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陈 昌 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同志们:

金秋十月,红叶浸染。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作家齐聚美丽的千年丹都·朱砂古镇,共同参加报告文学《看万山红遍》研讨会,以文学创作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作家协会对这次研讨会高度重视,袁周副主任、李敬泽副主席百忙之中亲临现场指导,一会儿还要作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感动,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铜仁发展的各位作家、评论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饱含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讴歌时代赞美家乡为己任的欧阳黔森主席致以诚挚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政治担当,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08年1月,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冰冻灾害,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常委、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着党中央的关心问候,顶风冒雪深入一线看望慰问万山各族群众,为铜仁人民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点燃了新的希望,开启了新的征程。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勉励我们要加快推动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温暖、无穷的信心。

近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对铜仁的发展定位,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硕果累累,脱贫攻坚连战连捷、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文化旅游多样多彩、生态建设日新月异,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4.74%下降到4.62%,万山、碧江、玉屏、江口四个区县顺利摘帽、精彩出列。今年7月,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特别是万山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着伟大的梦想展翅翱翔,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让千年的“丹砂王国”愈加熠熠生辉、催人奋进,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万山的破题,铜仁的蜕变,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改革发展的真实缩影。这个缩影,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已成燎原之势、万山红遍,照耀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奋勇前进。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讴歌伟大的时代。欧阳黔森主席以“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走遍天涯路、最是乡情深”的赤子情怀,多次深入万山调研走访,用心用情关注万山的巨变,潜心创作《看万山红遍》,用炽热的情感浓墨书写了万山人民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奋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以文学形式呈现了万山凤凰涅槃、欲火重生的精彩华章,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经久不绝的思想盛宴。这篇报告文学是欧阳黔森主席继今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第3期头条的《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之后又一篇优秀力作。一个作家一年时间内,连续创作三篇反映改革变化的报告文学,且均发表在国内外享有极大影响力的《人民文学》头条,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读者专程来铜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新铜仁、新万山的蝶变,这正是优秀报告文学的力量。透过《看万山红遍》的文墨,我们读到了丹砂文化的古老与传奇,读到了著名作家的使命与担当,读到了万山人民的感恩与奋进,读到了伟大时代的光荣与梦想,我们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作为铜仁人,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欧阳黔森主席,感谢中国作协和《人民文学》杂志社为我们推出如此精彩的精神食粮!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广大文学作家始终脚踩坚实大地,坚持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讴歌,精益求精谋创作,为党和国家奉献了弥足珍贵的文化作品。我们坚信,通过各位文学大伽的智慧碰撞,必将推动铜仁、推动万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真诚期待各位作家继续将笔触聚焦万山,聚焦铜仁,创作更多思想精深、文笔精湛、内容精良的文学作品,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好铜仁精彩故事、书写时代光辉史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作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谢谢大家!

来源:微铜仁

精彩推荐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纪委有关重要文件和全国全省禁毒工作会议精神

市委组织部召开党建领域改革专题会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南

贵州碧江: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杨立 编辑:蒲晟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