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隐秘的居民区韩料小厨,有韩剧里的家常滋味

深夜不适宜看韩剧,因为会饿。

一大勺热气蒸腾的米饭裹满酱料,一口塞满腮帮

瞬间诞生的满足感,是韩国料理的灵魂

韩剧看多了,我们总觉得家庭厨房里做出来的食物,带着饱满的,诱人的味道,透着屏幕冲击到饥饿的腔胃,连碗泡面都可能是魔法。

韩剧《搞笑一家人》里,罗文姬女士一拌饭,全宇宙饥饿的灵魂都发慌,简单的家庭厨房里,简单的豆芽,胡萝卜,辣白菜,和浓墨重彩的拌饭酱,热气弥漫的米饭向锅中一扣,万事足。

我们也在南京,找到了这么一家隐秘的、朴素的、传统的韩料私厨。

一直很想尝试一下韩国家庭食物的味道,直到遇见了“吗哪”,奇怪的名字来自于店主夫妇的宗教信仰,吗哪,是圣经故事中的天降食物。

尤喜他家的这段介绍

“特别简单的韩国小餐厅”,

就像是“姑姑家的厨房”,

靠近厨房的位置还可以“听见切菜的声音”。

菜单尽管“简陋”但依然“标注着韩文”;

各种菜肴量“够大”,口味还是“不错”的。

适合偶尔找个“不介意环境的朋友”一起吃一下。

“阿姨?”有人在门口张望。

“唔恩——”应声响缓悠长,从厨房里飘出来,让人感到莫名的熟悉和亲切。

路过牌楼巷,很难注意到怡景花园小区里藏着一家开了十几年的韩餐店,这一带像这样由住房改造的小吃店有很多。

吗哪,圣经故事中一种天降食物,店主是一对韩国中年夫妇,信基督教,每周日店休去做礼拜。

进门是大房间改造的用餐区,摆有五张大木桌。

贴在墙上的海报、信息都泛了黄,架子上的杂志也过期了很久,一切虽老旧,却干净温馨。

最里头原是个客厅,席地摆着两张榻榻米小桌,靠墙的衣柜,随意摆着的杂物,“大屁股”电视播着新闻,脱了鞋坐在垫子上等餐,感觉像来到了韩国人家里做客。

见老板娘在小小的厨房里忙碌,菌菌不忍打扰,“没事你继续和我说说话吧”,语气真诚又害羞,很可爱呢。

东西都是现做的,煮饭、刨土豆、切肉丝,流程像极了家中厨房,有条不紊。

话语间,帮工的阿姨已将小菜备好,饭菜也陆续摆满了一桌。

汤、面都是用大盆装的,沉甸甸的都挪不动,还给了满满一碗炸酱怕不够,这是把我们都当金福珠了嘛~

送的四样小菜各有风味。泡菜、萝卜都是阿姨自己腌的,微辣酸爽,甜丝丝的拌蘑菇,土豆丝用盐简单调味过,脆生生的,很清爽,吃完了可以免费续。

除了辣白菜和泡萝卜,其余小菜是不固定的,有时是蜜渍的土豆、西红柿,或是凉拌花菜、海带丝等等,“真想把阿姨家的小菜盆子抱走”。

△八爪鱼石锅拌饭

石锅上满是岁月磨痕,金黄的煎蛋下藏着满满的料,酱多少自己加。

拌的时候热气、香味四溢,简直煎熬!

拌好了一定要这样挖上满满一勺吃才满足!

八爪鱼很嫩又弹牙,配菜超丰富,米饭裹满了酱与料,一口惊艳,吃到最后碗边还有层锅巴。

炸酱面应该是韩剧里除了炸鸡之外出镜率最高的食物了,小时候看《魔女幼熙》就一直心心念念戊龙爸爸做的炸酱面。

△炸酱面

吗哪家的炸酱面,简单朴素,用的是非常传统的韩式拌面酱,微甜浓郁。

拌起来!盆里的酱给得毫不吝啬,粗细适度的手工面条,遇上炸酱瞬间活色生香起来。

手擀的面条顺滑劲道,每一根都裹满了黏稠的酱汁,咸咸甜甜的,味道很浓郁,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酱里有肉很嫩,土豆和洋葱超绵软,加上脆脆的黄瓜丝,口感丰富,吃多了也不会觉得咸和腻。

△海带汤

最朴素的白盆,满满一汤盆,海带特别软滑,盆底隐藏了一层肉丝,带出嚣张的鲜美来。

最早看《天国的阶梯》知道韩国人生日要吃海带汤,原来这么好喝!像《请回答1988》娃娃鱼那样用海带汤来泡饭应该也不错。

△鸡蛋卷

吗哪的每一样菜,即便是便宜到让人咂舌,也总是是实实在在一大盘,鸡蛋卷口感松软嫩滑,里面加了胡萝卜和葱碎,是简单又让人满足的香。

重口星人可以蘸点拌饭剩的酱吃,超入味~

还有滋滋冒油的烤五花、糯糯的完全没有颗粒感的土豆饼、爽滑入味的炒拉面年糕……店里正反满满两版菜单,有汤、饭、小炒等各种韩式家常菜色,每道菜均价25,三四个人吃点四五个菜人均才3、40。

下午来得早不到5点,里面只有我们一桌,“味道怎么样,好吃吗”,饭间阿姨会进来轻声问问。

听着新闻,帮工阿姨在旁理完面条出去了,后门开着,风吹树动,偶有人过。

虽然环境简陋,但是此刻,自在安稳。宾至如归,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齐耳短发,穿着宽松的居家服,身材微胖,老板娘会简单的中文,话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后面认真做菜。

阿姨的人生其实蛮偶像剧的。

20多年前来中国留学,结识了一个戴眼镜气质干净斯文同样来自韩国的男生,就是现在的老公,吗哪的老板。问及为什么开了这家店,“不想工作了”。(引起菌菌强烈共鸣!)

一开始请了厨师,后来都走了,阿姨就开始自己一个人做,都是最家常的菜,没想到深受食客喜爱。

酱料、拉面等都是用的韩国牌子的,食材则是一大早在附近菜场采购的,下午会再去一趟买晚上的食材,“这里环境不太好,但是能保证吃的(弄)很干净”。

阿姨很在意食客的反馈,一句“咸不咸”“好吃吗”,口吻就像家里人菜刚烧好,让你尝尝味道,满怀期待与关心。

朴素道地的口味,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味蕾喜好,若有人说句“鸡蛋卷有点咸了”,阿姨会立刻到后面重做一份出来,只为自己做的东西能让别人喜欢。

因为靠近南京医科大学西门,这里成了很多学生的第二食堂,毕竟光一个石锅拌饭就是学校食堂比不了的。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钱包紧,经常过来吃,那时候还叫“福音”,烤五花肉一份只要20块钱,毕业多年回来发现它还在那,店名猛一看像“哪吒”,阿姨的中文倒进步了不少,还带着可爱的口音,食物的味道,又一下把人带回过去的那段岁月。

记忆里,老板温温吞吞的,一对子女,姐姐安静,弟弟活泼,孩子们小的时候,总会跑来跑去,有时帮忙上菜、收拾,“他家儿子我从小看到大”,欢笑之余不免感慨时光飞逝。

虽然现在客人以中国人为主,但菜单上每一道菜后面依然标注着韩文,留学或移居于此的韩国人走进这个像家一样的店,恍惚间都会觉得,此身非此处,心已远。极家常的味道,便是最好的慰藉。

“再冷一点,要开地暖了呢。”

冬天一到,里屋开着地暖,养的猫也会钻进来,窝在暖和的地方打盹,就像《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家,窄小昏暗却又温暖得让人心安,没有拘束,没有框架,合上门,寒冷的冬天就被关在了门外。

作者:小橘徵

糯米胃,面包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