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扇,就是赶蚊子的扇子,什么扇子也行,老一点的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蒲扇了。

  不管是什么材质,只要能驱走蚊子就好。

  皇帝用驱蚊扇形容大臣,褒义还是贬义呢?褒义。

  此处的“蚊”指的是什么呢?

  特指贪官污吏与坏事做尽之人。

  “驱”,不是赶走,此处特指杀或者惩治。

  晚明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其《夜航船》中这样写道:“唐袁光庭典守名郡,有异政。明皇谓宰辅曰:光庭性逐恶,如扇驱蚊。”

  意思是说唐代的袁光庭出任名郡太守时,有特异的成绩。唐明皇对宰相等大臣说:袁光庭的性格嫉恶如仇,如同用扇子来驱赶蚊子。

  这样的评价,已经非常高了。

  关于袁光庭,在《旧唐书》中有所记载,其他史料并不多见。

  《旧唐书》载:袁光庭者,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禄山之乱,西北边戎兵入赴难,河、陇郡邑,皆为吐蕃所拔。唯光庭守伊州累年,外救不至。虏百端诱说,终不之屈,部下如一。及矢石既尽,粮储并竭,城将陷没,光庭手杀其妻子,自焚而死。朝廷闻之,赠工部尚书。

  大意是说,袁光庭为河西戍将,天宝末为伊州刺史。时安禄山叛乱,西北的戎兵趁乱入侵,河、陇郡邑都被吐蕃拿下。唯独袁光庭守卫伊州数年,外部的救援始终到不了。敌人几番游说,袁光庭与其部下始终不降。守城器械用完,粮草用完,伊州将要陷没,袁光庭杀死妻儿,后自焚而死。朝廷知道后,褒奖袁光庭,为表彰其事迹,追赠他为工部尚书。

  中华民族历代英雄辈出,忠臣良将众多,袁光庭便是其中一位。

  他的官职比不了我们常常提起的大将军、大司马、宰相等;大家对他的熟知度不如史上的抗匈奴名将卫青、霍去病,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

  但他的英勇事迹,可与其他忠臣良将相提并论。

  在孤悬大漠断绝外界联系,援军难至的情况下,袁光庭率领其部下与城中百姓团结对敌,共抗外侵,坚持战斗数年,军民无一人动摇退缩。

  谁都知道陷落是迟早的事,被杀也是迟早的事,但他们没有退缩,老幼妇孺也都参与到战斗之中。

  他们最后在劳累、饥饿、伤病中死去,虽然没活下来,但他们赢得了尊敬,赢得了皇帝的赞誉。

  当城池将要陷落之时,袁光庭为大唐王朝做出了最后的贡献,一把大火将城池烧掉,让敌人占领的是一座废墟。

  大唐王朝的州府被占领,但绝不能为敌所用,这就是袁光庭最后的想法。

  殉城,成为了千古绝唱,赢得的不止是大唐皇帝的赞誉,还有对手的尊敬和感动,更有后世之人的传颂。

  当然,袁光庭没有想过自己死后要被传颂,要名留青史,他想的只有国家,只有大唐王朝的尊严和荣耀。

  后来,唐王在肃州建有名宦祠,伊州刺史袁光庭的塑像与汉代西域都护郑吉、定远侯班超等名臣塑像排列在一起,受后人的祭祀与瞻仰。

  当袁光庭疲惫的身影走进熊熊烈火中的那一刻,他是大唐王朝的脊梁,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是那个时代的楷模。

  参考文献:

  1、明 张岱 《夜航船》

  2、《旧唐书》

  本文所用图片来自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