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行穿什么,你赶过时髦吗?

改革开放40年,

老百姓的穿着从单一到多元,

衣服的功能也从最初的遮身蔽体、保暖防寒,

到现在满足人们文化、礼仪、实用、审美等多种需求。

选择什么样式的服装出门,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每天思考的第一件事。

“穿得暖”是最高需求

有一首老歌这样唱道:“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位市民回忆,她小时候每听到这首歌都非常感慨,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花衣裳。能不能穿上花衣裳这个问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前,人们生活里的一件“大事”。

“晴晴,来来来,快看看哪些衣服要淘汰!”碗筷一放,郭俊燕便将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女儿往衣柜前拽。“近几年,每到换季时,我总要给衣橱减负,给当季的新衣服腾地方。天气凉了,秋天来了,夏天的衣服洗净晒透后收纳起来,衣橱还被不少衣服占着”。郭俊燕把晴晴的衣服摊在床上,有长裙、短裙、短裤,各式各样。与少年的郭俊燕相比,穿花衣裳已习以为常,早不是特别的梦想。

回想起小时候没什么衣服穿的窘迫,郭俊燕苦笑着直摇头。“小时候流传着顺口溜,‘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烂狗肉。’过去,孩子的衣服都是用大人的旧衣服改造的,就算衣服成了‘烂狗肉’了,也舍不得扔,再拆开,变成碎布片,成了做鞋底的原始材料。”郭俊燕指着照片里的穿着格子衣服的小姑娘说,“你看,我小时候穿的这件格子衣服就是我姐姐穿小了的。”

(用姐姐们穿小的衣服改的格子衬衣)

老话说“衣食住行”,然而当人们的最高需求仅仅是“吃饱穿暖”时,至于穿的美,郭俊燕说:“不敢想,也没有这个意识”。

更多人渴望“穿得好”

“小时候,每天晚上,我们几个小伙伴跑到邻居家去看电视剧。”郭俊燕回忆道,“那时候正在播一部日剧叫《追捕》,女主角真由美穿的衣服风靡一时,那年我12岁,我母亲给我的两个姐姐都买了真由美同款服装,我臭美呀,跟母亲撒娇,也要穿新衣服,母亲拧不过我,给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新衣服,是一件小西服,那件西服我穿了4、5年呢。”

(郭俊燕人生中第一件新衣服(右下))

“郭姐,这张照片是在影楼照的吗?您也是穿着西服,手里还拿着花呢!”记者问。

郭俊燕笑着说:“照片里穿的那身西服是我自己买的第一身新衣服,而且是用上技校得的助学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买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你看,这西服是量身定做的,毛衣也是当时流行的大盆领子,还有那裤子,还是现在流行的阔腿裤呢。我跟我同学在婚纱影楼里照的像。!”

(郭俊燕在影楼与同事合影)

步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各式各样的布料、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不再只单纯停留在耐穿等实用功能上,而是更多地追求美观,但更多的人认为,“想穿,不敢穿、不会穿的心态更多一些,大多数人在观望、模仿,蠢蠢欲动。”

(这身衣服在当时回头率很高(中间))

(穿着机车服摆拍也是很酷的)

随着传播方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逐渐解放了过去陈旧的穿衣观念,开始效仿电影、电视演员的穿衣风格。“那个时候,国产剧刚刚起步,引进剧被津津乐道,这其中也包括鼎盛时期的港剧”,郭俊燕笑着说,“你看这件大衣,就是从香港托人给我带回来的,再看这件黄色衬衣,当时也很多人穿,这都是受当时港剧的影响,那时候我们不知道穿衣服好看,看别人怎么穿好看我们就怎么穿,大马路上撞衫的多着呢,我们倒也没觉得尴尬,当时流行嘛!”

(从香港捎来的大衣)

(在当时很流行的黄色小衬衣)

从“撞衫”到怕“撞衫”

40年前的着装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颜色比较单调,款式单一。绿、蓝、黑、灰颜色就是衣服的主色调。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人都不知道刚刚过时的旧衣服该如何处理……过去,走在大街上大家追求着穿着一致,而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

(穿着新衣带女儿在公园划船)

(珠丽纹面料做的连衣裙)

“现在人们的穿衣风格已经不会盲目随大流,更追求个性化,”郭俊燕把记者领到衣柜前,“你看,如今我买衣服,都是往比现在小一二十岁的年龄去寻,年轻人流行的服饰我基本都有,牛仔裤自不在话下,都不知拥有多少条了,而那些个卫衣、船袜、板鞋,我也都置下,只要我高兴,我觉得美,怎样穿都不为过!”

(旅游时穿着以舒适为主)

(红黑撞色是当下比较潮流的搭配)

从原来款式单调、色彩单一到现在的多元化时代,服饰的变迁背后是社会经济的大跨步发展,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是社会的日渐开放与包容的体现。

潮流一年一换,有了物质能力和美好心情,人们对美的向往不会过时,永不疲倦。

记者:周鼎

来源:盯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