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1981 年 4 月,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飞机场中,一场设计竞赛在这里进行。

这场竞赛,是要为华盛顿设计「越战纪念碑」。由 8 位建筑师和雕塑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得从超过 1400 份设计中,选择一份作为最终方案。

这个纪念碑的发起人是一位的退伍军人, Jan Scruggs (简·斯克鲁格斯)。

△ Jan Scruggs

当时,从越战归来的军人几乎都带着绝望和愤怒的情绪,他们在战场上摧毁村庄和屠杀平民,却被历任总统说是去「挽救越南的人民」。

而回国之后,他们被反战者称作是是Baby-killer(婴儿杀手) 、战争罪犯。愤怒的退伍军人,在白宫前的抗议游行扔掉了同伴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勋章。

Jan Scruggs 想为在越战服役的所有人建立一座纪念碑,上面会有所有牺牲者的名字。

他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组织「越战退伍军人纪念基金会」,并开始筹款和制定计划。约 65 万美国人捐助了超过 800 万美元。

最后在 1981 年 3 月 31 日这天,共计递交了 1421 个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将设计陈列在一个机场内部,设计的作者全部匿名,只有数字编号。

设计方案都要经过所有评审委员审查,初选 232 个,然后是 39 个。最终,评委们选择了设计方案中的第 1026 号方案。

这个方案的设计师,就是年仅 21 岁的林璎。

她当时只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大三的学生,因为这个设计作品而赢得了 2 万美元的奖金。

她的设计方案包括 2 个黑色花岗岩细长的三角形墙面,插入一块倾斜的大草坪中,并刻上了 57692 个越战牺牲者的名字。

纪念碑平面为一个平放的、张开的 V 字形,东边指向华盛顿纪念碑,西边指向林肯纪念堂。

但看看其他很多方案,都是利用圆形布局和结构置入宪法花园,或是高大或巨大的雕塑,很容易引人注目。

不过,林璎的设计更简单、更有力。依赖于三个轴线的使用。

设计说明甚至还有涂改的痕迹,但方案受到了评审团的高度重视。

只是,她的设计在普通人看来过于抽象,甚至觉得太奇怪了。整个碑墙被置于大片草坪中,用绿地衬托碑体。

林璎用两边低中间高的标高差形成的天然地形,使碑文所铭刻的名字从两边向中间不断增多,使人由心底里萌生一种渐进的心理,具有非常震撼的感染力。

由于人们对战争的意见不同,造成了人们对设计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些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公正和不道德的人,担心这座纪念碑会将其荣耀化。

其他人则担心过于简单的设计,不能彰显美国人所奋战的这段经历。

更何况主设计师是华裔,让一个亚洲人来设计这座在亚洲发生的战争纪念碑,这对美国人而言简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方案一经确定,就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不得不重新组织评审团。

林璎在评审会上说:「我有一个总体的想法,我想描述一段旅程,一段让你经历死亡,也让你必须成为观察者的经历,而你永远无法与死者在一起。它不会说“没关系,一切都结束了”,因为它并没有结束。」

一位反对这个设计的越战退伍军人说:「我不关心艺术,一个人不需要艺术教育就能看出这个纪念碑的设计,这就是一个黑色伤痕。」

「黑色是全世界所有种族和社会中,形容悲伤、耻辱和毁灭的颜色。在一个洞里,似乎因耻辱而隐藏起来。」

支持她方案的珍妮丝·康纳利发表演讲说:「越南战争中令人难忘的印象是什么?」

「是游击队员在近距离被射杀、一个身上着火、赤裸的女孩奔跑在路上尖叫。我认为林璎超越这些设计的做法是正确的,她用一个简单安静的信息,传达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

1968 年 2 月 1 日拍摄人:美联社记者亚当斯 拍摄对象: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文鸾和被俘越共上尉阮文林。

1972 年 6 月 8 日 拍摄人:美联社记者黄幼公 拍摄对象:南越展鹏村小女孩潘金福。

因为与众不同的设计,第二次评审结果她的方案仍然获得第一名。纪念碑施工期间,她休学一年,一年后转到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因越战纪念碑所引起的争论使她无法专心学习,不到一学期即退学,最后再回耶鲁完成学业。

1982 年 11 月 13 日,在这个竣工的日子,人们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人们在纪念碑上寻找着自己在越战中死去的朋友或亲人的名字,献上鲜花和礼品,寄托哀思。

陆军士兵里昂卡西说:「当你从车上走下来,看到这面墙,它的强烈感觉是让你窒息。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触摸它们,感觉真的很强烈。」

在这没有英雄形象的纪念碑下,在这刻满了死去人名的大墙下,人们重新思考着战争。

纪念碑上按时间顺序刻上了为越战献出生命的男男女女,放大的 1959 年和 1975 年是越战开始与结束的年份。

很多人退伍军人之前不喜欢那面越南墙,觉得它是一个丑陋的黑色沟渠。但当看到完工后的样子就不那么认为了。

建成后 V 形的黑色花岗岩线条,与倾斜的土地逐渐融合。

不是只有死者才被纪念。不是因为他们是英雄,而是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

能看到超过五万八千个名字,隐藏在每个名字后面或旁边,都有个母亲、父亲、妻子或女儿,他们的生活将永远被那战争摧毁。

而在这些名字的背后,还有他们在越南的杀戮和毁灭,有着200多万越南人的死难。

林璎在设计纪念碑时,刻意不去研究越南史和越战史,她的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不破坏华府广场的自然环境为原则,纪念碑向地下延伸,从墙碑的另外一面看只是一片绿地。

就像当初评委对她设计的评价是:「它融入大地,而不刺穿天空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越战纪念碑也成为是美国十大最受欢迎的建筑遗址之一。

林璎,1959 年出生于俄亥俄州阿森斯。

来源:国际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TEL:15110287188

雕塑数据库

促进式分享体验

充分呈现个人价值

联系电话:1590143685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