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被一声声"我妈呢"惊醒,再也无法入睡,擦掉腮边的泪,脑海中不断闪现出和妈妈在一起的片断。

"我妈呢"?相信这是每个人回到家的第一句话。小时候,放学不回家,和三五个小伙伴在学校或路边跳皮筋儿,跳到路上行人渐少,才挂着一脸汗水蹦跳着回家,一进门就喊"我妈呢",无论妈妈在做什么,总会慈爱的答一声:"在这呢"!

妈妈在一家被服厂做衣服,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每周一休息一天,全家七口人的衣食住行,印象中我们每个人棉衣就要二套,还要做鞋,都是在这个周一完成,所以记忆中我们这些孩子的衣服都是星期天爸爸洗的。

大山里的孩子,在广西来说就意味着“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广东打工,孩子和老人在村里留守。

每天早上,妈妈会煮上一锅大渣子,待我们中午回来时,粥还热着,简单做点菜就吃了,所以特别盼望晚上妈妈回来给我们做点好吃的,所以进门那一声"我妈呢"热切了许多,包含了太多的期许,妈妈,一天没见了,我想你了,妈妈,我不要吃大楂粥,我要吃好吃的,相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有同感吧!我和小弟一直到现在还不吃大楂粥。

有一年,妈妈单位做加工活,就是给某一个单位做工作服,因为是计件,所以妈妈白天在班上拼命做,晚上拿回家,我们全家缝扣子,一开始只缝扣子,后来尝试锁扣眼,我就是那时学会锁扣眼的,大概十一、二岁吧!缝扣子要和扣眼对齐,否则衣服穿上不平整,这是记忆中和妈妈学的第一个"本领"。

因为妈妈在被服厂工作,所我总是穿的格外整洁,衣服也花样翻新,记忆最深的是妈妈用一条白的确良用熨斗一压一推,就成了一条有匀均小褶的花边,镶在娃娃服上,成为当时女孩子最时髦的时装,当时班级有几个同学的妈妈都在被服厂工作,黄雅杰,姚桂贤,胡凤萍,我们几个的衣服总是班里最新潮的,令女孩子们羡慕不已。

——她的小时候,和我的小时候很不一样。我的小时候,放学回家要干各种各样琐碎的农活,但是

记得心灵手巧的妈妈,给当时在武士队的我设计了一套练功服,红色的衣服,胸前加了一圈手工缝的狗牙边,白裤子,一条手工做的宽宽的黑腰带,穿上甭提多精神了,后来被武术教练用作了了武术队的练功服。

刚参加工作,在林场上班,离家二十一公里,记得第一次回家,没等进门就喊:"我妈呢"?妈妈迎出来,我大喊:"妈 、我饿了",妈妈说:"等着啊",给我煎了一大盘油滋滋的饺子,我吃的这个香啊,这个饱啊!妈妈看着我吃完最后一个问我:"好吃吗''?"好吃"。"呵呵",妈妈点着我的脑袋说:"好吃吧,牛肉馅的"。我一下愣住了,以前我是不吃牛肉的,怎么哄都不吃,嗯一一一,冒似味道还不错。

后来结婚,嫁到了外地,也就是每年过年时回一次家,当时过的也挺困难,怕妈妈耽心,所以每年回家时,总要全家人换上新衣服,让妈妈看,我们过的很好,而妈妈每年都会为我和老公亲手做一条新裤子,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再后来,孩子读书,工作繁忙,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那句"我妈呢''也说的越来越少,三年前,妈妈永远离开了我,"我妈呢"?再也没有说过,梦中的呼唤,让我一下惊醒,妈妈,您和爸爸的离去,我已经没有了女儿的身份,女儿已经没有地方在问"我妈呢"?多少眷恋,多少思念,妈妈,女儿今后就只能在梦中来问"我妈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