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看看一目了然的“起跑线”……

编者按:开学月余,几十万的中国留学新生远赴重洋,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这些被中国教育体制喂养大的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开中国独立生活,在合法持枪的国家,他们怎么保证安全?在汉堡牛排的国度,他们每天吃些什么?在文化迥异的地方,他们能否交到贴心朋友?在自由而严格的教学体系里,学习是否跟得上?儿行千里,父母难免会对远在异国的孩子产生许多想象和牵挂。十一假期,报社老同事、触角栏目讲师万云,飞去美国看望了初次离家的女儿,有了以下温暖的笔墨。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留美新生们的崭新生活。

女儿在美一个月

文/万云

女儿去留学,我给了三点期许:安全、快乐、不虚度时间。

是用微信文字的方式,女儿说:记下了。

女儿独自背着一个硕大的双肩包、推着三件行李,和三位同学一起到美国上大学。

女儿从北京到美国坐的是美国航空,机上全程有WIFI,可以上网和微信;美国落地后,有我给她准备的美国电话卡,所以基本一直都有联系。一个月来,我们对她尚没有太多的牵挂,她对北京的家也还没时间思念。一头扎进了大学新生活。

从布置宿舍开始,到熟悉校园;然后是办电话卡、办银行卡、熟悉最近的超市;参加开学仪式,选课、选择社团,到规划四年学习生活。女儿传递给我们的都是快乐的情绪,能感觉出来她喜欢她所选择的学校、她的教授们、她的同学。

发现美食和发明美食是一个快乐小孩子的本能,身在异乡,更是如此。

女儿发给我们的照片最多的是:一日三餐,好吃并有颜值的早餐、感激流泪的照烧牛肉饭,令她高兴地要跳起来的石锅拌饭……时不时也有抱怨,但随即找到解决方案。她和同学一周也会有一两次到镇上很不错的中华料理餐厅花上十几美元吃顿“好的”。

作者的女儿发给作者的自制早餐

女儿发给我们的照片第二多的是校园景观,每一张都像名信片,感觉她的大学生活充满质感。

女儿去美留学时,不让我们送到美国,说需要有独立远行。当我们决定利用国庆长假去美国探访+旅行时,女儿没有表现出喜出望外。

女儿所在的史密斯文理学院(Smith College)座落在波士顿西南190英里的北安普顿(Northampton)小镇, 这是美国比较出名的小镇之一,最大的特色是富有文艺气息,小镇有教堂、剧院,音乐厅,很多富有艺术气息的小店,一些有意思的餐馆。

作者拍摄的安静的北安普顿小镇

史密斯文理学院在美国口碑很好,我们从芝加哥出关的时候,海关的人问我到美国要去哪里,我说去Smith College看女儿,海关人员说cool,就盖章通过了。后来我在美国住AIRBNB(民宿),我告诉房东Steve我想让在三英里外Smith College读书的女儿来住处吃饭,Steve说,这是他的荣幸。Steve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大名鼎鼎的厨神朱莉亚·柴尔德(Julia Child),擅长法餐,她就是史密斯文理学院毕业生。

史密斯校园的确非常美丽,属于典型的美国新英格兰区私立学院。湖光山色、瀑布流泉、草地秋千、日式庭院、法式花房、湖畔运动场、湖景宿舍楼,每一栋建筑都不同,整个校园显得错落有致;红棕色砖砌成的老式经典建筑,墙上爬着翠绿的常青藤,小松鼠在参天大树之间肆意窜行,到秋天枫叶变红,层林浸染,五彩斑斓,走在校园小径如同走在画中一样。

作者拍摄的“秋日私语的史密斯学院”

分别一个月,初见女儿,是在晚上10点半的校园了,我们在位于学院中心区的的CC大楼门前,女儿从宿舍楼穿过大草坪向我们飞奔而来,我们紧紧拥抱,女儿说可以去参观一下她的宿舍。女儿的父亲可能是第一次到女生宿舍,小心谨慎地进门坐在女儿书桌前,我则进进出出,参观了一下她们的洗漱间、洗衣房和楼下的会客厅和餐厅, 条件堪称完美,特别是洗漱间,整洁干爽,一尘不染,在一面墙上,楼里每个女孩子的毛巾和洗漱用品排列得整整齐齐。

史密斯学院有20几栋宿舍分布在湖边、山坡上,也有特别整齐的牛津学院风的围合式宿舍楼,有的一栋宿舍可以住20几人,有的可以住30至40人。有单身宿舍,也有两人间和三人套间。大一学生多选双人宿舍。女儿选的这个楼在整个校园的中心区,离各个教学楼都近,最重要的是,这个宿舍楼曾经住过《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是的,玛格丽特·米切尔也是史密斯学院的校友。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也是史密斯学院的校友

第二天下午,女儿下课后,相约到她们学校的天堂湖划船,是一种叫Kayak的小舟,女儿的爸爸划的是独木舟,我和女儿划双人舟。湖水清澈,水流舒缓,有鸟禽掠水飞过,惹起树叶纷飞。我们一前一后地划着Kayak,向湖的深处划去,湖那端瀑布湍急的落水声渐渐消弥,两岸的树木越来越近,茂密的树叶已泛金黄,在傍晚的阳光折射下,向湖上洒下一片璀璨的光茫。静静的湖上只有我们一家三口,我正享受着时光的宠溺,女儿说,是不是这样玩一次Kayak,也值你们的机票了?

我会意。女儿并不是这么快地渴望见到家人,她正在忙着适应新环境,像汇入小鱼群里的小鱼儿,一个劲儿与周围的小鱼群们保持着配速,不可分心,分身无术,又觉得不与我们相伴,对不起从远方“游”过来的父母。

其实,我们身临其境地见到女儿的新环境,已然安心。我和女儿说,不用管我们的日程安排,我们要充分享受一下在北安普顿小镇的时光,每天看书、写字、做饭、喝茶、冥想、聊天、行步。如果有时间,你就来我们租的AIRBNB吃饭。

女儿释然了,虽然我们租了车,本可以带她去买买买,但她却并没有这样的时间,周六日两天也没有时间出去购物,只是和同学一起到我们住的地方来吃了四顿我做的午餐。

北安普顿是典型的英格兰移民居住区。要知道在英国伦敦以北96公里处也有一个北安普顿镇,是伦敦重要的卫星城镇。Steve也是英格兰移民,他搬来这个小镇有25年了。Steve独居在这个二层楼的独栋房子,拥有一个连接着森林的大花园。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现在不去公司上班了,也在家接待需要给予心理辅导的人。Steve很健谈,生活丰富多姿,他喜欢美食、旅行、极限运动,还喜欢中国的针灸诊疗,他是一个六人合唱组的一员,常去婚礼和葬礼上唱歌。

作者租住的美国民宿

Steve家的花园在方圆几英里很有名,他给我看了25年前拍的照片,那时这个院子一无所有,这些年,他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努力保持原生态,花园里有一座装工具的小屋子,被漆成了红色,给花园平添了风采。花园低洼处有一片小小的水畦,水面上有三两睡莲,水旁边生长着柠檬草。Steve家一只叫lionno的猫常在不远处斜睨着我们。傍晚时,Steve摘了他种的蒜和柠檬草给我做菜用,我用了他给我的柠檬草配羽衣甘蓝和甜橙做了非常好吃的沙拉。

女儿第二次来吃我做的午餐,征得Steve同意,又邀请了她的Smith两位同学。后来Steve给我写AIRBNB点评时说:“非常享受YUN分享给他的中国美食及家庭时光,有幸与YUN的女儿及史密斯女士们一起聊彼此感兴趣的话题,时光温馨。”

真是意外的收获啊,女儿和同学们与Steve在饭桌上聊得很好:彼此擅长的乐器,对猫的爱,对素食主义的看法。女儿从我这次租住的AIRBNB,了解了当地居民的一点点生活形态。女儿说,她正在修的一门写作课,是关于HOW TO LIVE, 如果要写作业,Steve的家就可以是一篇作业了。

女儿看我们因为探访她在小镇租着AIRBNB,觉得有点奢侈和浪费。我说:因为你,我们才有缘来这个美丽而文艺的小镇,享受一周的田园时光。在我们这一段人生,放松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女儿又释然了很多。后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到史密斯学院去溜跶,天天经过女儿的宿舍,也并不会见到她。我们在史密斯学院的红色木桥上看瀑布,在瀑布边看运动场正在踢足球的女生们,在45度大草坪的秋千架上坐看远处的晚霞铺满天。

同时,女儿在微信上像以往一样分享给我们点点滴滴的信息:她刚把宏观经济学课换成了天文学,去夜观天象,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业,她很喜欢这门天文学;她在计算机课上与一个美国本土女生分在一组做一个项目,说了一天英语,还是有点累的;她与指导教授探讨了四年的选课计划,这位指导教授拥有芝加哥、耶鲁的双硕士学位及斯坦福博士学位,每位指导教授负责10个学生的学习指导,这样资源配比正是文理学院的优势;她觉得选的日语课非常值,一个班10个学生,有三位老师,但作业也特别多;她参加了尤克里里的社团,学习之余,有一点时间用来练琴,就非常开心了。

我们告诉女儿,我们在她们学校的美术博物馆看画,女儿说,她常常在博物馆的一楼自习,并建议我们一定要去厕所看看,会有惊喜,果然,厕所里也有艺术收藏。

我们还去了史密斯学院的联盟学校——阿姆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曾经颇有名气的贵族男校,不过现在是男女混校了。这个学院不仅是全美排名最高的学院之一,也是全美最美校园,校园设计师曾设计纽约中央公园和斯坦福大学校园,我开玩笑地说,啊呀,这个学院有很多雨中跑步的小帅哥呢!女儿马上领会我的意思,她说:现在不急!在对的时间才会出现对的他。

我们还去了另一所盟校——曼荷莲学院,因为女儿每周五乘校际专车到18公里以外的这个学校舞社参加训练,我们想看看交通情况和安全情况,女儿每周末晚上在哪个公交车站等车返校,这里离校警处有多远。

在探访女儿的一周里,我们感受到文理学院的精英教学氛围、史密斯学院的美仑美奂、北安普顿小镇及周边的精致文化气息。特别是美国大学本科高强度的课程设置和紧张学习氛围,留学生要和美国学生一样地应对一个又一个作业、课题,要有一样多的阅读和写作,需要更多的努力、放松不得。我们看到了女儿的日常,也看到了女儿的成长与独立。

作者的女儿,在美国

作为父母,看着渐行渐远的长大的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可能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所以,要学会自己生活,父母更要“独立”。

也许因为以上感触,美国之行,我们临时又加了一个主题:公路旅行+西南酋长号火车之旅。

作者在美国的公路旅行

编后:有的人总能将紧张和纠结处理得云淡风轻,总是那样温润与妥帖。万云就是这样的人。作为20多年财经媒体的资深记者,她习惯用理性解决问题,喜欢用感性打量生活。当别人为孩子在国外留学的安全、学习、生活以及前途问题纠结的时候,她要做的只是去美国看书、写字、做饭、喝茶、冥想、聊天、行步,“顺便“看看在美国一个月的女儿。也以此检阅她为了孩子的出国留学,她做过的研究、做出的选择、走过的道路、总结的经验,是否正确。事实证明,她做的事情,说的话,做的选择,就如同她的为人那么妥帖。她在孩子的出国选择中,总是温和、笃定、不纠结。倘若你羡慕她,希望像她一样,那么建议你来听一听她的课程《美国留学一步一步跟我来》,听她给你娓娓道来。兴许,里面还有你期待的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出国资金管理相关的心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