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文/老春(原创)

午后的阳关透过窗子暖暖的照在身上,我烧开了一壶水,给自己倒了一杯,开始面对着电脑发呆。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才好,这种状况已经很久没有了,今天却突然而至,令我束手无策。

头脑昏沉沉的有些发困,肯定是昨晚没能休息好的缘故。这种感觉颇让人有些颓废,什么事情也都不想做,做什么也都提不起兴致,只是想要慵懒地睡上一觉。可,毕竟还要上班,睡觉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窗外,走过几位去老年大学上学的老年人,都六十多岁的年纪。一个个急匆匆地往教室赶,生怕错过就要开始的课程。看着他们,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亲。

弟弟辞职以后,母亲便跟着他去了长春,这次回来是弟弟要交社保,母亲跟着回来拿一些东西。自打他们搬去长春后,我们也就见少离多了。这次如果没有弟弟的事情,下一次再见就该是春节了。感觉每一次见面都急急匆匆的,长的也就三五天,短的就像这一次,他们昨天晚上才到,今天上午办完事儿就要往回走。

母亲也不想这么快就走,她想陪陪孙子,可是又不放心弟弟一个人回去,就只能跟着一起走。弟弟尚未结婚,她惦记着回去给他做饭。当然,孙子也想奶奶,缠着她想要让她多住些日子,并计划着寒假去看她。可是,弟弟的单位老板来了电话,他必须得赶回去处理工作。这样一来,娘俩更加难舍难分。

做老人的,真的是操不完的心,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这趟回来竟然给我们连吃带穿的买了那么多东西来,就像我们还是当年的那个小孩子。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看着她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进门,心里就忍不住的感动。

看看母亲为我们操的这些心,再想想自己为母亲做的那点儿事情,简直就不值一提。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竭尽全力地想要把最好的给子女,即便是这样,也总觉得不够。临行前,她又给孙子买了一大包好吃的叮嘱我给他,而我仅是给他们买了一些水和面包,预备着路上饿的时候吃。

父亲去世后,母亲就离开农村一直跟着弟弟,至今已经20年了。2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弟弟已然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青年,母亲也已经白了头发,皮肤上有了恼人的老年斑,一些老年病也逐渐的上了身。走路变慢了许多不说,脚也抬不那么高了,而且走路时还有了明显的磨鞋底的动作。

母亲正在慢慢老去,以我们所不曾察觉的速度。每每想到这一点,我的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儿。尽管知道这是人生的常态,可当衰老真的到来,心里还是会莫名的感到悲伤。

以前与母亲在农村同住时,总觉得母亲还年轻,依然可以快步的走路,依然可以像个壮汉一样的劳作,从没觉得她会老去。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母亲不只是走路慢了,农村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活计已经无法再像以往那般的操起来说干就干了。去年母亲去舅舅家陪着姥姥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帮着舅舅干了几天农活,结果回来后就告诉我说,她已经干不了了。以前觉得根本就不是事儿的那些农活儿,现在做起来却觉得很是困难。

母亲颇有些无奈地说,在城里呆的久了,干活儿就没劲儿了,人也变懒了。看到活儿就发愁,以前觉很简单的事情,现在看一眼就觉得难。其实,觉得难的何止是她,即便是我们也都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的自如地应付那些农活儿了。一来是因为久不干活儿,没了那股子力气;二来是因为已经无法跟得上那样的节奏。

但我知道,母亲因为身体的老去才没了当年的心气儿,否则她是不会被活儿给难倒的。真希望她能继续年轻下去!可无论她怎么老去,对于儿女的那份惦念和付出却永远不会改变,直到她们榨干自己的骨髓,再也无法行动为止。做儿女的就算再怎么孝顺,付出的也不及老人给我们的十分之一。趁他们还在,好好的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因为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永远都补不回来了。

老春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