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再来扒一扒“虾”,这次说说咱们自家养的虾咯!不得不说,神奇的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自然资源有限,吃货的潜能却无限,一直在突破,从未停歇!从打猎到农耕,从野生捕捞到水产养殖。对海鲜的炽热也有增无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有淡水和海水之分,今天我们聊一聊我国海水养殖的4大对虾品种。

“ 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唐朝诗人唐彦谦在《索虾》中,这样生动风趣的描述虾的形态!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对虾更是情有独钟,以画虾而闻名。笔墨之下的虾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从古至今,虾在文人墨客眼里是艺术,在食客眼中更是珍馐!在中国,海水养殖的对虾主要是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

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海水养殖南美白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每年的产量占海水养殖虾类总产量约90%。这四类对虾中,南美白对虾的产量最高,并远远高于其他三种对虾产量;除了日本对虾,其他产量都呈增长趋势,南美白虾每年平均增长约5万吨!截止2015年南美白对虾产量占海水养殖四大对虾总产量约100万吨的83%。

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mamei),学术名称叫做:凡纳滨对虾,也被叫做白脚虾(Whiteleg Shrimp)属节肢动物门,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南美白对虾长得干干净净的,虾体通透,浅青色,一副天生丽质的模样!青灰色的大触须,心脏暗黑色,小细脚是深白色,所以被叫做白脚虾。身体体长而侧扁,略是梭形,23cm是最大的长度。属于广盐、广温性的虾类。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东太平洋暖水水域,我国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入南美白对虾品种,并在1992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南美白对虾作为全球水产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我国的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在2015年总量已达到87万吨!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排名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广东、广西和海南,广东省波动中高涨至2015年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已达到约34万吨;广西省3年内稳步增长2015年产量约22万吨;海南省2015年产量约8.5万吨比2014年产量低约2.5万吨。

南美白对虾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因其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特别是欧美人士的欢迎;因其加工出肉率(65%以上)高于其它对虾,并可鲜活销售,因而畅销于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成为世界名地养虾业者竞相养殖的对象。国内养殖产量较高,越来越趋向自产自销,价格亲民,味道也不赖!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英文名Giant tiger prawn。俗称鬼虾、草虾、花虾、竹节虾、黑虎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虾体比较光滑,身着一身棕黄相间的厚厚铠甲,威武如将军。乍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儿!

大叔表情比较抢镜欸!

斑节对虾,虾界的半“臂”江山!(半个手臂那么长)作为最大型对虾种,咱可不是说着玩的!自然海区中捕获的斑节对虾最大体长可达33厘米,体重达500克~600克。这种一斤的虾,吃起来会很爽哭吧!

斑节对虾本产于印度洋以及西南太平洋海域,在日本至澳大利亚沿海也有分布。斑节对虾喜欢栖息在沙泥中休养生息,我们斑节对虾可没那么矫情,经得住“调戏”和“蹂躏”,一副“我有铠甲我怕谁!”的傲娇个性。耐受高温却怕冷,内心火热的汉子。抗病能力比较强悍呢,即使离开水,在空气中还能存活好一阵,长途活运不在话下!

斑节对虾为当前世界上三大养殖虾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中养殖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我国南方沿海可以养两茬,因为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征。成熟虾一般体长22.5~32厘米,体重 137~211克,在虾类中是名门贵族的阶层!

斑节对虾的现代养殖始于台湾,1968年由台湾海洋大学廖一久教授繁殖并养殖成功。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斑节对虾进口国,仅次于美国。国内斑节对虾的养殖量较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相比,相差甚远。其产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多还是要靠进口。加上越南和印度斑节对虾的养殖也很多。

我国海水养殖斑节对虾多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海水养殖斑节对虾2015年总产量为7.4万吨。产量最高的地区为广东,广东省三年之间稳步增长直到2015年产量已达到约5万吨,占2015年总产量67%。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广西和福建,其中广西省呈下降趋势,每年减少约1000吨;福建省较为平稳,三年都维持在约6000吨。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即中国明对虾。又俗称东方对虾、青虾(雌性)、黄虾(雄性)。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中国对虾体形偏长扁,甲壳比较薄,表面滑溜溜,颜色发青灰,但是整个虾体还是挺通透的!中国明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的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

我还小,不约!

赵法箴1959年成功地培育出我国第一批人工虾苗,60年代中期,作为对虾养殖研究组组长,赵法箴带领研究组的其他同志先后在山东省日照石臼所、即墨、文登、崂山等地进行养殖试验。

中国对虾的海水养殖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和东海沿岸地区。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海水养殖中国对虾总产量约5万吨,产量相对较高的地区为辽宁、广东、山东和江苏。辽宁的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产1000吨,直到2015年海水养殖中国对虾产量约9600吨;山东2015年较之前两年相比,涨幅较大,2015年产量约为1.1万吨;广东和山东的情况相似;江苏省2013年产量并不高,约1400吨,但是2014年比2013年增长3倍,且2015年保持平稳产量约6500吨!

日本对虾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英文名: 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Bate,俗称:花尾虾、斑节虾、车虾。归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身体上有白褐色斑纹,好多人把日本对虾当做是斑节对虾,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日本对虾尾巴末端是鲜艳的蓝色。单独看尾巴,美得像蝴蝶!

就让你静静欣赏我的美

日本对虾的人工养殖从1988年才开始的,是来自台湾一位姓丘的人到福建东山做繁殖,他在广东惠来收购虾母,才开始了斑节虾养殖史,福建同安、漳浦、诏安、广东饶平等地陆陆续续将斑节虾推广养殖。

根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海水养殖日本对虾2015年总产量约5万吨。2013年-2015年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依次为山东、福建和广东。山东省在2013年产量达到最高约2.5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50%,2014年产量大幅度减少,在2015年有所回升,但远不如2013年;福建和广东产量稳步增长趋势,2015年产量分别约为1万吨和6000吨。河北和辽宁产量比江苏和浙江高。

一言不合就扒“虾”。小编负责扒,您负责吃,没毛病!今天,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我国海水养殖的对虾品种,后续我们会继续介绍更多其他水产养殖的海产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