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自己之前的回答,字里行间还是透露着一定的自信。但今天又受到打击了,从自信回到了自卑的状态。

一直很好奇自己的女神妹子是做什么的。今天偶然发现了在 Sophon Tech 工作。看了一下 Sophon Tech 的团队成员简介,一些 "卡耐基梅隆大学","ACM","清华姚班","技术研究员",等等还是有点格外刺眼 ......

什么核心作战室,技术提高,全站全站,工作生活55开的,感觉还是有点幼稚和井底之蛙,让大家见笑了。哎。我有事情做了,不更了。和两年前 all in 准备阿里以及这两年在阿里 all in 提高一样,我好像又找到了不可能,但值得 all in 的事情,希望大家也能找到自己 all in 的事情。哈哈哈。加油加油加油。

=========

以下说的仅仅是从我现在的理解和认知觉得是这样的,不代表客观情况就是这样,或者过几年我去其他公司/创业由于经验角度不同觉得又不是这样了。希望大家可以倡导包容更加多元化的观点,就像大家为什么看这个话题一样,自己想得不对,肤浅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出,有批评才有提高。

=========

被各位大佬认出,作为一名新人有点发抖 。。。那就祝大家系统越来越稳定吧,关公保佑 。。。

你为什么从阿里巴巴集团离职?

=========

前两天刚和主管提了离职,也是确定的事情了,也谈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吧,毕竟在阿里2年了,也算给自己2年的时光一个交代吧。主要是作为技术同学这样一个角度(偏 java 后端)。

背景:在支付宝1年8个月,还是P6的菜鸟~,在研发团队和SRE团队都呆过。研发团队处于最底层,负责处理大家支付宝资金变动,由于真的涉及到钱了,对高可用,稳定性,资金安全可以认为全站要求最高,自己1年8.6W代码量这样。SRE团队每年负责大家的大促,双11,双12,618这些,自己也算比较深度的参与组织了今年18年双11一些模块,有权限进入双11活动当晚西溪总部光明顶核心作战室,但没位置,哈哈,如果留下来,那么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定要争取一个座位。自认为经历的这2个部门算是支付宝的最核心团队之一,有一定发言权。

根本原因: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组成,但如果归于一句话就是当前公司价值观和当前个人价值观不符。没有谁对谁错,只是说不太合适。

好的方面:如果对技术有追求的同学,对高可用,稳定性有兴趣的同学,来支付宝主链路这边的团队绝对没有错(交易,支付,账务这条主链路的,尤其是账务最复杂)。2PC,容灾,单元化部署等等,这些这么 sexy ,听个名字就能让人高潮的技术,都有具体的落地,并且都是很复杂,业界领先的,绝对能满足你。SRE 团队主要做技术风险,简单来说一个系统的稳定是多方面的,有些事情研发同学保证不了,那么 SRE 来干。SRE也有很多团队,综合看搞大促的SRE团队,技术挑战和个人提高最好。

Ps:虽然像给以前团队打广告,但是我摸着良心说,真实就是这样啊。

离职的原因:

一、比较忙。正常工作时间早上10点30到晚上22点30。加班,发布,紧急情况的话可能还要晚一些,7*24 oncall。9月末到双11,由于参与组织的演练和切流都不敢放白天来搞,1个多月通宵就有10几次了,我还没算自身的研发任务。不过我觉得还好,因为那些业务owner比我还惨,我的演练和切流他们得过来,还有内部压测,和淘宝的联压,全要参与的,哈哈。

怎么说呢,看起来我在吐槽,但是也想请大家扪心自问:

1. 你是否具备这种全站级别的组织协调能力。

2. 你对自己的定位是否需要这种能力。 如果回答是 No - Yes 的话,你也应该像我一样,很感激这段忙的时间,而不是一些负面的情绪。

并且要知道,后续越来越系统化,平台化,这种组织协调沟通工作将越来越轻松,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我觉得倒不见得是个好事。

再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第一梯队的,有名的,所负责的系统是走在主链路上的,部门属于核心部门的,这样的部门应该很少能9点下班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不是阿里的问题,这是文化的问题。

写完这段话我就觉得我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了,因为潜意识里觉得9点下班是正常的了。

二、不知道当前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的知识来源于我的主管让我干的活。区块链,人工智能,python,jdk9,jdk10 等等这些,我是真不懂。当然,个人成长肯定主要靠自己,平常自己不看能怪谁呢,道理我也懂的。但是每天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加班时间让我没有精力再搞这些了。

我的观点是对于一些新的东西,你可以不往这个路走,但是基本原理,基本思想,你是要懂的,不能完全不知道,或者懂几个名词,也没意思的。

三、一些论文 paper,github ,英语,看技术书 这些日常习惯很久没搞了。即使我平常有时间,比如周六周日,晚上偶尔有1,2小时时间,也要思考自己工作的项目如何才能更进一步,总之是要围绕着工作的 。。。至于上面说的这些 "论文paper,github",倒有点像不务正业的了~。

思考的时间不多。当然睡觉前也可以思考,周末也可以思考,但是。。。同上。

四、志同道合的人相对少了一点。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都在脚踏实地的干活,"道" 是一样的,但是 "志" 的话和自己期望的有点不一样,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KPI,晋升挣钱,买房买车这些的。我不排斥这些,当然我也很关注这些,没人和钱过不去。但是作为代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互联网企业,作为里面最核心的成员的话,尤其是搞技术方面的,you are more than that ,别人可以不用这样,但厚着脸皮说,由于这里已经算是中国互联网的顶峰了,大家应该要有改变世界的胸怀,格局,和担当,否则怎么和FLAG这些公司比,阿里是很好,但目前肯定不是世界最好。虽然我目前肯定没这个能力,也深知差得不是一点半点,但是意识层面上我希望自己是具备的,也希望能有更多这方面的输入和暗示。硬实力上也会多多努力~~

五、大家对公司的认同度不高。P6,P7 这个层级大家基本都是具体落地干活的,很多都是想什么时候跑路,老师傅通宵说,哎,干不动了,主要也是累了。但是能坚持下来的,比如说我的主管,主主管,我的师傅,一些1年1跳的同事,都是能1个打10个的人 ,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对风险的发现,写代码的严谨程度,强得不要不要的,也是我非常想学习的,但是对于付出,超过了个人的承受,当前阶段我已经不再想牺牲生活了。但从我毕业这三年来的跳槽,转岗来看,从一个二流的本科生能到现在,虽然和各位比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自我相比提高了很多,从个人实际经验上看选择以及所处的环境远远比努力,低头写代码重要,也是个可行的捷径(当然不是说靠跳槽转岗搞事情,硬实力首先是必须的),所以现在为了更快的追上他们,我这次采用跳槽+自学的方式,也对自己充满信心。

总结:

当然,很多也是自己做事方式方法,能力不行,导致花的时间多,一连串的负循环;另外一方面就是公司的加班,KPI,结果导向的文化 和上面说的个人追求还是有点出入。我希望工作和生活还是能 55开的,当然,生活不是说就是去玩,思考,看技术书,读 paper,玩玩github ,或者其他学习,这也是生活。

另外,很多时间我研究技术,做事情也是不关心产出,结果的,很多时候我也比较反感啥事都要讲结果,可能个人性格就是这样,有点难改,也不想改,我喜欢这个技术,觉得学起来有点意思就够了。但在阿里,说实话这种是明确反对的,因为公司是要挣钱的,在阿里做事情,要时刻记住一句话:你有什么阶段性的产出或者结果吗。一定要数字化,结果化的出成果。

我在朋友圈说到,感激阿里让我实现了我的 50% 的梦想,往大了说,双11这种就是 change the world 了,接下来,我要去继续寻找另外的 50% 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