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近400名来自30余所杭州中小学的学生代表、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媒体记者与来自新西兰的十位校长齐聚杭州市建兰中学,就教育、环保等、文化交流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微程序以及“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治水创意大赛的相关内容。

第二届中国·新西兰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是继 2016 年 9 月首次在杭州举办中国·新西兰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后的又一次聚会。本次论坛由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专业中心(杭州)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杭州市建兰中学承办上海纽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政府部门、中小学校、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股力量跨界融合,旨在借助本届论坛继续深挖中国、新西兰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搭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小河长”打造立足乡土、放眼国际,通过跨界共创,形成多学科整合的、创新有趣的STEAM 课程。

论坛上,杭州市建兰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周素颖老师向现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建兰中学的办学特色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作出的努力和成果。周老师介绍到,建兰中学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初中名校,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无限精彩的舞台,并设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马术、棒球、攀岩、赛艇,桥牌、击剑等项目应有尽有,真正做到了适应教育,呵护学生的无限可能。

此外在今年8月份,建兰中学还应邀参加了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专业中心(杭州)、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成为首批学校,并参与了小河长课程体系研发,助力更多青少年成为家乡河流的守望者、讲解者、创想者。

论坛现场,来自建兰中学初二年级的杨昊澄和潘彦两位同学还向到场的嘉宾、老师和同学们表演了中国的传统技艺,笛子独奏《姑苏行》和现场书法表演《小河长》。

来自复旦大学孔子学院的万强老师为现场师生介绍了复旦大学孔子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共建的国际研学交流项目。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要负责承接海外学校到华访问、交流、互建等工作。奥克兰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至今有11年的历史,也是全球示范孔院之一。到今天,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已拥有在岗的汉语助教50人,下设12所孔子课堂,覆盖34所中小学,有近150个教学点。奥克兰孔子学院还承担汉语教学培训,汉语考试,以及包括汉语比赛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和项目。

截止目前,奥克兰孔子学院共组织了9批105位新西兰校长来中国访问。在访问过程当中,促成结对的姐妹学校也正在逐年增加,对当地推广汉语学习以及促进中新两国在中小学层面的交流互访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万老师说,通过交流才能促进了解,通过了解才能互信。像本届论坛的主题一样,中新两国的交流、互访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希望中新两国的友好,可以通过中国新西兰可持续发展教育论坛发芽生根,让中新两国的青年一代,在了解当中增进理解,互相进步。

可持续发展教育分享会:

中国-新西兰青少年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实践

现场孩子们对可持续发展学习与实践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论坛组委会还特别安排了一场中外分享会,让孩子们与中国、新西兰各位老师和校长面对面,畅所欲言。

新西兰阳光山学校校长Justine Driver校长作为新西兰学校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阳光山学校是一所拥有五项原则的特级环保学校,旨在让让学生学习并发扬可持续发展理念,给学生力量,让孩子们不仅能拥抱变化,还能改变社会。

此外,学校也遵守多样化的理念,让不同文化的人,在一起学习生活。另外,学校建设方面,也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在学校进行垃圾分类;在河流附近做绿化项目;在学校设施、设备上进行改良,降低学校的能耗等等。

作为新西兰等级最高的环保学校,阳光山学校所有的一切,都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社团、课程需要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任何决策都要包含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此外,阳光山学校还特聘了一位专职的环境专家在学校讲课。学生们不只学习课本内容,更要到周边的环境去观察,研究项目。

Justine Driver校长举了很多例子:任何果皮、油脂物质都要进行绿色处理,变成土壤的肥料用于给蔬菜园施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在学校厨房做成美食,给孩子们尝尝。当然也可以把蔬菜出售给学生的家长,而收到的资金又回到学校循环;学生还可以捐赠没人要的衣服或者自己穿久的衣服给学校,学生们会把衣服制造成小袋子,放在图书馆用作装书的袋子;学校在种花种蔬菜的过程当中也不会使用自来水,而是建造了一座万升的水库,搜集学校屋顶上流下来的雨水或者其他可利用的水来灌溉学生种的蔬菜;学校还设计了特殊的课程教家长和学生怎么做陷阱捕捉老鼠,而每次抓一只老鼠都可以通过网络,把数据回传给学校。

新西兰古德伍德学校副校长Marsha Copping以及伍德斯托克小学副校长Kym Lenihan除了分享各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验之外还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新西兰的毛利文化。杭州市建兰中学副校长李征老师介绍了建兰中学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当中作出的一些成绩。桃源里自然中心副主任邱文晖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解。

随后,中国与新西兰双方学校代表还一起宣读了《中国-新西兰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宣言》

“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校园基金

首批学校名单公布

来自“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项目负责人,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忻皓老师在活动现场公布了获得“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校园基金的首批20所项目学校,他们分别是: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杭州长江实验小学、杭州市时代小学、杭州市博文小学、杭州市滨和小学、杭州云谷学校、杭州市娃哈哈小学、杭州市京都小学、杭州市湖畔幼儿园、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杭州市公益中学、杭州市建兰中学、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

“小河长”校园基金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学校开展“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的专项资金。

“小河长”青少年

护水计划

小程序正式发布

活动现场,来自“小河长”项目组的徐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即将上线的“小河长”微程序,未来通过这个小程序,孩子们可以实时在线注册成为“小河长”,运用科技手段关爱身边的河道。

“小河长”微程序,将从成为小河长、河流巡护、河流讲解、任务申请、小河长榜单等模块运用技术手段为来为“小河长”们以及学校进行数据管理。

例如河流巡护功能:在微程序当中“小河长”们可以看到河道巡护的路径,如果看到河道中出现任何污染问题或者生态问题都可以进行标注,以便及时进行资料采集和存储,当然看到干净整洁的河道也可以进行标注,让其他的小伙伴一起来为这条美丽的河道点赞。当完成河流巡护之后,微程序当中对应的这段河道就会出现一面小旗子,这就是“小河长”的工作成绩,同时在微程序中“小河长”们还可以回顾巡护历程,查看自己的成长记录。

所有小河长参加的包括河流讲解、河流巡护等等任务都会转化成经验值,助力“小河长”们实现从一星到五星的升级跨越。

徐老师说,河流也需要医生,诊断河流,治疗河流更需要数据来支撑。当“小河长”们跟河流发生结对,跟自然生态发生对话的时候,才能慢慢的成长。

河流本身不会说话,当河流遭遇污染遭遇破坏的时候,他不会叫,这时候需要有人替他说话,所以这就是小河长,小河长就是河流的代言人。

“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

治水创意大赛

即将起航

 论坛现场,“小河长”项目组还公布了“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治水创意大赛计划本届大赛以“水与生活”为主题,河流、河道为载体,体现节水、净水、水利用、水科技、水生态、水文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旨在通过“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治水创意大赛及获奖作品展,鼓励“小河长”们积极参与治水护水,并通过行动、传播、研究、创想四项组别的评比,对优秀“小河长”、优秀学校、教师进行表彰,助力更多的青少年成为家乡河流的守望者、自然讲解的志愿者、治水解决方案的创想者。

 大赛计划邀请所有参与“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的项目学校(杭州)学生,报名可以以个人、团队等形式。(若其他杭州中小学校想参与本届大赛,需要先申请加入“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成为项目学校后方可参与本届大赛以及“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其他系列活动。)

四大组别,涵盖科技治水、创意护水

01

行动:治水护水创意实践活动

02

传播:创意视频、创意绘画

03

研究:河道治理的创意方案

04

创想:水科技创意设计作品

丰富的奖项设置

       组委会将设置治水行动家、治水传播家、治水研究家、治水创想家等奖项,还将表彰“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优秀项目学校以及“小河长”青少年护水计划优秀辅导教师。获奖个人、团体和学校除了会获得证书、奖金、奖杯之外,还将有机会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海外自然科考机会以及参访阿里巴巴集团学习交流机会,人选由组委会最终评定。

大赛终选时间:2019年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决赛流程

上午:按类别依次进行路演,每组选手限时5分钟,由专业评委打分、点评;

下午:举行颁奖和获奖作品展览。

备注:本次大赛的具体方案流程将于近期公布,大家可以及时关注绿色浙江公众号或者邮件发送[email protected]咨询大赛详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