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CCTV财经频道记者再次走进光猪圈健身,这是继7月之后短短两个月之内的第二次,央视对健身行业尤其是新兴健身业态的特别关注。

  7月26日,央视财经推出报道《央视调查:传统健身房现“倒闭潮” 一个万亿市场大洗牌!下一个风口是它?》。文章在健身行业内外大量转发,引起热议。

  文章谈到,最近一两年健身行业的变化非常明显,传统健身房的竞争力被快速削弱,倒闭潮来得更汹涌了。与此同时,全民健身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国人体育消费的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健身市场上的新兴商业模式正在不断迸发——“瘦身”+“升级”传统健身转型“小而美”,市场细分+情感连接 小团体工作室焕发生机。

  国庆期间,央视财经的“走一线,看经济”专题播出,再次将目光投向健身行业——多元化课程种类之外,科技元素的加持也让健身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央视财经记者就“健身行业升级”话题对光猪圈健身创始人王锋先生进行了专访,在新闻报道背后,实际上锋总与光猪圈对于行业升级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健身行业究竟如何升级”?而这,对健身行业的经营者,意味着什么?

  1.健身行业升级之内容升级

  消费者体验非常直观的是“内容”,也就是他们在健身房获得的课程与训练。内容也是健身消费非常核心的部分。内容升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多样化、精细化。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并根据会员对课程的选择、评价等反馈阶段性调整课程,能够最大化满足、吸引不同运动爱好的会员需求。传统健身俱乐部设置免费的团操课以及付费的私教课。团操课虽然免费,但一群人上课,时间不自由,也不会得到教练的细致指导。私教课程计划详细、教练指导专业、时间可按需预约,但三、四百元一节的价格适合消费力较强的人群。介于二者之间的小团课便应运而生。

  以光猪圈为例,已连续推出多期“减脂训练营”,小团课的形式,每次5-10名会员,在教练的带领下完成训练。每期12次课,每次课1小时,每场训练后都大汗淋漓,很多会员通过训练营实现了减脂。而这样的小团课每次课价格约100元,每期1200元左右,大部分的健身者可以接受,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

  所谓精细化便是指课程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自己健身房的课程打造成精品。

  大家比较熟知的团体课工作室品牌如CrossFit、超级猩猩等,他们主打自己的团体课产品,从教练形象与能力、训练方法、课程编排等方面打造精品,吸引了相应的健身人群,也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对于传统的私教课也可以进一步精细化。例如光猪圈推出了“36天胸部立体雕刻”、“45天全身高效燃脂”、“36天肩部锻造”等一系列私教课,特色是训练周期、训练效果明确,方便初级私教会员进行“菜单式”选择。

  除此之外,一些利用科技元素进行训练辅助的设备、装置,也属于内容升级。

  内容升级激发了更广大的健身用户需求,提供了更加多元、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促进了健身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过,内容升级并不对健身行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因为这些内容早已有之,如今进行了优化。对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是模式升级。

  

  2.健身行业升级之模式升级

  不论是央视报道,或是人们当下经常谈论到一点——健身房经营模式逐渐从传统的“大而全”走向新型的“小而美”模式。

  “小而美”到底是什么?

  “小”一方面指得是面积小,小面积的健身房能够下沉到到大型店无力触及到的商业办公、居民住宅等区域,可以更好地满足健身者极为看中的便捷性。另一方面,“小”也意味着健身房要使健身房的成本降低、管理变轻、效率提高。

  “美”则体现在健身房要更尊重人性,从环境、软硬件、课程、服务等方面让用户舒适、喜爱,核心目标是实现“高粘性、强互动”。

  “高粘性、强互动”如何实现?其底层逻辑是健身房的“数据化”和“娱乐化”。

  将健身房用智能化来武装,从会员进入健身房那一刻起,所有的运动行为都将被记录。比如在哪一天跑了多少里程数、撸了几吨铁、上了那节课、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等。所有的这些数据都被记录到会员的专属账号里,打开APP轻松可查,能有效帮助会员培养运动习惯,也会成为会员晒朋友圈的一种“社交货币”。

  再说娱乐化,或者说是游戏化,在会员健身过程中为其设置任务,完成任务给积分,发奖品。娱乐化让健身这件“苦差事”也能变得有趣起来。如光猪圈健身阶段性地会联合全国各门店发起品牌活动,6月份“跑向世界杯”,以门店为单位比拼里程数;8月“全民健身节”,以个人为单位比拼卡路里数;9月“‘猪布斯’财富排行榜”以个人为单位比拼圈币数等。不同形式趣味活动的开展有效帮助健身房活跃不同兴趣爱好的会员。

  圈币是光猪圈健身APP里的积分表现形式,数量根据光猪圈会员在光猪圈发生的运动、媒体平台互动、购买等行为增长。圈币可用来兑换“圈币商城”礼品。

  基本上,健身房会员线上线下任何与健身相关的行为都可以被识别、被记录,形成数据,产生价值。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会因为现有的成就而坚持、而分享,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产生运动的兴趣和冲动,于是他们会因此不断走进健身房,不断与健身房发生互动,产生粘性,形成继续消费。

  3.健身行业升级之经营手段升级

  健身房实现模式升级,前提是经营手段升级。

  现在大家最不陌生的词可能就是“智能健身房”了。所谓智能健身房的意义是什么?APP也好,刷手环健身也好,都是经营手段的一种体现。经营手段是前提,不是目的,我们运用智能化的经营手段,目的是实现健身房的模式升级。

  为什么光猪圈要求门店要采购整套智能硬件,使用SaaS和APP?目的是实现这三者的三位一体,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实现互联网+物联网的连通,从而实现前面说的“小而美”。

  有一点特别要提出,就是如今的主力消费大军是90后、00后,这批年轻人是伴随移动互联网长大的,他们更喜欢“即时消费”,愿意短平快地去尝试各种新鲜事物。面对当下的年轻人,健身房就要更加“移动化”、“互联网化”。定价方式上,传统的年费制就不再“受待见”,健身房需要真正打开月卡,降低进入门槛,引入增量人群。

  那么售月卡的前提是什么?是成本控制得够好、人员够精简、运营够高效,只有这样健身房才有能力卖月卡。这就回到了智能健身房设立的初衷,是实现这样的经营手段。

  4.健身行业升级之竞争升级

  过去,健身房之间的竞争都是低维度的竞争,拼场馆大小、拼卡价高低,最后形成恶性竞争,消费者也没有忠诚度。如今,健身房的竞争升级了。内容也好、模式也好,新兴的健身房正在寻找差异化竞争方式。

  健身市场在继续增长,然而行业竞争也在加剧。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健身房,会在行业升级的浪潮中加速死亡。健身经营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要停留在过去的低维度竞争上,应尽快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