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胫花椒跳甲概况

红胫花椒跳甲(Podagricomelaflavitibialis)又名红胫潜跳甲,俗称土跳蚤、折花虫、霜杀等。属于鞘翅目,叶甲科。经作者调查,该虫在甘肃的陇南、天水地区和舟曲以及陕西省凤县、略阳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在海拔1300- 1900米的花椒产区分布普遍,为害严重。

二、红胫花椒跳甲生活史与习性

据作者在礼县观察研究发现,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下1~6厘米深处松士内、椒树翘皮下及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内越冬。第二年在椒树花芽萌动时,成虫陆续从越冬场所出来活动,4月下旬为盛期,在5月中下旬消失。越冬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雌虫较长。田间一般4月下旬初见卵,4月底至5月初为盛期。卵经6~7天孵化为幼虫,4月底至5月初幼虫开始为害,5月上中旬达为害盛期,5月下旬至6月初为末期。幼虫经半个月左

右入土化蛹,5月中旬末至6月下旬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蛹经1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6月中下旬新一代成虫出现,7月上旬为盛期。此代成虫8月上中旬陆续潜伏。

成虫善跳,昼夜都在叶背活动,多在中午进行交尾和产卵。成虫有假死习性。成虫食花椒嫩叶或叶梗,一般从叶缘食成缺刻,也有从叶片中间食成孔洞。雌成虫将卵散产于花序梗,复叶柄基部(也有少数产于叶缘),每处l粒。幼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花梗或复叶柄内为害嫩梗组织,只留表皮,致使花序和复叶萎蔫变褐下垂,继而变黑焦枯。

幼虫蛀口常有黄白色胶状物流出,髓道内也充满胶状物。同时幼虫将花梗或叶柄嫩髓食空后,再转移为害。幼虫孵化后,经4个龄期即发育成熟,自椒树花梗或叶柄跌落地面,入土做土室化蛹,蛹期约1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新一代成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多在椒树中下部为害椒叶,8月上中旬成虫陆续潜伏,立秋后成虫很少活动为害。椐调查,红胫花椒跳甲在杂草从生的非耕地和管理不善的椒园为害严重,反之则轻。

三、红胫花椒跳甲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于4月底至5月中旬,剪除枯萎的花序及复叶,及时烧毁或深埋以消灭幼虫; 6月,上中旬进行中耕灭蛹;花椒收获后,清除树冠下枯枝落叶和杂草,并将花椒树的翘皮、粗皮用刀刮净,及时烧毁,消灭越冬成虫。

2、药剂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40% 水胺硫磷乳油1000~ 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于春季4月份花芽萌芽期,越冬成虫出蛰上树活动时,喷洒1次。当花椒芽长到1.5厘米左右时,再喷1次,可有效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