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毛主席家乡。自1934年“通道转兵”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一直没有回过家乡。直到1954年,他才重回阔别20年的故土,从1954年首次回湘到1974年由长沙返京,毛主席先后50次回湖南考察指导工作,在三湘大地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史迹和佳话。

1966年6月16日—28日,毛主席回湖南调研考察。

6月17日下午4时,毛主席一行乘汽车行驶108公里,回到韶山,在滴水洞居住12天。

在韶山期间,毛主席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滴水洞。22日上午,毛主席从房里走出大门,看见大门口旁摆着一个轮椅,感到好奇,想坐一坐。他刚坐上轮椅,曲琪玉、高文礼两人就推着向外走,张耀祠和钱嗣杰跟在后面。毛主席坐在轮椅上,有一种天真的童趣。左看看,右瞧瞧,没有多少兴味了,就说:“哎,我们还是往回走吧!”

有时候兴趣所致,毛主席也想到水库游泳,到堤坝边看看水稻生长情况,或随处走走,看看生活在滴水洞的各级干部、群众在干些什么。毛主席偶尔出来散步,但走得不远,都是从一号楼走到三号楼,然后折返。有次他想上龙头山看看,走到山边,一条小路又陡又窄,长了许多荆棘。工作人员怕他摔倒,连忙阻止。毛主席有些不耐烦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6月19日,毛主席从住处一直走到韶山水库的大坝上,沿途保健医生多次劝阻:“主席,别往前走了”,“主席,这里风大,您会着凉的。”在水库坝基上心事重重的毛主席站了一会儿,见群山依旧,溪水如常,便说:“哎,我们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有通宵达旦工作的习惯。在滴水洞,他一般凌晨四五点钟睡觉,上午9点钟左右起床,一天仅休息4个多小时。他一天吃两顿饭,第一餐在下午一两点,第二餐在晚上11时左右。每餐不超过四菜一汤。韶山滴水洞冬笋、香椿、蕨苗、地菜、马齿苋这类最具乡土味的菜,毛主席更喜欢。一次,工作人员采到一点马齿苋,在韶河里捉到几条小鲫鱼,又在塘里捞了些小虾,毛主席吃了很高兴。

住在滴水洞的毛主席寡言少语,不经常与工作人员交谈。工作人员也生怕打扰他的思绪,连运送东西都尽量绕道走。不过有时毛主席兴致来了也与工作人员打一打乒兵球。一号楼外有一水池,池中养了许多小金鱼,毛主席见了很有趣,他向服务员说:“捞一个上来看看,看谁捞得到?”一个服务员俯身用手去捞,怎么也捞不到。有个服务员机灵,拿来一个“捞子”一下子就把一条金鱼捞上来了。毛主席笑着说:

“捞上来了,不自由了,把它养在盆子里,供大家观赏。”

6月18日晚,滴水洞下了一场暴雨,毛主席几乎通宵没睡,他担心着田里丰收在望的稻子,这个雨落得真不是时候。第二天,毛主席散步时径直往山口走去,想去看看田间稻禾的情况。警卫急得无可奈何。工作人员赶忙追上来轻声劝阻说:“主席,这里风太大,您会着凉的。”毛主席还准备往前走,医生又喊了声“主席”。毛主席只好回转身来,走到韶山水库的堤坝上,深情地凝视山外。他叹了口气,说:“哎!又是此路不通!”

来源:红星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