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小俊(化名)平时在幼儿园经常和小朋友打架,还很爱哭,情绪十分乖戾,家人带着来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小俊体内血铅含量竟然高达590μg/L,比铅中毒的诊断标准足足高5倍啊!太吓吓吓人了!怎么会搞成这样?

医生大咖 @急诊夜鹰 近日发了一条微博,揭开了小俊重度“铅中毒”的谜底……

原来小俊一出生就是奶奶带,为保平安,奶奶从庙里请来的“神符”兑水给孩子喝,于是从1岁起,小俊开始断断续续服用神符水。

是的,就是奶奶给小俊喝了4年的神符水,导致孩子重度铅中毒!

铅中毒最大的危害:让孩子变傻!

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对儿童身体各个系统都有危害,正常情况下,这个“毒”元素不该流淌在血液中。

研究表明,铅能够造成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危害人体多个系统,比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且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铅中毒尤其危害血液和神经系统,当血铅超过0.4mg/L就会发生贫血,而血铅每升高1μg/dl,智商降低2分。(注:1mg=100μg;1dl=0.1L)

铅中毒如何识别? 爱挑食、脾气大也是问题

和平常说的中毒不同,铅中毒是体内铅负荷合已经处于有损健康的程度,症状却未必紧急或明显,即医学上的“亚临床状态”。

儿童铅中毒的很多症状貌似不相干,有的甚至是出现很久之后才被家长发觉↓↓

经常表现出多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智力下降、挑食、腹痛、贫血、睡眠障碍,长期接触铅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如何诊断铅中毒?验血告诉你答案!

这里要划个重点,查清有没有铅中毒,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化验静脉血。小朋友抽血怕疼,化验头发行不行?答案是不行,没有其他指标或化验方式能代替血铅检测

目前,世界多国将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制定的儿童铅中毒指南作为诊断标准:测出血中含量≥100μg/L,即可确诊铅中毒

最隐蔽的铅毒杀手,看看家里有没有

以往,铅污染的来源集中在汽油添加剂、油漆、陶瓷釉彩、饮用水管道等。随着环境污染治理、环保材料的开发应用,这些含铅大户导致儿童铅中毒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如今,另有一些隐藏的铅中毒风险,常常是孩子躲不开,家长也注意不到的,它们通过饮食、呼吸和皮肤接触,在不知不觉间使儿童体内蓄积的铅碰到了中毒的底线☟

1 吸进去的铅:来自家中亲属大量吸烟,房间不常开窗通风,含铅烟雾残留在墙壁家具上,继而吸入体内。

2 触摸到的铅:来自劣质文具、玩具以及书籍彩页上的油墨、桌椅上的油漆。

▲铅笔的“铅”不是中毒来源,劣质文具表面的颜料却有可能是

3 吃进去的铅:来自膨化食品(传统火炉做的爆米花等)、水果表皮(杀虫剂含铅),通过消化道摄入铅,成人吸收率仅10%-20%,儿童却高达50%!

4 其他来源:迷信“神符”冲水,画符的红白黄色多用便宜的含铅颜料,燃烧后铅不会消失并可溶于水中,喝进体内。

做好5件事,预防铅中毒其实也很简单

除了遵循医生给出的排铅方案,居家排铅、预防铅中毒更是必不可少,小乐总结了几条,家长们赶紧记下来吧。

 有研究显示,富含钙、铁、锌、硒的食物可以降低血铅水平,逆转脑组织中的铅蓄积,主要包括肉、奶、蛋、豆类、动物内脏、坚果等食材,家长们发挥厨艺的时候到啦。

 家中水管水龙头如果使用年久,每天清晨可以先放水2-3分钟,放掉前一晚积攒在管道中可能被铅污染的水,放掉的水当然就别用于做饭、擦桌擦地了。

 换一套没有彩绘花纹的餐具,通常认为触感细腻的白色瓷制餐具比较安全。

 家长陪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按时吃饭、少吃零食、饭前仔细洗手等等。

 如果说以上建议是为了孩子,那么,小乐最后要说的一点则是全家受益——家长要戒烟,不仅让孩子免于铅中毒,更减少了每个家庭成员患呼吸道等疾病的潜在威胁。

儿童铅中毒是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乐约健康希望家长们认识它、了解它,但不必“恐铅”,减少接触有铅污染的食品物品和地点,及时预防或治疗,铅中毒的患者也可以正常地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