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ight VisitSolas - Waiting For An Echo

2018年10月5号,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公布。

两位反性暴力人士,丹尼斯·穆克瓦格和纳迪亚·穆拉德获此殊荣。

他们为结束以性暴力作为战争工具而做出的贡献,最终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身为妇科医生的丹尼斯,和同事们一直为治疗在战火中遭到轮奸的妇女而努力。

相对于这位治愈者,本身为性暴力受害者的纳迪亚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这个93年出生的姑娘今年也不过25岁,但她坚毅的眼神里却写满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沧桑。

21岁沦为ISIS性奴,亲眼目睹至亲被杀害,经历了100天炼狱一般的生活,她奇迹逃脱。

逃出来以后,纳迪亚并没有像其他获救的女孩子那样,为了躲避报复追杀而选择隐姓埋名,屈辱地度过一生。

她想到还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女孩,仍在痛苦中挣扎,没有希望没有尊严地苟延残喘。

如果自己不开口,那么谁来替她们说话?

强忍着失去至亲的痛苦,压下内心极度的恐惧。2015年12月,纳迪亚勇敢地站上了联合国的舞台,讲出自己的故事。

坐在安理会席位上的纳迪亚,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没有化妆,只穿了最简单的衣服,和周围衣着光鲜的政客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没有夸大其词,没有任何渲染,把一个普通女孩儿血淋淋的故事,一字一句地扎进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她说:“我所讲述的一切不仅关于自己,更代表我的家庭,我的族人,交战区的孩子,以及所有被‘伊斯兰国’组织威胁的人。”

3分14秒的独白结束后,她用手捂住了脸,失声痛哭。

把伤口撕裂的痛苦没有人能够体会,但是总要有人勇敢地站起来,为还在受煎熬的人发声。

诺贝尔和平奖,纳迪亚受之无愧。

但正是这个被别人视作最高殊荣的奖项,对她来说却并不那么值得兴奋。

“我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也知道被提名是非常好的事。但即使获得诺奖,我唯一拥有的也不过是一颗破碎的心。”

经历了如此种种,她的心可能再也无法完整。

时间回到纳迪亚生命里最黑暗的那天,枪声响起,屋子里的女人终于忍不住尖叫痛哭,换来的是ISIS男人无情的拳打脚踢。

在人群里的纳迪亚闭上眼睛,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上帝啊,快带我走吧。”

在遭受这场大屠杀之前,纳迪亚甚至不知道ISIS是什么意思。

出生在伊拉克北部的一个小村子克丘,纳迪亚长在一个“大”家庭里,是11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自然也获得了最多的宠爱。

从小纳迪亚就对化妆和服饰非常感兴趣,她的愿望是可以开一家美容院。

伊拉克从来都不太平,但即使外面战火纷飞,这个小村子依然宁静和平。像是处于台风正中的台风眼,一处被遗忘的角落。

“每个人都很穷,但是我们很满足,大家都是温和谦逊的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和平。”

这样的和平,很快就被打破了。

2014年ISIS把魔掌伸向了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

同年8月恐怖分子像飓风一样占领了纳迪亚居住的小村庄克丘,扛着枪的士兵开始无处不在。

最初的两周,他们把所有村民都囚禁在家里,禁止外出。

“那两个星期我们就整天待在家里,除了哭什么都不做,一天比一天消瘦。”

8月15号,对纳迪亚来说噩梦般的一天最终还是来了。所有村民像牲畜一样被赶到学校校舍,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死亡。

纳迪亚和其他村民一样,同属于雅兹迪族。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不依附于其他任何民族。

但在“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眼中,他们是异教徒,是不应该存在的人。

所以他们面对的不单单是死亡,而是种族清洗,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在被带走之前,纳迪亚的妈妈把家里的合照全部收集在一起,扔进火炉中付之一炬。

“我不会让他们知道我们是谁,绝不。”妈妈抓着纳迪亚柔弱的肩膀告诉她。

最让纳迪亚伤心的是,从头至尾都没有人来保护他们。一切都发生的悄无声息,仿佛死亡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312个男人被单独带走,枪杀,草草掩埋。纳迪亚的兄弟都在其中。

透过校舍的窗子,女人和孩子们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刺耳的枪声击垮了她们心底最后的防线。

上年纪的妇女随后也被处决。

小男孩们被迫加入恐怖组织,拿起枪,为IS杀人。

而年轻女孩儿们则被塞进公交车,带到摩苏尔的性奴市场进行交易。她们中最小的才9岁。

在车上,士兵的手在纳迪亚的胸部和大腿上肆意游走,她忍不住失声尖叫。

领头的人恶狠狠地发问,“你以为你来这里是做什么的?不过是一个供我们发泄的奴隶而已。”

随后他对着纳迪亚的脸吐了口水,把烟按灭在她的肩膀上。纳迪亚停止了尖叫和哭泣。

“不是勇气的问题。所有人都怕死怕受到折磨,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你能想到的,就只有活下去。”

女孩子们被集体关押在一个黑暗的房间,纳迪亚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有很多之前就被抓来的雅兹迪女孩儿。

卫生间的墙壁上满是斑驳的血迹,一个女人告诉纳迪亚,这些都是之前自杀的女孩儿留下的,她们宁可死也不愿被当做奴隶侮辱。

纳迪亚不想死,她还年轻,她想活着。她和两个姐姐约定,

“谁都不可以死,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逃出去。”

奴隶市场上,年轻女孩儿的照片贴满了整整一面墙。在恐怖分子的眼里,她们根本不是人,而是可以挥霍和倒卖的商品。

有些女孩子被编上号码,挂在Facebook上明码标价。

非处女价格极低,只要六美元。

更多的女孩则被作为奖励,免费奖赏给卓越的武装分子。

纳迪亚最终被一个瘦削的军官看上,登记,领取证件,他带走了纳迪亚。

为了逃避毒打,纳迪亚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故意把自己搞得狼狈、难看。

在浴室,她穿上了士兵为她准备的暴露的衣服,用昂贵的化妆品给自己化妆,要开美容院成为化妆师的梦想突然变得可笑又残酷。

活着,她只想活着。

当晚纳迪亚就被强奸了。

在被当做性奴囚禁起来的近100天里,纳迪亚每天都要忍受没有缘由的拳打脚踢。他强迫她改变信仰,逼她舔涂满了蜂蜜的脚趾。

“他不是人,是没有感情的野兽。”

纳迪亚没有一秒钟不想逃走。

第一次尝试逃跑她失败了。

抓回来以后,纳迪亚被六个士兵轮奸,直到她彻底失去意识。

接下来的日子,纳迪亚被反复倒卖,每换一个买主,就要承受一番新的折磨。

疼痛是无止境的,纳迪亚看不到一丝希望。

她默默告诉自己,如果不想死,不如负隅顽抗拼尽一切寻找生机。

终于她等到了第二次机会,她明白这次要么是屈辱地死,要么是自由。没有任何犹豫,她用力推开了雇主忘记上锁的大门,奔向茫茫夜色。

纳迪亚穿着长袍,像传统的穆斯林女人一样把整个脸藏在面纱后面,黑暗里她并不显眼。

她不敢疯狂向前跑,只能稳住步伐慢慢地走,一直走不能停。她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紧张恐惧到几乎窒息。

看到岔路口就拐进去,当走到看起来似乎比较穷困的郊区,纳迪亚才稍稍平静了一些。

她抬头看到ISIS黑色的旗帜像幽灵一般在风中摇摆。另一种更猛烈的恐惧突然袭来,几乎将她击溃。

如果敲开的是一扇错的门怎么办?

但是她没有退路,思来想去她选定了一户人家敲开了门,因为看起来很像她在克丘的家。

“求求你,帮帮我吧。”

纳迪亚根本没看清主人的样子,就急切地开口求救,这是她唯一的希望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很善良的一家人,助她顺利逃出魔窟,返回难民营。

世界再怎么残酷,终究会有光透进来。

逃出来后的纳迪亚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得知了母亲已经去世的消息。

长久以来,一直支撑着她走下去的信念忽然倒塌,纳迪亚崩溃大哭。

没有了亲人的支撑,她可以求助的只剩下这个她还心存希望的世界。

在难民营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纳迪亚亲眼看着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女孩子,因为走不出心里的阴霾而自毁容貌,甚至自杀身亡。

“她们的生命曾经被摧残,如果我们再不发声的话,她们将继续停留在一个被摧残的状态。”

在雅兹迪一个基金会的帮助下,纳迪亚到了德国,在那里定居,并接受心理治疗。

她不断地向记者重复着自己的故事,每讲一次就相当于把血淋淋的伤疤重新揭开,明明是她最想忘却的记忆,却要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去回忆那些细节。

她付出这么多,只是希望自己的声音可以被听见。

“我们是单纯善良的人,只想过最普通的生活。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可以逃脱的性奴寥寥无几,大多数逃出来的女孩都选择了沉默,但是纳迪亚选择勇敢地站起来。

她经历了伤痛,知道有多致命,结果已经无法挽回,但她希望自己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2016年,在欧洲议会上纳迪亚发表演讲。

“我们大声地说出我们最深的伤痛和最隐秘的屈辱,只是为了心中残存的希望。

在每一次的复述里,我们释放了自己的痛苦,也听到了很多刺耳的批判。

但我希望你们在提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可怕的事情时,不要用性奴这个词。

我们不是性奴,我们是幸存者。”

她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发声,坦白地说出自己遭遇的一切。

只是希望人们可以关注到那些像她一样遭受折磨的女孩子,给她们哪怕一点点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好在纳迪亚的声音没有被埋没。

就在这一年,纳迪亚被联合国任命为“贩卖人口幸存者亲善大使”,参加全球和区域各项呼吁活动,提高对贩卖人口和难民的关注。

她走访了冲突地区的难民和幸存者群体,聆听他们述说遭遇,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们宽慰。

在希腊境内的难民营慰问时,帐篷前,纳迪亚和一群孩子团团围坐,听一个男孩用库尔德语唱歌。

歌声戛然而止,她没有忍住眼泪。

这一路走来经历的一切,对于一个20多岁的姑娘来说实在太残酷了。

幸运的是纳迪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6年9月,好莱坞演员乔治·克鲁尼的妻子、著名人权律师阿迈勒·克鲁尼和纳迪亚一起将ISIS告上国际法庭。

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只是为了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

在她们的呼吁下,去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对伊斯兰国针对雅兹迪人的种族清洗罪行进行国际调查。

同年,纳迪亚家乡的部分地区也得以解放。

邪恶的无尽蔓延,是善良人的毫无作为。

而这个柔弱的女孩子,把自己遭受的痛苦变成武器,勇敢地刺向了敌人的心脏。

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告诉这个世界,伤痛不应该是毫无意义的。

受害者需要铭记,旁观者更需要铭记。

在花一样的年纪被拽进命运的漩涡,曾经幸福美好的世界一点点分崩离析,挚爱的离去,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纳迪亚已经承受了太多东西。

然而她没有被打垮,她像个勇士一样直面挑战,从灰烬里重生。

“有一天,我会结婚会有自己的小孩,我会好好治疗心里的创伤。但同时我也时刻准备着重述我的经历,直到正义得到伸张。”

这是纳迪亚曾经给自己许下的承诺,她做到了。

今年8月,纳迪亚订婚了。

未婚夫是前美军翻译,他们有着相似的痛苦经历,因为战争和屠杀,被迫远离家乡。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彼此陪伴,彼此疗伤,共同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我们的世界潜伏着黑暗,但也从来不缺少光明。

从ISIS性奴到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纳迪亚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听到了她的声音,看到了她付出的努力以及她带来的改变。

这个她始终没有放弃的世界,也没有放弃她。

纳迪亚在自传《最后一名女孩》中写道,“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定会发生血腥的故事,我希望我是最后一个如此经历的女孩。”

我们希望所有遭受苦难的人,都能像纳迪亚一样直面噩梦,成为勇士。

我们更希望,就如纳迪亚所愿,这个世界不再有更多的受害者,她就是最后一个。

也许你还想看:

胡歌酒后吐真言:“妈妈你开心吗,我尽力了!”

广州真是够了!!!

征 稿

长期征稿,尤其欢迎心理学类的情感剖析文和育儿文,稿费400元-5000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Aten22062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