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新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暨学堂在线五周年大会上,国内外教育专家、国际知名慕课平台代表、精品慕课名师、慕课学习者、企业代表等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在线教育未来发展前景。

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慕课引发中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主任于世洁介绍,截止到今年4月,我国慕课课程数量已超过5000门,学习人数超过7000万,1100万学习者取得了水平认证。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发布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慕课走过了不平常的5年。慕课的数量与质量建设与应用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表示“ 5年来,慕课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线,促进了优质共享,不同年龄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名校课程。可以说,慕课引发了中国高等教育教育模式改变,实现了从教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与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转变,一些原本沉默的课程、课堂变成了碰撞思想的互动场所。”

课程辍学率高,课程设计急需调整

但也并非没有挑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线上教育的课程辍学率非常高。

“因为课程辍学率非常高,很多人说慕课不起作用,慕课很快就会完蛋了。但还有另一个数据,就是慕课学习者在快速增加,很快达到了2亿名。”乔治・西门子认为,这是全球慕课发展遇到的共同问题,但这样的对比提供了慕课发展新的视角,那就是“学习环境、学习技术都在变化,我们是不是真正提供适应现在学生需要的教育项目和课程”。

“之前哈佛大学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他们发现70%的上慕课的学生都已经有本科学位了,也就意味着说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是在工作岗位中了,但是想重新回到大学的课程去学习,这也是终身实践和学习的践行。”乔治・西门子介绍,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做出改变,比如说针对于某一些发展最快的领域去提供一些额外的证书:“这其实是一个数以亿元计的市场,就是重新去培育技能的人群,而不是将大学本身的课程搬到网上。”

从慕课到“慕课+”

会上,乔治・西门子的这一论断得到了许多人认同。他认为,应该把重点转向建设一个新的以学习者为核心的生态,慕课平台也应该和更多的学校、企业合作,借助新科技的力量,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知名慕课平台edX副总裁凯西・普提出了2022教育新模式畅想,包含模块化教育、全渠道教育、终身教育三大部分,形成了单门课程、微学位、在线学位阶梯式的产品结构:“edX推出的微硕士、微本科项目,与多所高校、企业合作,通过互认学分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进行学习,同时也将优质高等教育推广到更多的人群和地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