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出生的时候

中山路已经叫"中山路"了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就叫做“南宁”

很少有人知道

这些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名字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南宁”的由来

南宁始建晋兴郡于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1680多年的历史。从那时起,南宁一直是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自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

元朝泰定元年(1314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

水街

“落雨大,水浸街,阿妈带我买拖鞋。”这是一首源于水街的南宁老歌谣,也是水街旧日景象的真实写照。

关于“水街”这个名字,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水街由于靠近邕江,地势又低,在没有防洪大堤的年代,水街经常受到洪水的侵扰,街道被洪水浸淹,经常湿漉漉的,故而得名。当然,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又了防洪大堤的保护,水街不会那么容易再被水淹了。

石巷口

“石巷口”为南宁以前的“九口”之一,位于邕江北岸。清代、民国时期,南宁水路畅通,市场兴旺。以水街一带作为交易中心,沿街有水街、石巷口、民生、江西等多处码头集市。石巷口东起解放路,西接江滨路,光绪年间形成菜市。上世纪三十年代,路拓宽至两米,全路用石块铺成,故名“石巷口”。

现在虽然拆了,但是那份记忆永远存活着。

中山路

中山路过去被称为“马草街”,就是卖草的街道。还有传说抗金英雄岳飞部队曾到南宁买马,当时南宁是著名的南疆马匹贸易集散地,整条街卖喂马的草料。很多老南宁人习惯将桃源路一带称为跑马场,据说那里曾经是一片平地,以前用来练马。

衡阳路

当年铁路工人进南宁基本都安置在那一带,后以湖南衡阳人居多,所以取名为衡阳路。

北湖路

以前南宁有两个湖,一个北湖,一个南湖。后来北边的湖干了,南宁就剩南湖了。为了纪念北边的这个湖,就有了北湖路。

双孖井

这口井出现在民国四年,陆荣廷的大舅子谭浩明出资雇人在双孖井的地方钻了一口井。井钻好后,有一个人在一只鸭脖子上挂上牌,把它丢进井里。不久后,人们发现这只挂牌的鸭竟然出现在梧州。

民间都传言这眼古井的水系与梧州水系相连。传言谭浩明当年只开了一口井,解放后,人们又在这口井的旁边开了一眼,于是这两口井得名“双孖井”。

人民路

1984 年,政府出资将原先的上国街、布新街、公园路和刚刚修好的三屋园一段加以统一修整,一条完整的贯通东西的干道终于出现了,取名“人民路”。从 50 年代规划开始到 80 年代中期实现,足足用去了 30 多年的时光,在 21 世纪的今天来读这样一段记录,简直无法想象。

凌铁村

关于凌铁村名字的由来,有几个版本,而最广为流传的版本则是因村民经常在凌晨打铁而得名。据传,在乾隆年间,因为动乱,部分周姓的山东人迁移来到了这里,他们勤劳持家,每天凌晨就起来打铁,然后将铁做成犁和刀,用作生产的农具。因村民凌晨打铁,“凌铁村”之名便应运而生。

南宁一中

南宁一中是广西历史名校,沿用西方中学模式办学,历经四个办学阶段——邕宁县立中学、省立邕宁国民中学、南宁市立中学、南宁市第一中学。

1950年3月,南宁市立中学与广西师院附中合并,同年私立黄花冈中学部分班级、南宁华侨中学等先后并入,南宁市立中学由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南宁市第一中学。今年,是南宁一中一百周年华诞。

南宁二中

南宁二中前身为创办于1906年的南宁府中学堂,曾先后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4年改现名,直属于市教育局。

(1936年的南宁市二中)

南宁三中

学校始于1897年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的南宁乌龙寺讲堂,曾用过的校名有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广西省立第一高中、广西省立第一联中、南宁高中、南宁中学等,1955年改为现名。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就任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校长,著名文学家方管(舒芜)就任解放后第一任校长。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是美国安息日会小乐园医院,是美籍华人刘俭先生于1914年创办的。1951年7月18日由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并与市立医院(原邕宁县卫生院)合并,改名为南宁市立医院,1961年6月又更名为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966年8月曾更名为南宁市反帝医院,1972年8月恢复)。

你还知道哪些南宁的由来?

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点zan的时候,请宠溺一点~

图文来源:南宁微生活、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猜你喜欢,点击标题即可获取内容

●河池法院通报13岁女孩杀害肢解同学!

●医护人员把麻醉药当做咳嗽药,差点害惨婴孩!

●广西女子在超市疑似被针扎,担心染艾滋…

●两女子在区图书馆顺走大学生上万的电脑

●南宁一小孩睡觉滚下床,竟被充电器插入脑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