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们没有原子弹、氢弹,就不能叫做有影响力的大国,更无法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铸就强大的共和国核盾牌有些人献出了生命,更有人为此默默奉献一生,直至临终他们的事迹才被外界知晓。

  我国300万吨当量氢弹试验

  6年前,一位年逾74岁的老人在临终前6小时连续多次离开病榻发起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冲锋,这位老人的一生经历了共和国所有大大小小的核试验。22年前当迎来共和国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时,他面对镜头兴奋地说,咱们国家进行这么一个伟大的事业,能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还是觉得非常荣幸,这辈子也够了!他就是全军英模林俊德!

  74岁的林俊德院士临终前没有过多的遗言,有的只是冲锋冲锋再冲锋,为了他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散尽他最后的余热,他说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来了。经过与病魔艰难的斗争后,他终于在离开人世前完成了C盘的工作整理。

  林俊德院士生前最后的冲锋

  我们都知道1996年我国正式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向世界承诺暂停核试验,那么林俊德院士作为一位核试验专家,在此后的几年里直至临终前还在奋斗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呢?

  要知道,上世纪末世界各核大国虽然纷纷签署禁核条约,但夯实增强核武战力的工作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停止中断过!世界各核大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继续增强核武战力,一方面现役核弹头大多寿命只有30年,如何确保临近保质期或超期服役的核弹头继续保持战力;另一方面就是研发新型核弹头。

  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

  在禁核试条约的约束下,各大国都无法进行核弹实际爆炸试验,但大家都早已想好了后招,那就是亚临界核试验,这类试验可以确保在不发生链式反应的前提下有效检测核弹头的作战可靠性。

  亚临界核试验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少量的武器级核材料进行爆轰试验,但由于不达到临界值所以不会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核爆炸,不会产生放射性污染,也不会被全球核试验监测网检测到。

  东风-31A型洲际弹道导弹

  除了检验现役核弹头的战力可靠性与有效性,亚临界核试验还可以用于研发新型核武器。近些年来,在我国举行的多次大阅兵活动中,一大批新型东风系列战略导弹陆续亮相,比如东风31A、东风31AG、东风5B,这些新型核导弹大多数都运用了核弹头小型化技术,这就意味着这些战略导弹必然应用了新进研发的新型核弹头。

  在无法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设计新型核弹头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超级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计算机系统里全程模拟核弹头爆炸的海量数据,以此检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目前世界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机中我国有两款产品榜上有名;另一种就是利用超强功率激光装置产生的超高温模拟核爆反应,比如美国的国家激光点火装置,以及我国的神光3号大型激光点火装置。

  亚临界核试验

  通过上述两大手段可以研发设计出战力更强的新型核弹头,但是研制出来后如何通过试验检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那就需要进入亚临界核试验。林俊德院士是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而亚临界核试验正是爆炸力学的应用范畴之一。1996年暂停核试验后林俊德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为祖国和人民继续铸造核盾牌,为亿兆黎民能有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奋斗了一生,直至生命的终点。

  林俊德生前

  多年前,林俊德院士曾经说了这样一席话:人要有良心,你不用说什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说不到这一点,但的的确确国家人民培养了你,你总要给国家人民做点事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