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高温铜红釉瓷器大放异彩,除了闻名遐迩的除郎窑红以外,还有一款铜红釉瓷器闻名中外,那就是豇豆红。

今天就让《遇鉴》带大家欣赏一下这来自康乾盛世的绝世红颜。

豇豆红的名字来历很简单,就是因为神似豇豆而得名,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不同,豇豆红的红色更淡雅柔润。

豇豆红烧制过程中,上釉工艺采用吹釉之法,因吹釉层次不同,釉面常有水渍纹理。又因铜红釉中含有微量铜元素,在烧制过程中逐渐氧化,从而产生细微绿点,和淡红釉彩相映成趣,清人洪江北有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描写得恰如其分。

根据釉色质量,豇豆红分为几个品级,其中最上品者,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名为“大红袍”或是“正红”。

中品者,釉色柔和悦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色泽较深者称作“美人醉”,色泽较浅者称作“桃花片”。

下品者,釉色稀薄且晦暗浑浊,称作“榆树皮”,某些器身有大块色斑,或夹杂大量黑釉焦泡的,则是最下品,当归为次品一类。

豇豆红烧制难度极大,器型一般也以小件为主,有印盒、水盂、笔洗、柳叶瓶、菊瓣瓶等,多为宫廷书房用具。

豇豆红多产于康熙年间,在雍正年间也曾有过一批仿品,奈何质量低下,之后数代便不再烧制。也正因为如此,豇豆红传世作品极少,且价格高昂。

后世之人虽然多有仿制,但因为无缘得见真品豇豆红,所以烧制出来的仿品大多釉色灰暗,水渍斑十分刻板,瓶口不见绿色苔点,底款文字也不规整,可以说漏洞百出。如果有一定的瓷器收藏基础,在收藏过程中若是遇到仿品豇豆红,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