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经典导读》本期和你重温《论语》,王院长将与你讨论《论语》所规范的中国知识格局有哪些特征,何为君子之道等。我们在讨论孔子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呢?我们在说社会价值的时候,《论语》给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教育家钱穆老先生说过,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反观最近发生的一些引起社会哗然的事件,越觉得钱老这句话颇有意味。

一个是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曾先生与父母在瑞典被当地警察粗暴抬出酒店,并扔到坟地,网友们纷纷对瑞典警方的做法表示愤怒。然而剧情很快出现了反转,有视频证明,是曾某不尊重酒店规定,强行滞留在酒店大堂。警察干预后,在大街上撒泼,上演一场“碰瓷”大戏。一脸懵的警方担心他们对公众造成影响,便按规定把他们带到离地铁最近的公园。曾某却认为自己被粗暴对待,甚至冲警察大喊“They are killing”(他们在谋杀),让人啼笑皆非。

还有红遍朋友圈的高铁占座男孙某,占了别人的座位,却拒绝起身,在乘警协调时还强词夺理说起不来。事后还洋洋得意地说“耍了一整车厢的人”!

不难看出,这两位当事人,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曾某能说英文,想必是念过一些书的,而孙某还是一个在读博士。但这些有辱斯文的行为,可谓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甚至是丢了中国人的脸。

霸座的孙某是山东人,他有一位赫赫有名的老乡,却是被中国人所尊崇的“万世师表”——孔子。孔子的“述而不作”的作品《论语》充分体现了他的价值主张:“仁”、“义”、“礼”、“智”、“信”,放在现今也具有非凡意义。孔子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才能获取。

而曾某、孙某都只看到自己的私“利”,却没有思“义”。曾某想着可以在酒店大堂过夜,而没有想到这是不符合酒店规定的,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深夜在公众场合大声疾呼,并没有顾及公众的“义”。被当地警察“冷”处理而没有被拘留已经是万幸了。 而孙某也没有任何“义”的观念,觉得占着别人的座位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觉得乘警是偏袒对方。这种歪曲的价值观让人诧异,他事后的道歉并没有得到公众的原谅,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收货”,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了。

这种“中国式撒泼”频频出现,和现今中国人丧失核心价值观有关。所以钱穆老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无论读书人与否,都要读一读《论语》。

统筹: 高华俊

责编: 李静,陈科名

编辑: 薛沛

本文源自: 公益网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