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摄影:柴美林

杨月楼登台唱《战太平》

“撩铠甲且把二堂进,有劳夫人点雄兵。

接过夫人得胜饮,背转身来谢神灵。

辞别夫人足踏镫,但愿此去扫荡烟尘。”

—— 京剧 《战太平》

伴随着市井街头的叫卖声,上海丹桂园昔日的盛景以多媒体影像的方式映入观众眼帘,绝代名伶杨月楼的人生传奇故事拉开序幕。10月5日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演出的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盛大首演。

本剧由李宝春导演、编剧,金士杰担纲艺术顾问,杨立新任表演指导,李宝春、何赛飞、金士杰、孙丽英、陆锦花领衔主演,以戏曲跨界融汇话剧、评弹、交响乐、RAP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创新形式,演绎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月楼案,展现而出杨月楼对戏剧人尊严的维护、对真诚爱情的歌颂、对善良人性的捍卫,以伶人往事折射时代的进步与艺术观念的转变,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

《杨月楼》剧照 / 剧组供图

《杨月楼》剧照 / 剧组供图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讲述“演扮俱佳、艺兼文武”的京剧名伶杨月楼,应邀赴上海“丹桂园”戏院演出,一炮而红唱响上海滩。杨月楼与富家女韦阿宝因戏结缘成为夫妻,却惨遭意欲强娶韦阿宝为姨太太的参将窦武魁陷害。其时社会上层阶级厌恶优伶,杨月楼被当局以“良贱不婚之礼法”“整觞风化”等名义,控告犯下“诱拐卷逃”之罪,关入牢中妻离子散。多年后杨月楼幸遇慈禧大赦天下重获自由,并在戏班经理赵春山及弹词女艺人沈月春的帮助下重登舞台,技艺得以传承。

李宝春别出心裁创排伶人戏

根源在父亲李少春

李宝春创排《杨月楼》的目的,是期望拿“剧戏音乐剧”这一前所未见的创新形式,挑战戏曲的传统,重塑戏曲在当代剧场的呈现,和更多年轻的观众一起缅怀前辈、忆想历史、启示人生。演出结束观众给出的评价,诸如“多种混搭毫无违和感,唱演俱佳好听又好看,杨月楼的爱情及命运令人感动又感慨,戏曲前辈身上有中国人的风骨”、“形式上的大杂烩,对比鲜明又大异其趣,管弦交响乐团和京剧文武场面的配乐交相辉映,舞美简洁意象丰富,表演班底大多有戏曲背景,所以在京剧、戏韵演唱、琵琶弹唱甚至Rap的不同频道之间切换游刃有余”等等,表明李宝春愿望达成。

《杨月楼》剧照 / 摄影:柴美林

台上,是一代名伶杨月楼和韦家千金在清规戒律下的跌宕爱情,是韦阿宝“夫唱妇随,绝无异志”的铮铮誓词,是杨月楼锒铛入狱只求天涯同在的殷殷期盼,是戏班经理赵春山在危难之时的两肋插刀,是韦夫人对女儿的牵挂不舍却又爱莫能助的无奈怅悔,是沈月春对杨月楼的一往情深,更是杨月楼令人感慨唏嘘的命运沉浮。

李宝春创排该剧的考量,正是有感于杨月楼的故事既有适合普罗大众的传奇色彩,又含戏曲前辈的曲折命运,特别适合讲述给普通大众,同时也能从中回溯戏曲人的历史,决定将他的传奇经历搬上舞台。同时考虑到如果平铺直叙地以传统戏曲方式呈现,观众难免会望而却步,他别出心裁想出“剧戏音乐剧”这一形式,要把戏曲的模样搞新一些。而此种创新思维,有根有源。

《杨月楼》剧照 / 摄影:柴美林

李宝春出身京剧世家,其父是有着“李神仙”之称的京剧大师李少春。李少春创新编排的《野猪林》,1962年曾被拍成电影,成为流传至今的艺术经典。李宝春通过父亲,可谓既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又领略戏曲改良的价值。但在传统文化日渐边缘化的今天,他也曾纠结犹豫过是否转行,不过最终还是选择承袭父亲的京剧造诣,致力于京剧表演与创作。

1990年参加辜公亮文教基金会京剧推广小组,成立“台北新剧团”迄今,李宝春创作过《曹操与杨修》《孙膑与庞涓》《宝莲神灯》《弄臣》等二十余出“新编戏”,逐渐打破京剧受众人群固化的壁垒,打造的“新老戏”已然成为品牌,吸引众多年轻目光。此次借“剧戏音乐剧”这一形式,李宝春再度拓宽自身的创新之路。

五大名角发挥所长

“剧戏音乐剧”好看好听

“剧戏音乐剧”听来令人费解,却并非凭空想来的拿来主义的拼接,更不是缺乏根基的飘忽不定的新创。“剧”,借助“戏剧”叙事功能,串讲杨月楼的波动的命运、波折的爱情,“戏”,立足“戏曲”文化精髓,展现杨月楼的艺术成就,“音乐剧”,则指评弹、现代歌曲、交响乐甚至RAP贯穿全剧情节发展,烘衬杨月楼不同际遇下,以及剧中其他人物连带的心境。

看上去像是一锅“杂汇”,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却并不杂乱,相反是李宝春对父亲李少春生前常说的四个字“拿来我用”精髓,即只要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的东西都可以吸收的传承,剧中话剧、戏曲、交响乐、十余首原创歌曲以及多媒体的融汇方式,紧紧围绕杨月楼的传奇人生服务,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加上五大名家发挥所长的联袂演绎,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做到“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品,有欣赏、有感动、有体悟”。

李宝春饰 杨月楼 / 摄影:柴美林

李宝春亲自出演杨月楼,唱念做打尽显一身文武老生的功夫,配以精心编排的《战太平》《夜奔》《四郎探母》等唱段,完美再现杨月楼大起大落的命运,以及伶人的生存环境。剧中杨月楼初惹祸端,是因表演《战太平》时直接唱出“大将难免阵头亡”,引得台下窦武魁将军勃然大怒,关联李宝春儿时常听父亲讲述的,旧时戏曲人卑微的社会地位。当时“戏子与娼妓无异”,戏曲人为了生计,常常会因观众席多出位高权重者,临时更改早已熟稔于心的唱词。

金士杰饰 赵春山 / 摄影:柴美林

金士杰饰演的赵春山,戏份虽然不多,却穿针引线见证杨月楼的爱情及命运,属于点睛式人物。金士杰用层次丰富的表演,诠释出他为了保护杨月楼的生命、为了能让杨月楼的一身技艺得以传承,在权势面前迂回斡旋的过程,令观众感叹“老戏骨”封号不是白来。

何赛飞饰 韦阿宝 / 摄影:王雨晨

何赛飞、孙丽英、陆锦花分别饰演的韦阿宝、韦夫人、沈月春,同样使出了各自的拿手绝活。她们在交错并置的时空中,以歌唱的形式袒露心声,丰富该剧的情感内涵。如韦阿宝轻吟信笺,吐露少女的情愫;沈月春演唱评弹元素的歌曲,遥祝杨月楼与韦阿宝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韦夫人高歌以控世俗不公,哀叹女儿凄苦命运。

孙丽英饰 韦夫人 / 剧组供图

陆锦花饰 沈月春 / 剧组供图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多媒体投影展现清末上海滩的风情、杨月楼十几年的形象跨度等等之外,还通过交替播放李少春与李万春的精彩猴戏片段,让两位猴王“同台献技”,更进一步抒发李宝春追念先辈之情思。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

2018.10.05-2018.10.07

演出地点

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

剧场夜幕中的一束光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