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京,总是一个充满着谜的城市。

仪凤门

历史上,这里一直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是一块充满了王气的地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传说当年秦始皇就认为这里会出天子,所以特地派人破坏了这里的龙脉。

到了后面,南京也成为了都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在这里建都,当时称为建业。南北朝时期,成为南朝的中心。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定都于上经,南京终于成为全中国的中心城市。

但大家知道的,朱元璋去世之后,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南下夺走了皇位,此后就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冬季,蓝天下的北京古城

那么,这次迁都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从结果上看,似乎是成功的,毕竟明朝传了近三百年,而南京在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外号,叫短命王都,在这里建都的皇朝都很短命。

但是,明朝迁北京,其实也有两大弊端。

一是粮运压力太大。

2012年7月27日,杭州大运河。

北京附近地区无法供应一个首都的需求,一百万人口的粮食基本要靠运,从产粮区江南运过来。那至少还有得运。我们知道,首都都是需要八方支援。历史上,国都的粮食问题也是大问题,这个问题早在唐朝时就有了,唐时的首都在长安,但也因为粮食问题,唐朝皇帝带着大家跑到了洛阳就食,因为洛阳离产粮区较近,运粮更方便。

宋朝把都城设在开封,也是因为这里的漕运发达。

而长安洛阳也因为运粮问题,而失去了重新成为帝国中心的机会。明朝成立后,一度想迁都长安或者洛阳,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当时去考察,结果发现长安洛阳一带的水运已经不通了。粮食运不进去,皇帝跑过去,难道要带着大臣一起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吗?

北京也是需要运粮的,好在隋朝时杨广为了征高句丽建了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杨广是对北京贡献最大的历史人物,没有杨广修运河,北京没可能成为中国都城。北方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中心。

千载繁华一水牵——京杭大运河(27张)

可就是运,成本也相当高,当时的大臣就说,运一石粮到北京,成本就需要数石,所以老百姓的负担很重,首都运转成本过高。

这是其一。

另一个是军事压力。

说到明朝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国防需要。南京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北方军事力量要是突破燕山一带,中原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宋朝建都开封就吃过这样的亏,南京同样是,不过多了一个长江天险,但也是不保险。

天津博物馆:267件文物再现海上丝绸之路辉煌(三)

而迁都北京,天子北移,国家的军事重心也北移,使边防跟京防重合,这样可以节省开支。

这就是明朝的传说:天子守国门。

但其实也有反作用,就是天子到了北京,离边防线太近,帝国防线必定要内缩,不能太往外,不然,空间太大,被人家钻了空子怎么办?所以明朝的边防军驻地最近离北京只有一百里。那天子守国门就变成了国门守天子。而且明朝历史上也发生过防线被突围 ,北京城被围的事情。土木堡之变,瓦剌人趁势打到北京城下,要不是于谦力守,明朝说不定就亡国啦。终明一朝,北京的防守压力也相当大,明朝大臣就说,我们在这里上班,天天想着怎么防守了,文化工作都没办法干。

这是明朝迁都北京的两大负作用。

因为这两大原因,明朝其实一度还想迁回南京。

那是仁宗年间,也就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当皇帝时。他继位以后,就有一批大臣建议迁回南京。

旅游目的地中国,地图和指南针

早在朱棣当皇帝时就有人提了,永乐十八年,朱棣好不容易修好的奉天、华盖、谨身三殿被雷劈,引发大火,大臣趁机建议迁回南京,但朱棣是个独断专行的人,谁提揍谁。

到了他儿子朱高炽当皇帝,这些大臣又说要回南京。我看了一下,提出要迁回南京的,多是南方人,比如户部尚书夏原吉是湖南人,吏部文选主事萧仪向朱棣建议被关押,他是江西人,另一位倡议者邹缉也是江西人……

明初期的官员大多是南方人,尤其是江西人居多,当时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

南方人多,当然希望迁回南京。

朱高炽也动了心思,把太子朱瞻基派到南京修复大殿,准备迁回南京。就在这时,南京不给力啊,突然调到了震动模式,虽然震级不大,但持续时间长,连震者九。

南京这个地方确实有地震,最大的是天启年间,大概是六级左右。

也就在这时,朱高炽去世了,他只当了十个月皇帝,是最支持迁回南京的。而太子朱瞻基一来被地震吓得够呛,二来,要赶紧回北京继位啊,因为他的好叔叔朱高煦正准备夺皇位呢。

朱瞻基回了北京,南京给他的心理阴影面积还是很大的,就此不再提回南京的事了。

那明朝到底定都何处最好?或者说,中国定都哪里最合适呢?

其实,中国这么大,很难有一个完美的地点。

西安钟楼在日落

长安在西汉时还可以,因为当时中国开发的主要在中原,南方以及沿海一带开发度不够,汉朝最重要的外部联系在丝路上,长安一有地利,二方便联络西方,在西汉看来,是一个完美的地方。

但到了唐之后,因为关中的产出不足以支撑大帝国中心区的开支,长安已经显出有些力不从心。再到后面,南方的开发,使得经济重心南移。杨广就喜欢跑到南方的扬州去啊。

到了宋之后,重点已经变成了两部分,一是控制南方的财赋区,一是控制北方的军事要地,也就是燕云十六州。反而西域那一块,宋朝已经顾不上了。

所以,中国地方这么大,要找一个能够兼顾的地方,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南京、洛阳、开封、徐州等等,也不能称之为完美。

就是现在,你也找不出一个堪称完美的国都地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