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贵州高院”关注我们~

来源:“智慧法院进行时”微信公众号

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试点工作自2016年在贵州省全面推开以来,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一“牛鼻子”,以大数据技术革新审判方式为路径,通过大数据技术研发民商事法官审判工作量饱和度分析系统,在精准识案、科学分案、均衡结案、示范办案等方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有力地提高了审判效率,保障了案件质量,其做法入选全国法院2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司法改革案例。

一图读懂—— 民商事法官审判工作量饱和度分析系统

【详见下文】

一、精准识案推动繁简分流

一是提取案件要素建模型识难易。单个案件的办理时间以及各办案阶段的核心工作时间体现了个案的难易程度。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分析既往近20万件民商事案件,组织技术人员与一线法官反复推演,提炼出28个民事一审模型审判要素和34个民事二审模型审判要素,这些模型要素的有无和组合叠加,决定了案件的繁简难易。

二是套用案件要素量化难易系数。在诉讼起点立案环节借助智能繁简分流模块提取民商事案件立案信息,智能套用案件要素分析评估案件繁简程度,预测个案审理时间。较以往精准、快速、无需人工干预,既能节省立案阶段的工作量,又能让各类案件及时地各行其道。系统运行以来,遵义市两级法院共繁简分流129859件案件,耗时仅180小时,精准度接近98%。若采用传统根据案件类型或立案法官个人经验分流的方式,至少耗时15150小时以上。系统的运行大大减少了立案法官的工作量,全市法院得以从立案岗位分流17名工作人员到速裁组或简审单元,使优质资源向审判一线集中。

三是借助案件要素多元化解纠纷。通过智能繁简分流,将系统识别的部分简单案件导入诉调对接中心或人民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的作用,已累计调处案件6357件;对部分合适的简单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纳入快速审理机制。目前,已通过程序分流快速结案6571件。借助智能繁简分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发挥社会调解与审判诉讼各种纠纷解决途径的功能联动。藉此,全市基层法院同期民商事结案中近两成的案件在一审环节得到妥善化解,为繁案精审、简案快审奠定良好基础。

二、科学分案增进人案匹配

一是分案标准更科学。建立在均衡分案模块基础上的自动分案,从类案权重系数向个案要素时间细化,确保分到每位法官和每个审判团队的案件难易搭配适当,而且使每位法官的工作量都在可以承受的负荷之内,避免了团队与团队之间、法官与法官之间的忙闲不均,办案效率高的法官并不会因为办案快而多分案,办案效率低的法官也不会因为办案慢而少分案,切实解决案件难易程度与法官办案水平、工作负荷不对称难以保障案件质效的问题,相当于给每一个案件“称重”,然后再交给相应“公斤级”的选手。

二是考核标准更精确。在随机分案基础上,均衡分案模块通过科学的个案难度及审判时间预测、办案各阶段的工作量分配曲线,经过数学模型分析得出法官在当前状态下的核心工作量数值,即工作量饱和度值,让分案从过去单纯的数量平均过渡为现在的难易程度均衡,不再以案件绝对数评价法官工作负荷。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两个民事审判单元为例,民一单元主审家事案件,民二单元主审商事案件。目前,民一单元收案1895件,民五单元收案1839件,传统上会认为民一单元的工作负荷重于民五单元,但是经过均衡分案模块测算,民一单元的工作量饱和度值为8508,而民五单元的工作量饱和度值为10162,也就是说,民五单元案件绝对数量虽小于民一单元,但其案件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却大于民一单元,这一分析突破了旧有模式的局限,更为客观地评价法官的工作,也为审判资源的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均衡结案力促审判质效

一是创新建立到期结案率。均衡结案,主要通过建立到期结案率指标来指引,到期结案率有别于传统司法统计中以已结占总量之比算传统结案率,到期结案率是合理预期内待办案件与已结案件之比,把合理预期之外的案件排除在考核评价之外,指引法官在案件的合理预期、合理工作量范围内办理案件,从而实现均衡结案,也为审判绩效管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路径。

二是参考测算案件难易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到期结案率指标,提取个案在立案、分案、审理及结案阶段的信息,对于审限的粗放式管理开始迈向针对单个案件的精准化管理。案件预结时间的测算,提示法官哪些案件相对简单,哪些案件相对复杂,使法官对手中的待办案件可以作出合理评估,把更多的时间调配出来处理更为复杂的案件,在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进行更多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保障案件质量。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结案均衡度保持在90%—120%区间内合理运行,而同期的传统结案率仅为30%—50%左右。

四、示范办案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职务定责任,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精准识案、科学分案、均衡结案各模块的上线应用,使得有效贯彻院庭长办案制度成为可能,系统将按照院庭长的办案比例,根据案件难易系数提示,自动拣选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和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件,优先分配给院庭长审理,充分发挥院庭长业务能力强、办案水平高的示范作用。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久别法庭的院庭长们陆续重回审判台,走到庭审第一线,切实增强办案的亲历性。同时,系统的不断完善,工作量饱和度值与案件难易系数的结合使用,使重大疑难案件的分配不断向院庭长倾斜,更加凸显院庭长带头办案的改革导向。

二是系统定监督,两点化加强责任重点落实。公开透明的系统将整个案件流程置于全体法官和工作人员的监督之下,让不办案、少办案、办简案的现象无所遁形,能够真正提升审判质效,落实司法责任。结合办案辅助系统,以时间节点防控不作为、以风险点防控乱作为。从技术层面监督职责落地,以数据说话,客观真实。今年以来,院庭长收案31012件,占同期收案的55.22%;结案26086件,占同期结案的56.02%,更加凸显院庭长带头办案的改革导向,强化了司法责任的落实。

五、启动二期工程促质效提升

民商事大数据二期工程,着力研发和上线运行民商事裁判文书智能制作与分析系统,最大限度提升民商事案件质效,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

一是“智能找法”促进法官正确适用法律。系统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标准化归类,结合大数据处理方法找到标准诉请分类的法律请求权基础,推荐合理的法律适用范围,同时关注最高法院最新司法解释和审判实务观点,正向服务法官智能找法,反向警示法官法律适用问题。系统帮助法官在对其主审的案件下判之前,全面了解同类案件其他法官的法律适用方法、案件处理结果,正确评判自己的法律适用是否偏离大多数法官的选择,促进法官正确适用法律。

二是“类案推送”辅助法官有效减轻文书写作工作量。系统基于历史上民商事同类案例、同类诉讼请求、同类法律适用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挖掘出与当前案件同类案由、同类诉求及同一法律适用问题等实质内容相似的案例,实现类案的精准推送,辅助法官在裁判时参考和援引同类案件裁判理由,减轻法官工作量,同时实现民商事类案法律适用的适度统一。

三是“质量分析”把关审判质量最后一公里。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存量裁判文书进行深度分析,总结以往类案规律,从内容完整性、引述准确性和逻辑一致性方面,用历史上大多数法官的类案处理方式来为评价裁判文书质量提供指引和参考。同时,根据最高法院民商事裁判文书的最新格式要求,规范和统一民事裁判文书制作标准。

结 语  

民商事裁判文书智能制作与分析系统上线运行后,智能找法及类案推送和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应用对接,系统根据法官录入的当事人诉讼请求,智能识别标准诉求分类,精准推送类案的合理法律适用范围及类似案例;裁判文书质量分析和案件管理系统进行应用对接,在裁判文书制作上传阶段进行在线事前评查,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主审法官,让机器和软件辅助法官进行裁判文书质量的自我管理,让法官更有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案件审理中。系统运行以来,文书瑕疵修改率稳定保持在10%-20%之间,充分发挥了服务法官的良好作用。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