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载,风雨兼程谱华章。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西昌建市40周年,这既是一个巧合,更是一种历史的同步。西昌40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典型缩影和成功范例。

1978年10月,国务院(国发199号)批复撤销西昌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昭觉县迁至西昌。1978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报告,设立西昌市。1979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西昌市。1979年11月,西昌市组建西昌市委。1980年1月1日,西昌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西昌市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位于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攀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其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其中13个彝族聚居乡镇和2个回族聚居乡)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7.7万。西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飞播林区,水光风清洁能源优势明显,优质农产品独具特色,民族文化魅力凸显,拥有“航天城”“月亮城”“太阳城”等诸多美誉,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2018年,西昌市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0位,是四川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森林城市、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家和省级荣誉90余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西昌建市以来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9年,是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时期。主要以健全机构,理顺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城市建设,深化改革,发展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为主,突出服务“四化”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6年,是加快“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特色农业、义务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交通保障、城市建设、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民生工程等得到了大力发展,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

第三阶段,2007年至2016年,是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间,乘“一办三创”之东风,借凉山州建州60周年之契机,科学确立“三步走”发展蓝图,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目标,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十个发展主题年建设、五大片区集团攻坚”三条主要路径,奋力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大棋局中迎难而上、克难奋进,打赢了五场“攻坚硬仗”,万众一心推动西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逐步实现“向先进学习、与发达为伍”,成功迈入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81.4亿元,增长336倍;财政收入从976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41.1亿元,增长4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40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80.7亿元,增长298倍。建成全球最大钒钛加工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国最重要西电东送战略基地、西南最大水电设备制造基地雏形初显。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9年的194元增长到2017年的16323元,增长84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979年的392元增长到2017年的34025元,增长86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昌市民生事业投入超过90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65%以上,深入持续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利益福祉问题,特别是教育、医疗、安居、社会保障等方面显著改善,安宁河、官坝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顺利完成,一批大中型灌区渠系工程基本建成,安宁河沿岸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溉渠网。

给排水网建设全面升级,城市供排水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天网建设不断覆盖,初步构建起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监控网络。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建成全光网有线网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高位增长,2017年分别达到34025元、16323元。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四个好”要求,推动全市47个贫困村、6891户26940人在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2018-2020年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一直以来,西昌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近年来,西昌借力“一办三创”、2017年央视春晚、魅力中国城等大平台,借力国际火把节、国际马拉松赛、邛海国际帆船赛等大活动,借力邛海湿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大投入,借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大契机,把西昌打造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广大网友评为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古城、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中国最美的五大养生栖息地、最中国生态城市等,推动西昌从一个川西高原蕞尔小城变为全国十佳魅力城市。

西昌有着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是全国唯一可以玩火的城市,拥有最美马拉松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西昌旅游度假。2017年,西昌市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05.23亿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始终毫不动摇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突出位置来抓,持之以恒地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城区绿化彩化工程、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和山溪河治理工程等四大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超赢发展。

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邛海作为全市的核心生态资源,先后投入资金51亿元,实施了规模空前的邛海生态恢复整治行动。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被纳入全国21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邛海2万亩湿地基本建成,湖水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水质全面恢复至Ⅱ类,局部达到Ⅰ类。

邛海湿地建成后,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保科普示范基地、国际旅游摄影创作基地、国家行政学院现场教学基地、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西昌市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优良天数358天,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省县市区前三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0年光阴流转,城市变迁见证了西昌跨越发展之路。40年间,建成区面积从8平方公里扩展到44.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8.92%。实施火把广场、月色小镇、观海湾、小渔村等“邛都新八景”建设,建成邛海湿地、海河天街、海门渔村、南山大道、胜利大桥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城市形象、城市魅力大幅提升。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乡镇通柏油路,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实现市域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力推进,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54个,创建市级“四好村”62个、州级54个、省级11个,长板桥村规划进入全国第一批28个优美村庄规划示范名单,大青乡白庙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园林新村,安宁镇成为全国百强小城镇试点镇,西昌市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市。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6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632个,打造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特色农业“金字招牌”,建成茅坡樱红、桃源农庄、荷色生香、螺岭彝风红等“乡村十八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西昌市先后缔结北京市门头沟区、佛山市南海区等80个友好城市,结交24个友好医院、34个友好学校。西博会、火把节投资说明会,全国各地招商推介会,每年项目签约数百亿元。依托各类招商平台,引进域上和美、苏州柯利达、华西九建等78家知名企业,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3家,中国500强企业15家,驻西昌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达42家。

对外交通大幅改善,雅西高速建成通车,成昆复线即将建成,泸黄高速改扩建、北环线建设加快推进,西乐、西昭、宜攀等高速公路加速构建,西宜、丽西铁路正在启动前期工作,青山机场改扩建全面动工,西昌航空加快筹建,通航城市达到18个。

建立和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国家行政学院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加快建设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西昌党建支撑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西昌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党建支撑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实施“凝神铸魂”“强基固本”“选贤任能”“引才聚智”“平安利民”“廉洁清风”“党建惠民”和“红色引擎”工程,创新实施“月考季晒年评”“党建月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机制,有效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

通过创新开展“三清五建一覆盖”专项行动,从源头上解决基层治理软弱涣散问题。常态化推进“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持久实施党建先锋示范行动,铸造锤炼培养一批听党话、跟党走、敢担当、廉洁好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钢班子带好铁队伍,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省委“三重”用人导向和市委“三个优先”要求,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持续开展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坚持在工作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考验识别使用干部,下最大的决心培养选拔干事创业先锋,铸造一支有血性、有境界、有本事、有韧劲,“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作铁军。

创新推出“一牵引、两防线、三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体系,推行“一责任、一清单、一报告”制度,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实行“两道闸门、三个交叉、七个关口前移”协作办案模式,持续反腐倡廉。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红黑榜”“村务监督委员会”“西昌格格”等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广大党员群众向心力、凝聚力。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满意度为89.39,位居全省第19位,平安指数测评满意度为84.51,位居全省72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四川开启治蜀兴川新征程,西昌迈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铂金十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省委工作部署,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要求,瞄准靶心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成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攀西经济区经济中心、文创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力争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0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一轮的追赢赶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建成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