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

(石峁遗址)

考古勘探确认了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

(皇城台相对位置)

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门址。

(皇城台门址发掘现场图)

1

建筑遗址

从2016年开始,考古人员经过持续两年的发掘工作,皇城台门址的神秘面貌逐渐显现。

它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门址结构。(两边有南北墩台,有内、外瓮城,还有石砌的台基、道路、护墙等。)

(皇城台门址构造)

同时,皇城台门址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处上下皇城台的城门遗址,主要由广场、外瓮城、南北墩台和内瓮城等部分构成。

其中,广场处于门址的最外面,面积超过2100平方米,是目前我国确认的史前时期最大的广场。考古人员猜测,4000多年前,石峁先民的一些重大活动,很可能就是在这个广场上举行的。

(午门广场)

“城门前式广场”的结构,也开创了中国古代都城正门结构的先河,明清时期紫禁城的午门广场,结构就与它相似。

2

出土文物

除了建筑遗址的发掘,考古人员在门址范围内还出土了大量文物:

屋顶上用的筒瓦(将中国古代用瓦的历史向前追溯了一千多年),用于建筑排水的陶制水管,年代特征明显的陶器和玉器,数量众多的骨针,制作技艺高超的古琴和骨制鱼钩以及大量占卜用的卜骨等。

(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

考古人员表示,出土的以陶鹰为代表的大型动物陶塑,并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具,很有可能和当时的图腾信仰密切相关。

(特殊器型陶鹰)

在一个位置的墙顶上,还集中出土了一百多件卜骨,考古人员推测,在皇城台顶部应该存在着一些和祭祀相关比较重要的活动。

3

另类的城墙防御措施

在早期文明中,王权与神权往往交织在一起,可能在当时石峁的最高统治集团中,也是如此。之前对石峁遗址东门门址的发掘中,就在城墙下发现了大量用于祭祀的少女头颅。

(石峁城墙下的年轻女性头颅)

墙基中不仅埋有人头骨,这次发掘还发现了玉钺和石雕。钺(yuè),是古代的一种像斧子的兵器,也是权力的象征。

考古人员表示,墙基处的头颅和玉钺,还有墙体中发掘出的玉器,可能都起到了祈求墙体更加稳固的心理作用。石峁的墙体不只是现实中的防御墙,更是石峁统治者的精神屏障。

(外瓮城墙基处玉钺出土)

(外瓮城石雕出土)

皇城台布局严密的防御措施,无形中凸显了石峁先民们当时的等级制度,在皇城台顶生活的人们地位肯定不一般。

石峁遗址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四千多年前古人的生活,或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探索发现

《陕西石峁发掘现场》

播出时间:10月18日 21:53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田楚韵 陈圆 李寅寅(实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