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离成都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个修身养性和行游观光的好去处——它四周群山合抱,林木幽深;它是川西著名汉地禅林,至今依然保留儒、佛、道三教于一体的历史本色;它附近有农业和自然生态观光区,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它被央视《国宝档案》跟踪拍摄后赞誉为“这里有中国西南最大规模的古桢楠林”……

云峰寺位于雅安市荥经县青龙乡柏香村,距成都约190公里。过荥经县城往东南方向行约3公里,可见一个大牌坊,上书“西蜀名刹”。沿公路盘旋而上,茂密的桢楠林、高耸的山门和古老的佛塔跃然眼前,这就是云峰寺。

云峰寺

荥经县民俗文化学者李德祥说,云峰古刹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三面环山,背倚马耳双峰,旁临九龙溪,植被充足,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难得的旅游胜地。

一位成都游客曾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他在寺内游览的感受:“清静幽绿的云峰寺,就是一道博大丰富的历史文化画廊,你可以在蕴涵着唐风宋韵的自然围护下,在清幽的氛围里,寻找和倾听历史的足音。寺内,那遮天蔽日的‘桢楠王’,那满树的绿叶和枯枝,密密麻麻地遮挡了强烈的阳光。一地的浓阴清凉了我热了一夏的思维,冷却下来的神经仿佛听到风与叶子的厮打声……”

云峰寺

一排桢楠 几重幽幽浓荫

云峰寺最吸引人的,是寺内那一排排参天的古桢楠。 除了四周山野的森林,寺内外300多棵不同朝代的古树就像巨大的保护伞,古树中有银杏、古杉、樟树、香椿,其中最多最大的是古桢楠。值得一提的是,云峰寺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古桢楠林,尤以分别列于天王殿石梯两侧的两株最壮观。

桢楠林下的云峰寺(余晓东摄)

两位从成都来这里游玩的美女,在石梯上好奇地仰望那排古桢楠,她们小心翼翼走过地上盘根错节的树根,试图用手合抱其中的一株古桢楠树。当地人笑说,“就你们俩?再来七八个人才抱得拢。”

中国桢楠王(刘敬忠摄)

那两株奇特的桢楠树,远看是两棵大树,近看树干分开巨大的枝杈,一边光秃枯萎,一边枝繁叶茂。这两株桢楠树,一株高31米,一株高36米。 “老荥经”李德祥说,数百年前,此树曾遭雷击,树干被雷电击中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枯了的枝干上,不断地长出新枝,年复一年,古树不断向另一方向生长,终于重新生出健壮枝干,形成如今看到的同根生的“两棵”大树,“它们的树龄至少有1200年。”

雷击后重生的古桢楠

李德祥还讲了个故事:元末明初,云南省鸡足山有一云游僧前往峨眉山朝圣,途经太湖寺小住,便栽下几百株桢楠,当云游僧从峨眉山返回时,见所植幼树生机盎然,一片葱茏,自觉有缘,遂留下四处化缘,重建了寺庙。桢楠如沐天露,生长千年而挺拔依然。

央视《国宝档案》曾来荥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拍摄,他们将云峰寺和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的东汉石碑“何君阁道碑”以及茶马古道、荥经砂器等一一纳入镜头,播出后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一个石头 一段美丽传说

云峰寺怎么又叫“太湖寺”呢?荥经历来无湖,何来太湖之石?

在寺内天王殿阶梯下,遮天的林荫,一座“小山”被水泥栏杆围护起来。

细看,这座“小山”其实是一坨占地为80多平方米、高5米多的石灰石,可能由于长期的水蚀作用而形成粗粝奇特的形态。不过质地上,又多少具有天下名石“太湖石”漏、瘦、皱、透的特点,透出一种特殊的灵气。

雲峰寺太湖飛來石

李德祥介绍,此石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传说,颇为有趣。一个传说是,因荥经人笃信佛教,在西天佛祖讲经大殿的两个石头,为荥经人的虔诚所感动,遂从西天飞来荥经,分别落在两个寺院里,为荥经的两个寺院镇寺。其一即云峰寺的这一块。另外的一块在山门寺,也是荥经在唐代就有的寺院。那一块也是玲珑剔透,和此石一样具有太湖石的特点。唯一不同的是那块石头上有如龙蛇盘行的通道,在唐代就被荥经当时的父母官许长源命名为飞来石了(又名“龙盘石”)。

另一种说法是:二郎神担山追赶太阳,因到了此地时扁担断了,二石落在了云峰寺和山门寺。又说此石为雌雄二石,山门寺的那个为雌石,云峰寺的为雄石,两石互相呼应,而不肯离开,所以就在两个寺院分别成了镇寺之石。

恰好有一副对联如此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览严道诸山,唯数此峰独秀,禅关不锁任人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