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该系列第一集——《查尔斯·巴贝奇和下棋傀儡“土耳其人”》

文︱Oscar Schwartz

译︱编辑部

图︱网络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机器逐渐智能化的工程,而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故事。

第一集:查尔斯·巴贝奇和下棋傀儡“土耳其人”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1770年,在奥地利皇后玛丽亚·特蕾莎的宫廷里,一位名叫沃尔夫冈·冯·肯柏伦(Wolfgang von Kempelen)的发明家展示了一台国际象棋机。肯珀伦(Kempelen)称其为“土耳其人”——它是一个真人大小的机器,用枫木雕刻而成,身着土耳其长袍,坐在一个木制柜台,柜台上放着棋盘。

肯珀伦声称,这台机器可以击败宫廷里的任何一个人,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a)的一名顾问接受了挑战。肯珀伦打开柜门——里面是一种类似钟表的机械装置,一个由杠杆和齿轮组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接着他把钥匙插入机器并上紧发条。自动机器运作了起来,抬起它的木臂移动了第一个棋子。在30分钟内,它打败了对手。

这款“土耳其人”机器人一时名声大噪。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肯柏伦带着这台国际象棋机游历了整个欧洲,打败了当时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804年冯·肯柏伦去世后,德国大学生、乐器制造商约翰·内波穆克·梅尔泽尔买下了这台机器,继续游历世界各地。

英国著名工程师和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曾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台机器。1819年,巴贝奇和“土耳其人”打了两场比赛,皆以失败告终。根据汤姆·斯坦德奇(Tom Standage)对“土耳其人”大量的描述文献中,巴贝奇怀疑这台机器并不“智能”,而仅仅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柜子里隐藏了一个人,通过某种方法从内部控制着“土耳其人”的行动。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巴贝奇的猜想是正确的。“土耳其人”发条背后的实际情况是:肯珀伦和麦尔泽尔雇了象棋大师躲在大柜子里。象棋大师借助能够提供桌面镜像的磁铁观察桌上棋盘的情况。

为了移动“土耳其人”的手臂,这个隐蔽的玩家使用了一个滑轮系统,使他的手臂和坐在上面的木制土耳其人同步运动。玩家在他的磁性棋盘上移动一根杠杆,扭转它来移动土耳其人的手指,然后将棋子放置到需要的位置。象棋大师所坐的房间里,有一把在涂了油的轨道上移动的滚轮椅子和许多滑动板,当麦尔泽尔打开“土耳其人”供他人观察时,他发现这些可以来回滑动。

虽然巴贝奇怀疑这类诡计,但他没有像同时代的一些人那样,花时间写一篇揭露真相的文章。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与“土耳其人”的际遇却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中。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不久之后,他开始设计一种叫做“差分机”的自动机械计算器,他希望用它来生成无差错的对数表。他的第一个设计,重约4吨,大概需要25000个金属部件。但在19世纪30年代,他放弃了这个项目,开始研究一种更复杂的仪器——分析引擎。这台机器有一个“存储店”和一个“研磨机”,作为内存和处理器,并且能够通过穿孔卡完成编程指令。

巴贝奇最初设想的“分析机”只是作为“差分机”的一个更新版本。但是他的合作伙伴,爱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意识到引擎的可编程性赋予了它通用性。她认为,机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诗学”,数学家将通过编程来教导机器如何执行任务。她甚至预测,这台机器将因此能够创作出“精致而科学的音乐作品”。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爱达·洛夫莱斯和查尔斯·巴贝奇

巴贝奇最终同意了洛夫莱斯的观点,并且提出“那些不仅仅做数字处理的通用机器”将改变世界的设想。他又忆起了与“土耳其人”的那次相遇。186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他希望用“机械符号”来应对全新的挑战。“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一种机器设计来进行测试,这种机器应该能够成功地玩一种纯智力技能的游戏,比如……国际象棋。”

虽然在“土耳其人”和巴贝奇的发动机之间没有技术上的联系,但是冯·肯柏林的诡计所体现的机器智能化的可能性似乎激发了巴贝奇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机器。正如巴贝奇的合作伙伴大卫·布鲁斯特爵士(Sir David Brewster)后来对“土耳其人”的描述:“那些曾经供平民百姓娱乐的自动玩具,现在正被用来扩大权力,促进我们人类的文明。”

巴贝奇在计算机历史的最开始与“土耳其人”的相遇提醒我们,炒作和创新有时是齐头并进的。同时,它也教导我们:所谓的智能机器,不过是不断弱化人类的某项技能而已。

END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T访谈》往期回顾:

●能讯半导体:5G时间窗口只有三年

●曼普拉斯:AGV导航传感器的市场进阶路

●美图半导体: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生存启示录

●慧闻科技:传感器“细嗅蔷薇”

●三荣高科:四十年经验日本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如何看中国市场

●美思迪赛半导体:在电源管理IC市场“攻城略地”

人工智能不为人知的历史(1):下棋傀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