平畴间蜿蜒……

“履职两年多,每天穿行在乡镇间,眼见着每个乡、每个贫困村都有了平坦的公路和外界相连,很是感动。”李建感慨地说,以后,生活在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进出都方便了,可以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迈开大步子了。

2016年至2017年,冕宁县修建通乡公路95.8公里,溜改桥5座,新建通村硬化路404公里,硬化路通村率达100%。

冕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均说:“在雅砻江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打通并硬化新兴等8条通乡公路,取得了全县通乡公路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大川毫、姑鲁沟等41个贫困村穿越云端的天路建成通车,实现了乡镇和贫困村两个‘百分之百’通畅目标,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

一条条新修的公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为冕宁儿女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致富奔康的坦途。

住上安全好房子

从冕宁县城出发,沿乾冕路西行27公里后,可见一处白墙绿瓦、错落有致的新村寨,那里,是10岁的邱克的莫的新家园。

邱克的莫原住在冕宁县马头乡虫园村,2016年,冕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批计划,邱克的莫一家被纳入计划,可举家搬迁到地质结构更稳固、交通出行更便捷、生产条件更优越的森荣乡米谷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8年春节过后,邱克的莫一家,从雅砻江畔马头乡的峡谷山坡搬到了一马平川的南河边,开始了新的生活。

“原来居住的地方,经常发生泥石流,土地、经济林木被冲毁是常事。”搬新家的,还有58岁的马海补补,谈起原居住地的恶劣环境,他记忆犹新。

“以前从县城走到家,最少都要5个小时,现在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孩子们回来时,路上也方便多了。”谈起老人就医、孩子入学、青年务工的新见闻,马海补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说,以前的老房子没有厕所,不少外来的客人,因找不到厕所而闹出尴尬。

马海补补在安置点的新房有70平方米,一间堂屋为客厅,两侧为四间卧室,主房实用美观,附房功能齐全。主屋左方盖厨房,右方置卫生间,绕过卫生间,房后是畜圈。

新房正屋的门楣上,大儿子马海体古光荣入伍的军属标牌特别显眼。马海补补说,二儿子马海体哈和女儿马海体补莫在广州务工,孩子们都有了“出路”,他特别欣慰。

这个让邱克的莫、马海补补“非常满意”的新家园,工程建设总投资达4300余万元,安置了包括冕宁县马头乡、森荣乡、窝堡乡、青纳乡等4个乡镇的贫困户。

著名的“结盟圣地”——彝海,也乘势而为,打造的“结盟新寨”享誉大小凉山。

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彝海镇彝海村二组,依托援建项目和红色景区彝海,盘活企业支持资金,把曾经矮小潮湿的土坯屋打造成了彝家旅游新寨。

“这么漂亮的村庄,简直像做梦一样,说建就建成了。”站在新寨的最高点,76岁老人果基达坡说,这是他记忆里少有的“改天换日”。

2016年至2017年,冕宁县把保障住房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按照“全域覆盖、建改结合”的思路,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国土挂钩等项目,结合贫困群众自身实际,选择住房改造方式,完成426户建卡户易地扶贫搬迁、2012户彝家新寨建设、4063户危房改造,让6501户贫困户顺利搬入了新居。

与此同时,冕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统一规划建设安全住房,配套必要的附属设施及水、电、路、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搬迁户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等基本生活需求,确保搬迁对象享有便利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如今,冕宁大地上,新村新寨次第崛起,欢歌笑语荡漾其间。

过上致富好日子

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吉克依哈,是冕宁县拖乌乡鲁坝村三组建卡贫困户,2016年全家退出贫困之前,他要供养3个子女上学,还要照料长期患病的妻子,一家5口人,守着几亩瘦地,常年入不敷出。

2016年,冕宁县开展农业招商,引入冕宁万树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拖乌乡鲁坝村,以“彝乡菇”为品牌,打造了3000亩香菇基地。

农民入股,土地流转,在企业务工,一系列变化,让吉克依哈和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拖乌乡也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天”。

“制袋、合料、注水、钻眼、扯袋、上火、出灶,样样都干过。自从在香菇基地务工,盐巴钱、零花钱就没断过了。”如今,吉克依哈已然变身食用菌种植的技术工,家乡香菇基地的逐步壮大,让曾经无处务工、无钱可挣的这个贫困户有了发家致富的底气,“去年在香菇基地务工,挣了1.6万元钱。”

2016年至2017年,仅万树食用菌公司的香菇基地,季节性用工就达240人,兑付工资总额约240万元,人均收入约10000元。

在冕宁,如万树食用菌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还有很多,他们都遵循“优先招募贫困户劳动力务工”的原则,为广大贫困户开辟“更稳定、更广阔、更有尊严”的脱贫奔康路。

除龙头企业外,2016年以来,冕宁县各类专业合作社也量力而为,积极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康。

冕宁县森荣乡吉祥山种养殖合作社,是一家以育鸡苗和饲养生态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01户,每年可销售鸡苗15万只,出栏成品生态鸡1.5万只。该乡瓦都村贫困户吉木尔古是残疾人,成为吉祥山生态养殖合作社社员后,他不仅可以赊养合作社的鸡,还可以在合作社入股分红。

目前,该社已吸纳贫困户6户。养殖方面,合作社出资为贫困户购置鸡圈,并赊销鸡苗及饲料给贫困户,启动首批养殖。待成品生态鸡出售后,再偿还赊欠资金。销售方面,合作社承诺,凡贫困户成品生态鸡滞销时,均可由合作社统一义务代销。

截至2017年底,冕宁县在41个贫困村完成经果林种植基地3.5万亩、绿色马铃薯基地2万亩,建立养殖生猪、泸宁鸡、肉羊基地15个,成立种养殖、中药材专业合作社25个。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冕宁产业基础不断壮大,一个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茁壮成长,贫困户也迎来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2017年,冕宁实现全县4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成为凉山州率先脱贫的安宁河流域五县一市之一。8562户贫困户、34780人搬进了新建的安全住房,看上了电视,用上了电话,喝上了干净的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念兹在兹,没齿不忘”。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唯此为大”的战役,三年来,冕宁县委常委会议室、脱贫攻坚指挥部等处,经历了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一千多个日夜,从安宁河岸到雅砻江畔,从锦屏山下到拖乌山上,都烙上了脱贫干部驻村蹲点的身影和调研督导的足迹,撒满了40万各族儿女的智慧与汗水,让冕宁的各村各户,悄然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其技。

如今,冕宁一个个不断蝶变的山乡,正振翅飞舞,追逐着新时代。

(杨发超  伍忠明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杜静  胡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