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版“Me Too”运动的发酵,那些“受人尊重”的中年男人人设集体崩塌。他们的形象是公知、老师、知名媒体人甚至是公益运动的发起人。他们自恃身份、地位、权力的优越性,有恃无恐地侵犯女性。当人们谈起性侵,总觉得是偶然事件,他们告诉女性不要穿暴露的衣服,不要晚上外出,然而却忽视了身边人带来的危险。在“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性暴力的施暴者中,男友的比例是76%,认识的人是11.7%,陌生人仅占6.5%。伤害或许就来自我们身边那些“受人尊重”的施暴者。

  性,向来是个隐晦的话题,只有当侵害来临时人们才想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于是许多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只有经过血和泪才能换来性与爱的真谛。《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却揭开了这隐秘的一角,让我们看到那些青春期孩子撕裂般的疼痛成长,毫无遮掩地记录下了二十位中学生的性经历以及作者从专业角度进行的分析。毫无疑问,性教育刻不容缓。

  by 如风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文 | 孙云晓 张引墨

  我知道一切都会发生

  萦萦出乎意料地清秀,毛茸茸的刘海遮在眼帘之上,脸庞上有一些稀疏的雀斑,只是她的眼神有点迷离,看人时分外认真。

  第一次交男朋友是什么时候?

  高中,我就这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朋友。后来虽然也有一些,但都是一般相处,因为自他以后,我就很难再接受其他的男人了。

  高中时,为什么会碰到这个男孩?

  不是男孩,他三十一岁,比我大十三岁,是我们学校摄影小组的指导老师。当时我对摄影特别感兴趣,他辅导了我们一个月后就走了,但是留了一些作业和他的电话号码。独处时,他曾邀请我去他那玩,说可以教我拍一些东西。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身高有一米七九,肤白,光头,大胡子。是个很能干的人,特别有说服力,特别能让人相信他,就算他说的是错的。

  喜欢他什么地方?

  他的年龄特别容易征服我,大人骗小孩总是容易些,还因为他有事业心。但他是一个受过感情伤害的人,所以他对感情的忠诚度要比我差很多,这个落差直到现在还让我难以承受。因为我们的感情不是同步的。

  具体讲讲你们的故事?

  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元旦是否有空,想找他去玩。他说过会儿给我电话。我想是不是打扰他了,就算了,挂了吧。没想到过了四十多分钟,他打给我说:“我到你们宿舍下边了。”我当时喝酒喝得迷迷糊糊的,不过从女孩子的直觉出发,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我没接触过这样的事情,以为就是在他的车上说说话。

  当时我已经上床睡觉了,我没穿胸衣,也没穿袜子,只穿了秋衣、羽绒服就跑下去了。

  坐上他的车以后,我才开始想我们之间的一些事情。我只知道他离婚了,从平时的上课中,也知道他喜欢我,仅此而已。但我凭直觉还是相信他。

  那天,俩人没发生什么?

  没。过了一天,我去学校。他打电话给我,说:“你真沉得住气,不给我打电话,也不和我联系。”我呢,在没有与他见面的那段时间,迅速买了两套内衣。

  要放寒假了,放假就要在家里住。我就想:反正现在不做,将来也要做;如果不跟他做,他都这么大了,也会和别人做。干脆做了吧。然后就做了。

  第一次是什么感觉?

  特别疼,他那天晚上进攻了三次,我特别疼,就往床下窜,几次都没成。后来就睡了,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他又整个人压在我身上,我跑不了,又没法动,他成功了。

  我们白天很少会在一起,只能是晚上,我经常觉得我就像一只“鸡”,况且我对他的情况一无所知,我毕竟是一个高中生,还得上课学习,而且考学的压力也很大。

  你觉得这件事对你的影响大吗?

  特别大。首先我在他的影响下,对艺术不再那么执着。其次,我觉得爱情没想象中那么高贵、真诚。最重要的,我知道了男人的目的是什么,我开始会和他们玩感情游戏了,而且比他们更会玩。

  他当时对我的定位是情人,我知道卡米尔也是罗丹的情人,但是我却用男朋友来要求他,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嘛,我可能过于认真。他比我大十三岁,经历比我多很多。

  你们分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有一次去他那里,发现他还带别的女孩子回来并且住在他那里。我现在也不知道,他和那个女的是怎么回事。他跟我说:“我没动她一根汗毛,只因工作需要。”他希望我相信他,直到现在我仍相信他。但我不能否认这事令我很痛苦。因为这件事,我提出和他分手。第二天晚上我们在一起时,我说了一句:“我爱你。”他说:“我并不值得你爱,你不了解我。”

  后来我们经常谈判,谈这个,谈那个,但坐上他的车,再也不会直接去他家了,再也不会回到以前那种状态了。

  再后来,我也没有勇气深更半夜去他家了。

  她哭了,哭得很平静,只有泪珠从脸庞滚过,没有一点声息。

  你还相信爱情吗?

  我不相信爱情了,只是喜欢这个游戏。到了考学那一年,也开始好好学习。

  你还有可能接受别的男人吗?

  不知道。有时我特别想去找心理医生,我需要一个特别温暖的地方。我发现自己抑郁得不能承受,我会想起他。

  你觉得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

  首先,不论是谁,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性知识应该是一个生活常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观念都是我们自己形成的,通过电视、碟、网络,小孩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但大人从来都不知道小孩的实际状况,所以大人应该张口。

  至于我自己,我知道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我知道一切都会发生。

  ■性爱的本质也是道德关系

  

  当萦萦走过这些恋爱的阶段,并持续九个多月之后,不但选择了分手,竟然还觉得自己卑贱如“鸡”。

  稍有生活经验的女孩子都知道,与男人单独相处应当特别慎重。譬如,年龄小的女孩尽量不与男人单独约会,如非约不可应选择公共场所等等。可是,萦萦却在酒醉之后的夜晚,主动约见一个离婚的单身男人,而那个男人当即赶至学校门口接她。结果,萦萦“没穿胸衣,也没穿袜子,只穿了秋衣、羽绒服就跑下去了”。就这样,一个女中学生夜晚去了男教师的家。

  性是一个复杂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性交双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很多情况下,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坏人”。况且,这个男人与萦萦有过一个月的师生关系,并且有一点“相互喜欢”。可是,仅凭这样一点朦胧的感觉就上床,是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吗?

  北京医科大学徐天民教授指出:“男女的性爱,虽然以性欲作生理基础,属于个人私事原则,但从本质上说性爱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充满了高尚的道德状态和道德关系。”

  在萦萦与男教师的交往中,道德不见了,只剩下性。当性离开道德而孤行之时,人就退化成了动物,而一旦人性复归,便常常生出不堪回首的痛感。

  ■父母之爱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对萦萦的分析,也应当追溯到童年。

  萦萦七岁丧母,有孤僻倾向。后来,又与继母及其女儿常有冲突,并因此与父亲关系冷漠。所以,上初中时,父亲说她“把家当成了一个旅馆,就是回来吃饭睡觉,然后要钱交学费,凡事都不沟通。”自上高中开始,她便离开了家。

  从上述经历看,萦萦的情感支持系统是脆弱的。这是她不幸的开始。任何一个人如果他的童年是快乐的,他就获得了幸福的基因,他往往会友善地看待世界,并使自己的情感处于稳定状态。反之,童年的不幸可能使人缺乏安全感,灵魂到处漂泊而无所皈依。他们一旦抓住可以依赖的目标,便会现出童年的本性,极欲补偿失去的温暖。假若,他们发现这个目标并不可依赖,往往会怨天尤人,甚至更加绝望。萦萦即是如此。

  由此说来,家庭的责任是更大的。父母之爱犹如阳光,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父母之爱当然更要体现在教子做人方面,也需要细致的亲情关怀。譬如,亲吻与拥抱、抚摸与牵手,都是亲情的必修课,切不可让孩子成为情感孤儿。

  在对萦萦的分析中,从小缺乏亲情,几乎是唯一可以作为辩解的理由。那么,是否她就别无选择了呢?不然。许多长大的孤儿,为什么自然顺利地融入社会呢?显然,这与其个人努力分不开。如注重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后天的修养弥补先天之不足。

  概言之,世间自有温暖在,春天来了花会开。

  本文节选自孙云晓 张引墨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 相关书籍

  (点击图片可购买)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8版

  孙云晓 张引墨 著

  新星出版社

  今天中午11:00-12:00,青少年心理研究者、作家张引墨将携新书《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与大家分享交流,进行线上视频直播,结合当下现实问题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经验与大家共同揭秘:那些青春期无法言说的爱与痛。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集结了作者十五年采访、研究的经验,选取了二十个最有代表性的采访案例,新加入了对00后的采访,集结了跨越80、90、00三代人的青春故事。那些少男少女隐秘的情感世界,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性与爱,那些血和泪的惨痛故事,都给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本次分享,你将了解到这些问题:

  

  1、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首次出版至今十多年来,社会谈及“性”的变化

  2、 作者写作《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一书的缘由

  3、 青春期情感悲剧的深层原因

  4、 男生女生之间的情感差异

  5、《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对于现实问题的提示与警醒

  6、《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8版有哪些特点和崭新的内容

  ......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栗百万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