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还让不让人好好打酱油?你吃的酱油是“酱油”么?......

最近,“酱油界”很不平静

江苏省消保委点名:29款酱油不达标

有的甚至都不能叫“酱油”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竟然有企业、协会跟消保委“杠”上了!

还能不能让人好好打酱油了?

江苏省消保委:

29款酱油不达标,有的都不能叫“酱油”

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120个酱油样品,涉及48个品牌,涵盖生抽、老抽、国产酱油、进口酱油、儿童酱油等各种类型。

比较试验结果显示:

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包括知名的海天酱油、李锦记酱油。

进口酱油价格相当昂贵,其实并不比国产酱油好

儿童酱油的品质和普通酱油差不多,有的盐更多

29个样品不达标,有的甚至不能叫酱油

酱油根据工艺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其中,酿造酱油是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配制酱油则以酿造酱油为主,加入了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生抽、老抽则是广东地区的俗称。生抽拌菜,老抽红烧。

此次江苏省消保委比较试验的120个样品,有30个进口酱油、90个国产酱油。其中,112个酿造酱油、8个配制酱油。根据试验,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标,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营养成分标注和品质指标方面。

据此次比较试验的检测方——远东正大检验集团高级工程师刘爱萍介绍,衡量一款酱油的品质,主要看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上每一款酱油的配料表上都会标注氨基酸态氮含量,范围一般在0.4-1.3g/100mL。含量越高,通常酱油的质量等级也相应越高,滋味越鲜美。”也就是说,酱油鲜不鲜、能不能提味,全看这个指标。

但比较试验中却发现,4款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其中,宿迁市泗洪县华美调味品厂生产的商标为蟹园的红烧老抽,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g/100ml,全氮为0.07g/100ml。刘爱萍表示,这不仅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不能称为酱油。

“我只想好好打个酱油都不行?”

网友普遍表示“心好累......”

“李锦记”虚标营养成分,“海天”也有问题

部分酱油虚标营养成分,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经比较试验,23款酱油实测营养成分数据与产品标识明示的营养成分表数据不符,约占全部样品的19.2%。其中包括B.B.、蟹园、李锦记、味美思等知名品牌。

从徐州市天龙食品综合市场购买的商标为李锦记的锦珍生抽,标签营养成分显示钠含量为942mg/15ml。换算一下,就是6280mg/100ml。但实测值钠含量为8748.75mg/100ml,已经超过了限值。专家表示,这对于有低盐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了这款酱油,可能就被骗了。一款海天生抽酱油也因为标签标识问题,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酱油的标签标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做出的一种承诺或品质保障,也是消费者能从包装上明示的信息中分辨酱油优劣的唯一途径。

喂!酱油生产企业们

你们真的是来“打酱油”的吗?

有些儿童酱油甚至还不如普通酱油

为让孩子少吃盐、少吃鲜,家长会购买儿童酱油。目前我国并没有儿童酱油的相关产品标准。

江苏省消保委在市场上购买了5款儿童酱油的样品。其中有3款添加了增鲜剂。检测营养元素后发现,5个样品的营养元素差异也比较大。

由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妈爱宝宝酿造酱油,除了强化铁营养外,其他指标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由恩光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生产的儿童酱油(B.B.牌),指标总体与普通酱油也没有太大差异。

由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加”牌样品的总体指标甚至还不如普通酱油。“这款加加儿童酱油,钠含量达1106mg/15ml,比普通酱油还要高。”刘爱萍说,市场上儿童酱油营养品质未必都优于普通酱油。

儿童酱油营养还不如普通酱油

是因为我们宝宝好“忽悠”吗?

进口酱油价格贵,但与品质不成正比

那么动辄上百元的进口酱油品质怎么样呢?江苏省消保委表示,按每500ml统一折算每个样品的价格。价格最高的前10个酱油样品中,有7个是进口酱油。进口酱油的价格普遍高于国产价格。

特别是相同等级的两个酱油样品价格可以相差10倍到138倍之多。以特级酱油为例,单价最高的为“上海智咏贸易有限公司(代理)”,名称为“黑豆酱油 360”,折合500ml价格为727.27元。而“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品牌为“味事达”、名称为“味极鲜特级酱油”的特级酱油,价格只有5.24元/500ml。

这么贵有道理吗?刘爱萍表示,进口酱油的品质指标并不能与其价格成正比。比如,新加坡广祥泰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商标为廣祥泰的鸡饭老抽,其氨基酸态氮和全氮含量都达不到我国酱油标准的最低要求。

专家提醒

消费者不能盲目根据价格来判断酱油品质的高低。还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来进行选择,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

然而,被点名后

有些酱油生产企业不服气

竟然与江苏省消保委“杠”上了!

海天回应:

非品质问题,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10月15日,佛山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澄清公告,就其生产的生抽酱油日前“被点名”一事作出说明。

海天公司表示,2018年10月13日起,媒体上出现了标题为《打酱油的注意了!江苏消保委发布试验报告 海天、***等被点名》新闻报道,报道内容涉及海天产品内容为:2017年1月份生产的一瓶海天500ml生抽酱油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计算有误,标识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合。

海天公司表示,NRV%是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是食品营养标签上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指标,计算公式为:(营养成分含量/NRV 参考值)X100%=NRV %。按照公式可计算出该瓶生抽蛋白质 NRV%=0.9(实测蛋白质含量)÷60(NRV参考值)×100%=1.5%。而公司在该瓶生抽标签中把蛋白质 NRV%仅标识为1%。

简言之,海天公司认为,自己因为标示值低于了计算值,所以被点名了。

海天公司称,蛋白质是对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NRV%是一个营养参考值,标签上的标示值低于计算值并不构成产品品质问题,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针对海天公司的表态,网友却并不买账。

此外,针对无安全问题的这一说法,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明表示认同,但他指出,营养成分表应当真实反映营养成分,要根据实际含量来写,“所以标识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符还是有问题的,海天被点名没点错”。

简而言之

产品标识与检测结果不符就是有问题

大部分网友和专家都认为:

海天被点名不冤枉

但事情到此还没完

昨天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声明

称“29款酱油不达标”是误导消费者

中国调味品协会:

“29款酱油不达标”文章严重误导消费者

支持相关企业保留追责权利

近日,以“29款酱油不达标,海天、李锦记都检出问题,有的都不能叫‘酱油’”等为标题的网络文章,严重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我国酱油产业的声誉,对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此,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声明如下:

一、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和GB2717-2018《酱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指标要求≥0.4g/100ml,低于此指标的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应该予以曝光并受到相应的查处;

二、严格按照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范围和限量要求进行食品添加的酱油产品,均为合格产品,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三、酱油产品的标签标识,应该按照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四、在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法规的基础上,酱油产品的品种类型、产品风味、产品价格、营养成分及产品定位等均属于市场行为,由市场规律决定,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被妄议和夸大利用,以免无端造成企业品牌的声誉受损并误导消费;

五、产品抽检应该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检测结果的公布也应本着严谨、专业和负责仼的态度进行,保证结果的公正客观。如果企业对抽检结果有异议,有权要求该检测机构提供资质证明和抽检样品,企业在确定样品的真实性后,可委托其他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复检;

六、此信息发布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规定,以及中央网信办印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暂行)》中对互联网信息发布的规范要求,存在哗众取宠和夸张猎奇的“标题党”行为,引发了行业信仼危机,伤害了真正做好产品的企业;

七、由于此信息的发布,对所涉及的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协会支持相关企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也希望各业界人士能自觉维护行业声誉,不要随意转发和恶意传播。

特此声明。

中国调味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10月17日

看样子,

“酱油事件”还将持续发酵。

那么,作为一个消费者,

你是怎么看待此事的呢?

:北京日报、上观新闻,综合现代快报、中国调味品协会网站、澎湃新闻,新丰台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若信息有误,请以官方为准;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