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世界和平。

硝烟弥漫在那个时代,枪声像埋伏在黑夜里的魔鬼,随时召唤着人类贪婪的欲望。

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遵循不同的传统风俗,但我们都拥有着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特征:独立的思考、七情六欲、爱人的能力。

当看到电影《硫磺岛的家书》时,虎子试图通过他们的心灵、透过他们的双眼,如同美国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清晰地看到这场战争对于“个体”所赋予的生命权。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人类有权利要求以更好的方式度过他完整的生命,但是这些人却没得选择。

电影的开头是:硫磺岛上的日军企图抓紧时间挖掘战壕,以防止美军抢滩登陆,威胁到日本本土。但是,在这个连饮用水都要靠收集雨水的地方,长期作业的士兵觉得苦不堪言。甚至有士兵觉得这样的做法,不过是徒劳无功,自掘坟墓罢了。这些士兵发自内心的评论,完全为整场战役埋下伏笔。

直到陆军栗林指挥官到达之后,这一切才有点转机。他来到此地信心十足,因为他一直觉得只要联合舰队一到,必有翻盘的机会。看似有点转机,可惜他所看到的不过是泡沫罢了。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当栗林把整个岛的布防都侦察一边之后,便重新做了调整和安排,他更希望陆军可以跟海军合作。但是,他的部下宣称,海陆军所归属的主事人不同,所以海军根本没打算和陆军协同作战。别说栗林惊呆了,虎子看完也觉得很是吃惊,这么混乱的作战部署,难道靠着挖坑就足以抵挡武器先进的美军?

此时,日军的栗林指挥官才真正的把情况了解清楚,他所接手的不过就是个烂摊子。这个炙手的山芋又不能说扔就扔,毕竟这关系着他背后的本土,还有他的家、无辜小孩子的未来。他只能选择隐忍作战,能拖一天是一天。

历史记载中详细记载,随着盟军的迅速反攻,日本海军力量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巨大的消耗。日本海陆军矛盾也是日益激化,海军甚至表明有紧迫的战败感。而这部影片是据史实改编的,从场景中也是坐实了这个真相。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坏消息可谓是接连而至,日本大本营将所有的战斗机调回东京捍卫本土,联合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被消灭。此时,所谓的日军“绝对国防圈”也被攻破了,硫磺岛已经完全被孤立。除了栗林四方求援而来的支援力量之外,基本上只能孤军作战。无奈之下的栗林指挥官,只能自己带领这只孤军跟美国开展一场血腥的拉锯战。

野心和贪婪,引导日本打了一场实力悬殊的非正义战争。

此时,日本大本营将后勤兵都给踢到硫磺岛去,看来兵力着实不足。不过,以后勤兵之名来到这个岛上的清水洋一,他原本就是宪兵一员,因为心软没有杀一只狗,而违抗了上司的命令,直接被开除。这个宪兵的到来,却让一直反感战争的西乡回忆起往事。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原本,西乡只是一名面包店的老板,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但是在日本宪兵的掠夺下,他只能关门了。因为日本宪兵把“为了战争、为了国家”当成理由,他们连自己平民的东西都抢,铁盘子都拿去回炉。最后,家里被掏空了的西乡,他以“爱国”之名上了战场。尽管家里还有怀孕的妻子,面对这征召也不容他推搪,他只能踏上这条不归路。

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是以西乡对妻子诉说的角度,来描述这场战争。美国电影从来不缺对于人性的描述和剖析,这也就是美国导演所执导的高明之处,他利用日军的角度来阐述这个被美军碾压的悲剧的故事。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美军开始抢滩登陆

美军舰队已离开塞班岛,向硫磺岛前进,闻讯的栗林指挥官下令一级戒备。他以天皇的精神号召所有的日军坚守到底,每个士兵都缠上了“千人缝”准备拼死一战,栗林也留下了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书信。

马里亚纳群岛一战,日军早已丧失制海权和制空权。这样一来,美军马上对硫磺岛进行空袭,接连的地毯式轰炸,让日军寝食难安,只能躲在防空洞中。

弹幕中有这么一句话:美国能远程攻击肯定不会进行肉搏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当一直躲在山洞的西乡,出来倒“米田共”的时候,看到美军的战舰规模,其数量之多,让他一直简直大吃一“斤”。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空袭之后,美军开始抢滩登陆。美军对折钵山防线进行猛烈的进攻,日军已经打至最后一颗子弹,连领兵的大佐都无奈请求玉碎。如同弹幕中所道,“此山不过是日军的活墓”。尽管栗林有让他们撤退,先到北面坑道汇合。但是,领兵者觉得撤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所以宁愿光荣玉碎,以此显示对天皇的效忠。

影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西乡看着一个个战友在自己面前扯开手榴弹自杀。直到他的长官对着自己脑门开了一枪,他还是没有勇气自杀。他决定听从栗林的话,前往北面坑道汇合作战。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很多观众看完这个场景,都争议着。因为他们也不理解,有板砖手榴弹可以玉碎,为什么不去冲锋呢?虎子看到了日军小兵尽管不想死,却还是盲目地服从了命令。像我这种只有小聪明的人,也是无法理解这种“大智慧”的做法。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古语有言:“退一步开阔天空”

西乡虽然懦弱,但是他认为更加理性的做法是继续战斗,才是真正的效忠,而不是盲目地自杀,所以他在此逃过了一劫。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战斗并没有因为一拨人选择玉碎则停止,日军用着仅有的重型臼炮,对着进攻的美军投射,可惜只是杯水车薪,对规模庞大的美军不过就是以卵击石罢了。

随之,西佐中队的士兵在混战中,抓到一个重伤的美军。一旁的吃瓜群众都看不懂,西竹一为什么要在吗啡不足的情况下去救助一个敌人。虽然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但他当着他们的面跟这个美国大兵握手。因为他觉得善待俘虏,将会被善待。同时,他在1932年参加过洛杉矶奥运会,他则想以此跟美国大兵套近乎。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可惜,这才没过多久,美国大兵重伤而死,西竹一翻开他的遗物,拿到他妈妈给他的信。信中写道:“不要忘记妈妈的话,战争要坚持正义,就是真正的正义,希望你平安回来!”所有人顿时恍然大悟,他们相互对望着,也许心里都想着这场战争的意义到底何在?

话音刚落,美军的炮弹开始轮番轰炸,日军此时连迫击炮、机关枪都被摧毁,只剩下数量有限的步枪。在明显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日本士兵觉得自己被骗了,完全跟皇军灌输的思想不一样。因为美国大兵的母亲说的那句话,战争应该是为正义而战的,他们为之震撼,他们也意识到这场战斗的意义已经违背初衷。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清一不想再被利用,他只想活下来。所以他决定投降,但是跟着他走的士兵却被长官杀死。虽然他成功逃脱了,也向美国大兵投降,可惜还是死在美军手里。在战场上优待俘虏,将是瓦解敌军最好的手段。但是,美军看守兵为了能跟上大部队,直接将投降的日军杀了。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面,任何活下来的机会都是奢侈的。即是得到了,也不一定是真的。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日军真的连最后生的希望都破灭了……当日军看到这个场面之后,更加确定投降是没有好下场的。不过,日本二战的时候,并没有签署日内瓦公约。这也就应验了那句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就怎么对你吧?

此时,美军的火焰喷射枪对着坑道一股劲乱喷,躲在坑道里的日军,只要稍不注意就变成火人。轮番激战下来,日军防线被美军逐一突破。

全岛的日军余部开始向北面集结,可惜当他们到达总部的时候,连一滴水都没有,真的已经面临弹尽援绝的地步了。

虽然,他们都想服从皇军命令,为家人战斗到底,可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一想到家人谁也不想死。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这些人坚守了五天五夜。当所有人都濒临绝望的时候,日本本土接通无线电,以一首儿歌“助威”。

《硫磺岛的家书》核弹下无冤魂?美国导演试图赋予个体生命权

随之,栗林带着所有余部发起万岁冲锋。最终,只有西乡活了下来。而西乡并没有参与万岁冲锋,他趁乱把他的书信埋在坑里。这封书信也就是后期研究人员发现的《硫磺岛的家书》。

离开战场,抛开对天皇的忠诚,他们也只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战争中渺小的个体都在渴望着安宁,这并非为日本人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而辩护。只是连粟林忠道在喊出天皇万岁之后自己也笑了,也许就是笑自己的可悲,还有笑那种无知的狂热罢了?一切就不得而知了。但观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导演,以士兵写家书的方式,道出了每个士兵在战场上的所想,以此刻画士兵在战争上的那种绝望的心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