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连续播两遍,普通话一遍,龙港本地话一遍。

我家居住龙港镇的人民路,门口的柱子上挂着一个大喇叭,高度有四楼那么高,我的闺房就在四楼,每天早上不早不迟,似乎就在耳边,广播微微响起。

我每天在自己熟悉的声音里醒来。

我从1988年5月开始,至1993年3月离开龙港到温州工作之前,一直不时地重复着这份播音工作。

1988年4月,我因参加了龙港镇团委书记竞选而作为被发现的所谓“人才”,破格录用为第一批龙港镇广播站“播音员”,当然,有几位同事都比我优秀,那时的我对自己的普通话一直抱着“加强学习,一边提高一边工作”的态度。

因为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任教老师也是地方上的土老师,所教的拼音,说句心里话实在是不可恭维。in与ian,ou与ao,f与h,还有第二声与第三声、前鼻音与后鼻音均没区别,翘舌与否等等问题居多。语音上,几乎都要纠正。那时不像现在,有手机可以百度。我的包包里每天带着字典,我担心会影响语感,总是带着“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心态,去努力,去学习。凭着我对语言的热爱,一直坚持着。每播一次音,我要比别人多下工夫,别人用十分钟,我就要用一个小时。

就是“龙港镇广播站”这六个字,我也念了无数次。因为如果不练习,就会念成"longanzenguanbozan",这就是“龙港式”的普通话,拿标准的普通话衡量,六个字里面有五个字发音错误。

当我拿到一篇稿子,一定要研究很久,除了内容的了解,语句的通顺,凡是自己有疑问的语音,会不厌其烦地查字典做标记,直至耐心地念了十多次以后,感觉满意,才会放心正式进入录制。

其实,龙港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因为农民城的“农民”二字,似乎大家都会给予包容,没有谁要求广播站的播音员一定要达到如何的水准。

而我自己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我要对得起龙港人民,要对得起“播音员”这神圣的三个字。

为了赶第二天的七点准时广播,几乎每一次,都是提早一个晚上完成。但是有时候编辑忙,给的稿子又迟,如果是十点钟给我稿子,那我完成播音的整个过程,就要三四个小时,所以有时候都要播到凌晨两点。

即便这样,我也不叫苦,不觉得疲倦。当录制完成,走出播音室的时候,一阵微风徐徐吹来,心旷神怡,踏着静谧的夜色,走在宽敞而干净的大道,我感觉是那么的轻松、愉悦、满足与幸福。

龙港于1983年建镇,1988至1993年那五年,龙港的发展可以说是“波澜壮阔”,每天都有可喜的成绩与新闻上演。特别是到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项项交通工程建设的神速,城市公园、景观绿化应运而生,所有的所有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下来,我发现自己语音的进步,也如龙港的发展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四十年,龙港的崛起至今三十五年。那些年的播音时光,让我见证了龙港日新月异的变化。仿佛我也跟随着一起“长大”。

我为自己那些年的努力,感到由衷的自豪!但我更感恩,“龙港镇广播站”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动力与锻炼的机会,让我有那么多的时间徜徉于文字的美好与诵读之中,让我的声音为那些文字插上了情感的翅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