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玥 编译

  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近100亿人口生活在地球上,其中20亿将超过60岁。衰老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和威胁生命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频繁沉重的发病负担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令人痛苦的部分——影响着患者的独立性,也造成集体医疗保健体系的紧张。

  对此,英国布莱顿大学生物与老年医学教授理查德·法拉格(Richard Faragher)撰文表示,为了让人们能够安度晚年,我们必须要在组织、细胞和分子层面理解衰老的生物学原理,并利用这一理解推动形成新的预防医学。

  他表示,近期有消息称“抗衰老药物”即将到来,该药物可以让人们活到150岁并且能够器官再生,消息称该药物到2020年即可推广,价格也比较经济。但如何看待这一消息,法拉格表示,应先着眼于现有证据。

  自古希腊时期开始,人们就在争论衰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今,似乎可能所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本质上都与衰老过程有关。但并不是所有与年龄有关的改变都是有害无益的。本质上来讲,人类都拥有一套维持健康的机制,帮助我们在人生早期阶段保持健康的体魄,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机制开始出现问题。抗衰老药物所做的就是增强其中一个或多个机制,维持身体健康。

  几大主要方法

  如今,我们开始理解其中的几大主要机制。例如,衰老细胞、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的功能障碍细胞,通常会随着时间形成和消失。这是一种逐渐进化出来的维护健康机制,让我们能够远离癌症。然而,当移除这些细胞的功能失败时,这会造成对组织的损伤——导致衰老和疾病。在实验条件下移除这些细胞,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蛋白质降解与合成同时也对衰老至关重要。部分降解蛋白可能会慢慢积累,影响细胞功能。研究显示,利用雷帕霉素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正常的蛋白质周转机制——增加小鼠的寿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器官和组织质量开始下降,废物增多。当我们年轻时,器官和组织内细胞的定期补给会由体内非定向的干细胞“后备军”(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不同细胞)进行,以保持人体健康,这就像是在你的活期账户用完时,就会用到你的储蓄账户。干细胞疗法因此可能会帮助你对抗衰老。

  尽管在体外培养干细胞移入体内似乎比较麻烦,有证据显示,激活被称为去乙酰化酶(sirtuins)的一类蛋白可以增强这种干细胞的维持。例如,含有化合物烟酰胺核糖的治疗方法可以提升该去乙酰化酶的活性,并且恢复小鼠中肌肉干细胞的功能,这有可能是一种治疗方法。

  人体也存在一些机制,会危害到老年人抵抗严重生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人们也发现,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分子(有些可以在饮食结构中找到)能够阻止这种机制。

  除了这些机制之外,科学家们也开始阐明,衰老是如何破坏协调大脑和器官功能的机制,以及未来这将如何被延缓。但法拉格也指出,我们如今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至少已经了解部分健康护卫的过程,能够用于设计激活其活力的新方法。

  抗衰老药物即将来临?

  日前发布的一篇文章称,近期的一项研究为2020年制成抗衰老药物带来了希望。法拉格对此表示,这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但也不那么准确。关于烟酰胺核糖有可能恢复肌肉干细胞活性的夸张说法,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虽然这项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而且在小鼠中表现出色,但它也缺乏更相关的人类研究数据来证明这一补充成分可以安全提升活性水平。没有真正的证据显示,这些补充剂能够延长人类寿命或是让器官再生长。

  法拉格认为,所谓的将寿命延长至150岁,这种吹嘘的说法也有点不可靠。这意味着将人类的寿命范围延长了25%。而且尽管在某些实验动物上的寿命延长(例如移除了衰老细胞的小鼠)看起来合理,但这其实是在玩数字游戏,在人类120岁的寿命极限上增加了25%,让它产生“哇!”的效果。

  即便你相信用某种方法可以让小鼠寿命延长这么多,因此用另一种方法也能在人类身上实现,但法拉格也指出,我们绝大多数人无法活到150岁以上(他举例道,在英国,活到105岁以上的居民不足千人)。

  讽刺的是,此类故事忽略了真正让人兴奋的信息,那就是制药企业开始真正重视研发延长寿命的药物。这是药企态度上的重大转变,但从意向到实现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事实上,人类的药品柜里大约只有1500多种“分子药物”。

  这是因为药物研发是成本高昂、耗时耗力的一个过程。大约整个过程的预估成本能够达到25亿美元,需花费10年时间。更糟糕的是,在研发抗衰老药物时,研究人员还会面临一个额外的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个药物是有效的?“典型的”临床试验需要1~2年时间。没有人能够肯定,一个可能的特效药会将你的寿命延长5~10年,而且,你要在谁身上试药呢?

  幸运的是,目前已有人提出一个优质的解决方案。经过与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磋商,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的抗衰老计划(TAME)是一项新的临床试验方案。该计划观察到,每个病患最初产生身体机能损伤(如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年纪差异甚大。但是从第一次损伤到第二次损伤的时间(例如从糖尿病发展到心血管疾病)更为紧凑,大约在2~4年内。

  这就意味着,能够改善健康维护系统的药物将会延缓首次发病和二次损伤之间的时间——因此该药物的研发也就有可能在短期内看到临床试验是否有效。原则上来讲,企业也就能够为衰老开药方。

  因此,法拉格也提醒公众要谨慎看待某种药品现在就可以让寿命延至150岁的说法——你不可能明天就能吃上抗衰老药物。但他也很高兴地看到,如今很多基础科学知识、转化策略和交付技术已纷纷涌现出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