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三大家将小说是指《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三大通俗小说。

这三大家将小说在很多艺术节目中都有改编演出,如乐亭大鼓已演出传统书目《杨家将》、《呼家将》等200余场,听众6万多人次;刘家寨皮影剧目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如薛家将、杨家将等连台本戏;东北大鼓《呼家将》等多种曲剧目演绎形式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新空间。

三大家将小说:

1、《杨家将》

《杨家将》(又名《杨家将传》、《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是明代作家熊大木所著的英雄传奇小说。《杨家将》与《薛家将》、《呼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另一位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著名人物苏辙也写过一首“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过杨无敌庙”,苏辙离杨业去世的年代并不算太远,他的诗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杨家将故事在宋代的影响力。

明朝中后期,朝廷积弱,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朝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明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杨家将》电影海报

2、《薛家将》

《薛家将》,就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著名的有《薛仁贵征东全传》《说唐后传》《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薛雷扫北》等。

《薛家将》讲述了唐贞观年间,东辽国造反,唐太宗梦遇应梦贤臣薛仁贵。张士贵山西龙门县招兵,薛仁贵三投军,张士贵将应梦贤臣藏匿在火头营中。后薛仁贵在火头营中多次立功,如力战董奎、大摆龙门大阵、走马携带凤凰城、三箭定天山等,最终逼死盖苏文,功成被封平辽王。平辽王回家,箭射薛丁山,一家团圆。

平辽王受成亲王李道宗的迫害,被困天牢两余年;西凉六国大军进犯大唐,大唐三请薛仁贵请求挂帅。后薛丁山出世,挂印为二路元帅。在薛家将三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打败西凉六国,班师回朝。

薛家将图书

3、《呼家将》

《呼家将》与《杨家将》、《薛家将》构成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1] 。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金鞭呼家,银抢杨家”)和“呼杨高郑”之说。

《呼家将》又名《说呼全传》、《呼家后代全传》、《紫金鞭演义》、《金鞭记》,共十二卷四十回,作者名已佚,最早可见的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的金阊书业堂刊本。主要讲述了宋朝仁宗年间,呼延赞之子呼延丕显被奸臣庞文陷害,全家满门三百余口被杀,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勇(呼延守用)、呼延守信与奸臣斗争的故事。小说是由评书、鼓书等发展而来,语言通俗易懂,较为生动,但结构松散,上下文不衔接,情节也有很多地方重复。

《呼家将》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忠孝王呼延必显的两个儿子守勇,守信,一日去郊外游春射猎,正遇蓟右丞相庞集的儿子黑虎强抢民女赵凤奴,守勇、守信为救护凤奴,将黑虎暴打一顿,黑虎归家后身亡。庞集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宋仁宗令太监密访美女,庞集把女儿多花的画像请太监呈送仁宗,仁宗大喜,册封多花为贵妃,封庞集为国丈。庞妃擅自用皇后的銮舆去东岳还愿。呼延必显奉旨巡城误以为皇后出行,遂跪伏行礼。庞妃见是忠孝王,故意令军校辱打呼延必显。呼延必显得知是庞妃外出,暴怒之下拦住庞妃去路,令其回宫更换仪仗。

庞妃乘机诬陷呼延必显,宋仁宗怒令庞集率军将呼延满门抄斩。守信在此之前替母亲去太华山还愿,并去太行山看望外祖母佘太君,故幸免于难,守勇在事发时,奉父母之命从地穴中逃脱。庞集宰军追捕守勇,守勇逃到王汝南家,幸遇汝南及其女金莲和龙图阁学士包拯的搭救,方免一死。守勇与金莲成婚后,为避庞集追捕继续外逃,被已占山为王的赵凤奴搭救,守勇又与凤奴成婚。庞集令庞氏四虎领兵围剿山寨,守勇杀出重囤去新唐国求援。庞集率军攻打太行山,杨家将八姐、九妹、杨五郎大战庞军,护送守信去新唐国寻兄。守信到西凉天定山与寨主齐国宝之女齐月娥成亲,守勇到新唐国后则与花花公主成婚。

此后几经周折,守勇、守信及其亲族聚集天定山,将围剿呼家将的东海公庞琦杀死,大胜庞军。八王向仁宗奏明庞集父女陷害忠臣,谋害太子等罪状,宋仁宗下察佞除奸救命。呼延守勇、呼延守信率呼家将及大军入关,杀败庞氏四虎所率庞军。仁宗赐死庞妃,庞集在革职遣返原籍途中,被呼延庆所杀。宋仁宗对呼家将各有加封.并敕造功臣府第,呼家满门团圆。

呼家将小人书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