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10月11日至14日,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在功果桥镇举办为期四天的“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系列活动。活动以云龙白族吹吹腔艺术这一文化瑰宝为主线,开展了白族吹吹腔比赛、白族吹吹腔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相约下坞”白族吹吹腔一日游、白族吹吹腔艺术专题讲座、白族吹吹腔脸谱绘制比赛、云龙白族吹吹腔展演、白族吹吹腔艺术传承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给功果桥镇群众、各方来宾献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期间还举行了传统的“九·三”街交流会。

10月11日

开幕式

11日晚,在功果桥镇白族吹吹腔文化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开幕式,开幕式上,大达戏班带来的《三出首》、汤涧戏班带来的《山外来客》、丰城戏班带来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丹嘎戏班带来的《刘成武背板凳》、汤邓戏班带来的《李密投唐》、三七戏班带来的《樊梨花斩子》、箐干坪戏班带来的《跳财神》、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团和功果桥镇汤邓戏班联合带来的传统白族吹吹腔戏剧《火烧磨房》参加了比赛,艺人们的精湛演技把现场气氛一次一次的推向高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汇集全县吹吹腔戏班老、中、青艺人的吹吹腔表演大赛。

经过角逐,箐干坪白族吹吹腔戏班带来的《跳财神》获得一等奖;汤邓白族吹吹腔戏班和丹嘎白族吹吹腔戏班带来的节目获得二等奖;大达白族吹吹腔戏班、汤涧白族吹吹腔戏班、三七白族吹吹腔戏班和丰城白族吹吹腔戏班带来的节目获得三等奖。

10月12日

白族吹吹腔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会

“相约下坞”白族吹吹腔一日游体验活动

12日举行了白族吹吹腔艺术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和“相约下坞”白族吹吹腔一日游体验活动。

座谈会上,云龙县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汇报了白族吹吹腔艺术协会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全县吹吹腔艺术保护与利用情况。大理大学的老师结合多年做传统文化艺术工作的传承与发展经验,就传承和发展好白族吹吹腔艺术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挖掘力度,保留原汁原味的吹吹腔艺术文化;薪火相传是保持传统文艺不消亡的关键之关键,要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带好新人;要不断打造精品,在传承的基础上出好作品,增强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要保住阵地,特别是老戏的保护,同时要把白族吹吹腔艺术节办好,固定下来,一届一届认认真真举办下去,用节庆的举办推进白族吹吹腔的知晓度。

座谈会后,组织艺人们乘船领略了澜沧江峡谷风光、品味了全鱼宴和清真美食,观看了丹嘎剧团在丹嘎老戏台表演的传统白族吹吹腔戏,了解了回族文化,组织了篝火晚会,大家唱着山歌、跳起“力格高”,尽情欢乐。

10月13日

白族吹吹腔文化专题讲座

白族吹吹腔经典脸谱绘制比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

10月13日,全体艺人聆听了原云龙县文化馆馆长张绍兴的白族吹吹腔文化专题讲座,开展了白族吹吹腔经典脸谱绘制比赛,在云龙楼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举办了云龙县第五届白族吹吹腔文艺展演活动。

白族吹吹腔艺术专题讲座上,张绍兴认为,白族吹吹腔是云龙的瑰宝,要坚持“二为”“双百”方针,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好;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靠一代一代的艺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延续下去, 白族吹吹腔艺术的发展是“枯木逢春”,不是另起炉灶, 要打造自己的精品,只有精品才能把吹吹腔艺术发扬光大。

在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脸谱绘制比赛上,各剧团选手经过紧张的比赛,分出了名次,交流了技艺。丹嘎白族吹吹腔戏班的杨树军老师获得一等奖,汤邓白族吹吹腔戏班杨雄和三七白族吹吹腔戏班的刘李和获得二等奖,大达白族吹吹腔戏班的张进肥、箐干坪戏班的赵泽宣和丰城白族吹吹腔戏班的杨寿池获得三等奖。晚上,各剧团派人参加了第五届白族吹吹腔文艺展演,各剧团把自己最经典的剧目,最拿手的技艺展示给群众。

10月14日

戏剧传承进学校

汤邓古戏台恢复建成揭牌仪式

10月14日,到汤邓村参观学习了戏剧传承进学校成功经验,举行了汤邓古戏台恢复建成揭牌仪式暨开台演出;举行了广场健身舞大赛,并于晚上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汤邓吹吹腔戏进校园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民间老艺人李映川、杨雄、杨会池等受邀到学校教学生学习吹吹腔艺术,从此一直延续下来,从未中断过,培养了一批熟悉白族吹吹腔剧表演的人才。现在能表演的节目有《崔文瑞砍柴》《火烧磨房》《好风水》《套老奶》《说不完的心里话》《三出首》《喜看今朝》等等,他们不仅传承了吹吹腔文化,而且懂得了孝顺,懂得了思考,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懂得人从小要学会真诚,学会善良,学会勤劳,学会奉献。

10月14日

闭幕晚会

首届中国白族吹吹腔艺术节举行闭幕晚会上,对广场健身舞大赛、脸谱绘制比赛和吹吹腔表演大赛进行颁奖仪式;云龙县吹吹腔艺术团、检槽耳子歌表演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表演。

来源:云龙关注

编辑整理:赵艳芹

△广告

△广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