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武穴人素质差?两个武穴人关于“武穴人性格文化探究”争了起来...

鸿哥说事今日头条10月14日 星期日

武穴山清水秀,民风古朴,历史以来也出了不少名人,但是外人对武穴人的看法一直是褒贬不一,以下文字最早(数年前)发表为某论坛上,就“武穴人性格文化探究”这方便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近日又被微武穴忠实粉丝邢汉东所推荐,于是便将部分文字整理出来,看看到底哪个说的才有道理。

网友一

武穴号称吴头楚尾,在黄冈这块土地上,明显在民俗文化、方言特点、性格气质方面与周围县市不同。武穴为什么与周围县市有不同?初看令人自豪,武穴是块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像古徽州之于安徽一样,如世外桃源,与外界隔绝,形成一方特色。

在方言方面,语音和语词选用都比较特殊,保留了一些古楚用语,在近几年的观察中,还发现与西南诸省的西南官话也有共同之处,又与南粤方言相通,此处恕我不举例,因为实在是不太喜欢这种与周围难以交融的文化。

那么,说到文化,从狭义的文化上讲,武穴根本就没有文化,历朝 历代没有一个文人墨客,近现代也没有科技学者,与相邻两县蕲春黄梅比较,诞生的文化人 没有其十分之一。那么武穴的文化到底有没有呢?

探究武穴的来历,这里本是沙洲荒地,便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江水通湖,江面又窄以成险要之势,武山湖的历史想必大家在武 穴报上看到过了,武穴之名也起自那时,兵家之巢穴---武穴。

武穴直到明清二代才为世人所知,由于是深水良港,成为周围15 县商品集散地,各商家有当时全国有名的徽商,和江西、 湖南、江苏的生意人,于是武穴镇---河街繁华起来,想必出生早点的还记得80年代河街还有大片的解放前的老房老店铺吧。

老河街

而武穴本地人在武穴镇做生意的不多,做也只是小生意,武穴在商文化方面----没有名气再说,由于这是一个杂居地,我们的祖先便本份,不受外人欺负,大家聚族而居,家族观念极强,异姓之间常发生纠纷(这方面明显不如蕲春人的有涵养),因此有今天“排斥异姓人之说”---排外心理强由于缺乏教化,武穴人变得在黄冈是有口皆碑的粗俗,乡下妇女出口成脏,骂街本领很高,极其低俗。而且骂得忒显懦弱。这一点是其他几县的朋友告诉我的。

他们用了个词--“粗俗”,粗俗还表现在另一方面,聚族而居的武穴人文化素质低,常发生户族之间的械斗,而且一斗就是几天几夜,至今我们还可以梅川一带看到那里男子乡民的剽悍、好斗外来杂居,排外,惧外,武穴人缺乏与外界性格的融合,又没有以往文化底蕴,造成了武穴在文化上的空白近现代。

在民国时期却出现了一些名人,这些名人就是在上述所说的匪气下滋生的,出了国民党名人:居正(国民党司法院院长)、干国勋(国民党特务组织领导人)、共产党革命人士:陈康(中将)干鹄、干仲儒、郭超人。

名人出自下列几村的氏族:干仕、郭德元、居文胜。其中尤以干仕做官者最多可见:近现代武穴的文化主要是在仕途上,没有科教、文学艺术上的才人,这不能不说是武穴一大悲哀。一个没有文章教化的地方,尽出兵匪当官之料以上,是我对武穴文化的一点了解和探究, 深感武穴人的性格需要完善,一个低素质的、不重学术研究、没有创新力、没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是可悲的!

再翻一下邻近各县县志,武穴历史文化名人明显少于周围几县。我们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真有点妄自尊大。一群黄冈人在一起的话就会发现武穴的性格是多么的可恨,他们没有麻城人那样大气,没有黄梅人那样吃苦耐劳,没有蕲春人那样有涵养。

那一口武穴话说出来,调子下抑,阿Q精神比谁都强,就会无理取闹,感情用事,缺乏理性。在我所接触的黄冈人中,武穴人是最懦弱最经受不住打击,最易情感用事,没有头脑的,他们很容易与周围人闹翻脸,气量小,乡气土气特浓。抵不上临近县市。

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下,武穴人最没有活力,老百姓千人一面,没有个性,什么显得我们新潮,但实际上比起实力差人大截!这种人本份老实又极富阿Q精神, 事实上是懦弱无能,是打肿脸充胖子。

网友二

我认为楼上说的毫无道理,之前在天津图书馆翻出同治十一年的广济县志,实际上广济并不象楼主说的那样。广济在唐以前是属于寻阳和蕲春,直到唐武德四年才立永宁县,开元元年改名广济县。现在广济的居民主要是江西迁移过来的,主要是德化(现九江县)德安、抚州、吉水几县的。

唐朝的禅宗四祖道信,宋朝的余玠,梅应春,梅应申兄弟,都是文雅之士。 象苏轼、文天祥,岳飞的后代都在宋末落籍广济。宋代还有大概八位进士、约占现在黄冈十县的三分之一。明清两朝进士38 位,其中会元两位金德嘉、舒其志,解元五位,还是很蔚为大观的。

修整前饶汉祥故居

据县志记载,梅川当时还是很有不少古迹的,象文昌阁,沧浪书院,只可惜现在都不在了。至于说方言民风,广济地处吴头楚尾,先民主要是宋明期间从江西迁入的,而江西人主要是南北朝和唐末从河洛地区迁出来的,河洛人南迁到闽广地区就成了客家人,而北 迁的就是在广济这一块江北平原。所以广济方言有很多的中古音,这和湖北其余地区的西南方言不同,大概属于赣方言和江淮方言混合地区,这很正常,因为在明代以前广济属于庐江郡,是淮南西道,和江汉地区的荆湖北路根本就不搭界。所以看起来广济方言和闽粤的方言有些类似的音。

但广济自古是一个移民地区,像广济方言中的三个人称,第一人称我广济人说俺,这属于北方方言,但也有说我的,属于赣方言的;第二人称你,广济方言里是恩,是属于吴方言的;第三人称就更离奇了,是渠(音 hei,kei),这是典型的中古方言,如今只有闽粤的客家话里有。就像朱熹诗里的“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里的“渠”就是例子。

清朝嘉庆《湖北通志》里对广济民风的评价是“民风近古朴而好任侠,旧族世家至于黎民皆知以读书为荣”和其他的县相比评价很高的。至于说氏族户械斗争严重,这不光是广济这样, 闽广一些客家地区也是这样的,很简单,因为先民大都是从各地移民倒广济的,为争夺那有限的生存资源,户械斗争也是无法避免的,应该说广济的宗族观念在湖北应该是很突出的, 从小就听说广济县是“上有周刘两姓,下有朱郭两家”。

还有那震惊全国的朱奇武武斗,也是起因于朱郭两姓的宗族矛盾。这也没什么不好,在农耕时代宗族和户械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从 中可以想象先民们怎样在恶劣的自然、社会条件下怎么样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在广济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至于说广济人在黄冈变得粗俗,在下实在不敢苟同。在下高中在黄冈读的,对于黄冈十县的民风、风土还是有一些了解,还是能对广济的民风做一个没有偏见的评介。应该说广济虽然在黄冈来讲,地方最小,但影响绝对是第一,决无粗俗之名。

记得乾隆年间的黄州府志里评价说“广济有钱人慷慨”,可以说广济是黄州最有小资情调的地方,事实也是如此,广济是鄂东近代化的先驱,但开风气不为先,这里有鄂东第一个电厂,第一条公路,第一个煤厂,第一个现代码头,第一个洋行,第一件案.....还有很多的第一。

原武穴码头

读书做官革命,广济人没有一项不是第一、二的,至于说广济人匪气,这实在是妄自菲薄。近代的广济可以说是鄂东实业救国的策源地,这和黄麻地区的农民闹革命不同,因为广济人还不至于破产到无产阶级的田地,没有那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所以说广济人是有可以骄傲的一种小康的安逸和开埠通商的豁达,并非像楼主所说的是粗俗,绝对不是。

整个黄冈几乎可以说是在明清以来占尽了湖北的风头(除了荆州的一个张居正)。其中以浠水,蕲春,广济, 黄梅为最,也就是说几乎是沿江地区。但由于广济的实业和商业的码头文化,的确在文雅上略输一筹,但绝对不象楼主说的那样。像民国大佬居正,民国第一位大使、汉口特别市市长刘文岛(因为中国国际地位低,一般国家是公使级别,中国有大使是自刘文岛出使意大利, 在其强烈斡旋下才有的),还有黎元洪的总统府秘书长饶汉祥,国学大师刘赜(黄季刚先生的受业弟子,章太炎先生的再传弟子,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共党方面的也很多,象光兰杰村方圆十里就有中将一位(陈康)少将两位(兰侨,张春森)还有60年代的外交部长陈家康,前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中将郭锡章(南京军区副总司令),现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不知道楼主为什么对家乡这么失望,其实故乡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广济山清水秀,民风古朴,它是我们的根。为什么说广济粗俗呢,只是我们不了解它的博大罢了,就像故乡的老屋,看上去很旧很破,然而我们后来的人又怎么能够了解那青砖黑瓦的沧桑背后所掩盖的醇厚、典雅、和曾经拥有的荣华。

广济还是一个很值得怀念的地方。贴一首我写的诗吧,诸位赐教。这是在天津图书馆看完同治十一年的广济县志后的一些感想。今 天在天图翻开尘封已久的乡邑县志,深有感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昔日的僻地寒邑,对比今日的惨淡经营,翻开的都是旧乡风土,而人在异乡,个中心情难于言表,也备感责任的重大。

尘封黄卷问残篇,蠹灰依稀辨当年。

居然异乡寻旧里,何曾世外到尊前。

梅浦寒邑青林茂,浔阳遗民筚路艰。

当时孤峰当时月,太白湖畔打渔船。

还有武穴的来历并非是指练武的洞。武穴在汉代原名邬家阅。后来讹传为武家穴,像刊江原名是利江,后来都传错了。而武山湖则原名是青林水,这在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都有记载的。武山湖是因为武山得名,又叫午山湖。

“穴”在《尔雅》里是水道的意思,而《元和郡国志》和尚书《禹贡》 (禹贡里武穴被称为东陵,因为黄冈故称西陵,所以武穴为东陵,禹贡还说东陵是扬州和荆州的分界)里面称武家穴为九江第一穴,因为秦汉以前大江在经过现在的广济,黄梅,九江 时江分九流而入彭蠡泽(现在的鄱阳湖)汇为一江。所以武穴的穴并非指洞,而是指水,现在讹传为洞,实在是没有道理的。

THE END

上面两个网友的说法,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虽然他们的讨论是在前几年,但某些见解可谓独特,并非毫无道理。要小编说,近几年武穴的发展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各项建设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中,小编相信武穴的未来是可期的,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最后,对于“武穴人性格文化的探究”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又有哪些独特的见解不妨一起说说吧~

稿件推荐 |邢汉东

本期编辑 | 卡卡西

业务合作 | 13409992039

法律顾问 | 湖北道辉律师事务所 张胜律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